专业名称 | 学院(部) | 专业方向 |
---|---|---|
电子信息工程 | 智能制造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信息安全 | ||
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 | 半导体绿色光源 | |
光电工程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
通信工程 | 智能制造学院 | 通信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
智能制造信息技术 | ||
计算机通信网络 | ||
经济管理学院 | 物流工程 | |
纺织工程 | 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 | 现代纺织技术与应用 |
针织品设计与服装 |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
染整 | ||
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 | 纺织化学与清洁生产 | |
交通工程 | 智能制造学院 | 交通控制与管理 |
轨道交通自动化 | ||
轨道交通电气化 | ||
轨道交通学院 |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
轨道交通车辆工程 | ||
经济管理学院 | 物流管理 | |
土木建筑学院 | 道路与桥梁 | |
会计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会计学 |
数学与技术科学学院 | 精算 |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新媒体与文化传播 | ||
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翻译 |
应用化学 | 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工程 |
学校设有17个教学机构,81个本科专业(方向),涉及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理工类专业(方向)占比65%。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共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名牌)专业、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等共38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建有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实验中心、轨道交通综合实验中心等一批工科实验实训基地。其中,“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是学校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现代技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实训中心。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多年位居全省公办本科高校前列。
学校现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硕士授权点覆盖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
学校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级区域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心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56个。学校着力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人类重大疾病大动物模型联合创新基地”“数字光芯片联合实验室”“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纺织新材料粤港联合实验室”“江门市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协同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作为。五邑大学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秉承“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特色建设,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为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费:文史、财经、管理专业 5050元/生·学年;
理工、外语专业 5710元/生·学年;
艺术专业(非理论类) 10000元/生·学年。
住宿费:1700-1800元/生·学年(具体按照不同住宿条件确定)。
以上收费标准若有更改,以政府有关部门新核定为准。
(一)设立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先报到注册,入学后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对应资助。
(二)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奖学金标准为8000元/年·人,国家励志奖学金标准为5000元/年·人;国家助学金根据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标准分别为2300-4000元/年·人不等。
(三)学生学费资助。广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新生助学金根据新生学费高补助6000元;广东户籍建档立卡学生享受减免学费政策。
(四)优秀学生奖学金设一等、二等、三等奖,奖金分别为2500-600元/年·人不等;设优秀学生干部、个人单项优秀奖学金。
(五)设有伍舜德精神奖学金、叶家康奖学金、香港台山商会助学金等社会类奖助学项目,奖助金额10000-800元/年·人不等。
(六)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织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学校坚持践行“好学、多思、求实、创新”的校训,秉承“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地处“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良好。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学生,面向国内外招收研究生。现有各类在籍学生近2.4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2万人,研究生8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100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近50%,博士学位占比达50%;
学校大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18个国家及地区共6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其中,与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联合共建科研创新平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