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1959年2月建校,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是由原纺织工业部建设的、以化学纤维高等教育为主的重点院校。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
学校目前设有9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美术学院),以及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研究生院、国际学院、学院。现有各类学生9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千余人。设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设计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是该学科中唯一达到B+及以上的市属高校,在2018年、2019年“软科中国好学科排名”中皆位列第六。有国家级、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近300个。建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等功能于一体。
学校拥有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了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大批教师是在服装服饰材料、服装设计、服饰设计、服装服饰工程、产品设计、时尚商业、时尚管理、时尚传播等领域具备一流水平的人才和高层次学者。
学校设有多个教育部及北京市级科研机构,包括中国服饰文化研究院、中国时尚研究院、中国生活方式设计研究院、中国服饰科学技术研究院、全国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服装工效与功能创新设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服装产业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纺织纳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安全研究检测中心等。
学校形成“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色现代服装时尚教育教学体系,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全面服务社会,成为行业产业发展和时尚设计、文化创意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创新高地。近些年,先后承担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游行方阵、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4年APEC领导人会议、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8年庆祝改革40周年大型展览、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表演”、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服装设计制作,以及有关行业系统具有特殊要求的服装设计,如神舟七、九、十、十一系列航天服饰及舱内用鞋设计制作、南北极科考队手表的设计研发等重要设计创新工作。尤其是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高质量圆满完成了群众游行方阵、民兵方队和联欢活动等相关的服装服饰设计任务,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当前,学校正积极服务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多项国家重大任务。
学校致力于现代生活方式设计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联合实施了“中华服饰文化研究工程”。“十三五”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五百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时尚重要赛事中处于领先地位,服装、服饰、珠宝、艺术等设计专业学生获得美国AOF国际大赛、“汉帛杯”国际设计大赛等国际、国家级金银奖百余项。服装表演专业独树一帜,多年来在国际国内模特大赛中成绩突出,获得一届世界小姐季军、两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冠军,以及中国超模大赛等国际、国家级奖项冠亚军。
院系 | 专业 |
---|---|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 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 |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 | 工业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 |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 |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 |
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 | 传播学、广告学、摄影、表演(服装表演)、表演(广告传播) |
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 | 绘画、中国画、雕塑、公共艺术、绘画(师范) |
1988年,更名为北京服装学院,朝阳区和平街北口。
1998年,北京服装学院,朝阳区和平街北口,在校学生2530名(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80名;教育部在校学生2094名(政治学院875名,学604名,及班615名);共有在校生4704名。
按照目前北京市教委和发改委的规定,我校艺术类专业新生学 费为每学年 10000 元,艺术与科技 8000 元,普通类专业学费为每学 年 4200 元、4600 元不等。绘画(师范)专业学费按照《北京市师 范生公费教育实施细则》(京教人 [2019]11 号)规定的执行。
学校坚持“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建设了中关村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在我国时尚、设计产业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示范性、开拓性进展。积极服务纺织服装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与北京西城、雄安容城、辽宁兴城、山东青岛、江苏昆山、浙江海宁、福建晋江、广东深圳以及内蒙古、新疆、西藏、山西、重庆等产业聚集地,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中国动漫集团、华润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建立了多个产业园和校企研发机构。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立足首都,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始终位于服装高等教育的前沿。与包括伦敦艺术大学、纽约时装学院、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巴黎ESMOD高等国际时装设计学院、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澳大利亚皇家艺术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时尚院校在内的60余所大学,以及秘鲁出口和旅游促进委员会、波兰凯尔采市政府、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等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校独特的办学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有力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引领了人民的生活时尚、文明传承和文化创新,对我国服装、设计、时尚和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独特的突出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学校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办学方向,面向纺织服装、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聚焦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坚持以艺术学为主,艺、工、文、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服装引领、艺工融合,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际一流时尚高校,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纺织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是一所以服装设计、服装工艺为主要专业的多科性服装高校,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院创办于1950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