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甘肃排名:35 甘南排名: 3
  • 更新日期: 2023-03-15 13:25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0941-8253168
  • 网址: http://www.gnun.edu.cn/
  • 学校地址: 甘肃省合作市知合玛路233号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我省唯一一所民族师范高等院校。主要面向甘肃民族地区及周边川、青、藏、滇等民族地区招生、服务。时任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建校23年来,全校广大教职工高举改革与发展旗帜,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缺志气”的优良传统,打造“大爱无华、昂扬向上、追求和合、自强不息”的阳光品质,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校园,艰苦奋斗,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走过了及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现已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体,民族学科为特色,覆盖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等3个主要学科门类的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人数学校现有普通专科学生近7300人,教育学员2057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0%。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490人,其中专任教师350人,师生比为1:15.8;专任教师中教授18名;副高以上职务教师121名。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学历)以上研究生120人,占教师总数的34.3%。另外有外聘兼职教授50名,外籍教师2人。已初步形成一支业务较强,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840亩,校舍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有化学、物理、计算机等58个实验室,专业技能实训室44个,教学计算机955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3037万元;图书资料95万册(含电子图书);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79个;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校园百兆网的开通,初步形成了数字化校园环境;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报告厅和语音室等教学实践场所20余处。学校还设立了普通话测试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点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点等4个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极大地方便了双师型人才的考试认证工作。

学科与专业 设有专业3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8个,非师范类专业15个。现有14个教学系,设有汉语、藏语、数学、政法与经济、体育、外语、计算机科学、教育科学、物理与水电工程、化学与生物科学、藏语理科、历史文化、音乐舞蹈、美术等。教育有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12个。

特色专业建设 学校立足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快藏语系、藏理科系等特色专业的建设步伐,形成了加强“双语”教学、培养“双语”师资的人才培养理念。

学术研究 设有10个科研机构。近年来,先后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其中厅、部级以上科研课题79项(国家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1370多篇,出版专(译)著、主编教材119部,获得厅、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34项。承担了国家社会基金项目《藏族历代文献精选电子资料库建设及其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项目《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办学模式研究》等任务;学校加强藏学研究和民族教育研究,涌现出了以赛仓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一批藏学学者,取得了一大批藏学研究成果,使学校藏学研究在西北地区有较大的影响。

深化教学改革 2007年以来,学校推行三学期制、学分制,实行分级、分层、分类教学;加强“双语”教学、通识教育、实践环节教学及预备教育,推行模块化课程结构,强化课堂教学向课后延伸,实行单休日制等13项举措。

“升本”改建2006年学校启动了“升本”改建工作,初步确定了“升本”后的校名、办学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办学特色、发展规划。学校主要办学指标已具备本科院校设置条件。2006年8月,在教育部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了“优秀”评价。

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阳光品质办阳光大学的办学理念,立足甘肃民族地区,面向全省及周边藏族地区;以师范教育为主,兼顾非师范教育,努力培养扎根、服务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适切性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把学校建成本地区维护社会稳定、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及传播现代文明的重要基地。

推荐内容

2023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高职(专科)升本科第二轮免试能力测试温馨提示[2023-03-14 08:19]

2023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专升本科第二轮免试生招录专业能力测试于3月13日进行,为保证广大考生顺利参加考试,现就有关事宜温馨提示如下:一、测试时间专业能力测试时间:2023年3月13日9:00-11:00二、测试地点专业能力测试地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逸夫楼315思政大讲堂(甘南州合作市知合玛路233号)三、准考证打印请各位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网报系统(https://www.

2023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生招生工作实施方案[2023-02-14 16:59]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23年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生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教育厅《2023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升本科考试招生工作方案》(甘教发函〔2022〕9号)和甘肃省教育考试院《2023年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生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甘招委发〔2023〕1号)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学校2023年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生招生工作,学校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

2022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分专业招生计划[2022-12-02 13:28]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22年分省分专业拟招生计划表序号所在院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科类计划合计甘肃省外省类别备注预科转入其他民族地区专项藏区专项其他类地方农村专项革命老区专项聚居少数长居汉族散居少数不区分民族成分民语类青海四川西藏云南内蒙古宁夏贵州山西陕西广西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湖南重庆福建海南安徽合计汉语系050101汉语言文学文师范2120210文化产业管理文非师3050106应用语言学(

2022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招生章程[2022-11-26 18:0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教育部有关高考招生录取工作的政策规定,为保证招生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实施“阳光工程”,坚持依法治招,保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合理地选拔到符合培养要求的优秀新生,维护学校和考生合法权益,结合学校招生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学校名称:甘肃民族师范学院(GansuNormalCollegeforNationalit

2022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普通专升本招生简章(更新版)[2022-04-19 16:50]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1〕8号)《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升本科考试招生工作方案(试行)》(甘教发函〔2021〕46号)、《2022年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工作方案》(甘招委发〔2022〕2号)和《关于下达2022年普通专升本控制计划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现制定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22年高职

2022年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报名工作的公告[2022-03-22 21:01]

各位考生:为做好2022年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以下简称普通专升本)统一考试招生报名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考生按要求顺利完成报名工作,特提醒广大考生注意一下几个环节要求:一、2022年甘肃省普通专升本网上报名系统开通时间:2022年3月22日8:00至26日18:00。网上报名开始后,考生登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网(https://www./),点击“普通专升本专

2022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普通高职(专科)升本科免试生专业能力测试指南[2022-03-18 17:17]

1.考生须于2月24日下载《健康考试承诺书及身体状况监测表》(见附件),并开始记录个人健康信息,签署安全考试承诺书。2.考生参加考试时,须将健康通行码、防疫行程卡绿码截图彩色正反打印在A4纸上,连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健康考试承诺书及身体状况监测表》在考试时交考点审核。“健康码”和“行程卡”为绿码且健康状况正常,经现场测量体温正常的考生方可参加考试。3.“健康码”或“行程卡”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21-08-26 09:50]

文化产业管理(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具备较深厚的文化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创新意识、广阔视野、先进理念和社会责任,熟练掌握文化行政管理和文化企业经营专业知识,文化政策和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管理机关、文化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艺术产业机构、文化媒体、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等部门从事创意、经纪、管理、教育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二)主要课程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应用语言学专业(藏汉双语)[2021-08-26 09:50]

应用语言学(藏汉双语)(一)培养目标:根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可靠、扎根藏区,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熟练使用藏汉双语口语交流和书面语写作的语言能力,能在政府机关、传媒机构、出版集团、文化、教育等领域从事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藏汉双语应用型人才。(二)主要课程:现代汉语、普通话、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基础写作中国文学、藏语语法、藏族文学史、中国文化概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1-08-26 09:50]

汉语言文学(一)培养目标:培养一专多能、扎根甘肃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能够胜任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从事新闻、文秘等文化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二)主要课程:文学概论、基础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三)学制:四年(四)学历:本科(五)授予学位:文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