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广西师范大学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广西排名:71 桂林排名: 16
  • 更新日期: 2023-03-09 07:32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773-5812081
  • 网址: http://www.gxnu.edu.cn
  • 学校地址: 桂林市育才路15号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学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3114.9亩。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180多人,全日制本科生14600余人,博士生47人,硕士研究生4100多人(含教育硕士),留学生370多人,、进修生等约7600人。建校76年来,学校为国家尤其是广西培养了16万名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才。

办学历史悠久 学校创办于1932年,原名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曾六次更名,八次迁址,四度调整。1936年与广西大学合并;1941年,重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1942年更名为省立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升格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开始独立举办本科教育,1946年迁址南宁并改名为国立南宁师范学院;1950年迁回桂林,再次与广西大学合并;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广西大学奉命撤销,在原广西大学文教学院、理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

在76年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努力培养各类师资和社会所需人才。抗战时期,与西南师范学院、昆明师范学院一起,成为抗日大后方著名的三所高等师范院校,并被誉为“西南民主堡垒”。1943~1978年,是广西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学历教师人才的高校。改革以来,学校继承传统,彰显特色,引领和服务广西基础教育,充分发挥了广西教师教育的龙头作用。

文化底蕴深厚 悠久的办学历史,得天独厚的办学环境,名师荟萃的文化传承,积淀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王城校区是广西历史上早的文教中心,文脉延续和传承了1000多年。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颜延之就在独秀峰下开辟了“读书岩”,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首次在此交汇;唐代,桂管观察使李昌巙在此创办了广西第一所公学——桂州学;宋代,曾在此建铁牛寺(元代改称大圆寺);明代,成为靖江王府,王城由此得名;清代,成为广西举行乡试的贡院;1921年,孙中山策划北伐,设大本营于此;新中国成立前广西第二师范学校、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相继在此办学;1954年成为广西师范学院所在地。学校充分保护和利用王城的文化资源,使诸如独秀峰上的摩崖石刻等文物,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安然无恙,王城现成为保护完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建校以来,杨东莼、李四光、胡适、陈寅恪、薛暮桥、陈望道、欧阳予倩、谭丕模、阳翰笙、陈岱孙、千家驹、陶大镛、林砺儒、曾作忠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荟萃学校,执教治学,弘文励教。他们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谱写了桂林文化城的历史篇章。这些财富的孕育和积淀,铸就了学校发扬人文社会学科优势、服务广西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因此而成为“人文强桂”的台柱。

办学条件完善 学校三个校区功能布局合理,条件优良。王城校区位于桂林市中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历史、美术、音乐、旅游等专业的教学基地。育才校区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是学校的主校区。雁山校区位于桂林市教育园区,正逐步建设为现代化校园。学校建筑面积为7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5亿元;有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室(中心)和公共教学平台29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2个,校级实习实训基地155个。全校图书馆舍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38万册,中外文期刊5573种,电子图书56万册。建有球类馆、武术体操馆、塑胶田径场等各类现代体育设施,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学校是CERNET华南地区网桂林主节点依托单位。

学校是广西实施“人文强桂”建设工程主体单位和广西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21世纪园丁工程”的技术支撑单位;设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广西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广西高校政工干部培训中心、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研究基地等国家或自治区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机构。国家文科基地在终期验收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是全国唯一被评为优秀的地方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文科基地。

学科门类齐全 学校是广西具有博士授权的三所高校之一,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9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有12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2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0大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师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素质优良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8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98人,占47%,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872人,占68%。教师中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国家级人才称号15人,广西优秀专家等省部级人才称号44人,“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21人。

教改成效显著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加强,教改成果显著。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44项,获奖总数位居广西高校首位。2003年以来,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自治区级精品专业2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2个、广西高校优质专业11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分别为16门、24门;承担“十五”“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项目5项,自治区精品教材项目3项、重点教材项目5项,广西高校优秀教材立项4项;有7种教材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37种教材获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大学外语改革项目试点单位和示范点项目单位。

科研成绩斐然 学校把科学研究作为促进教学、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03年以来,学校共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内的各级各类基金项目共68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8项,省部级项目240项;获各类科研成果7000多项,其中出版各类著作645部,2005~2007年间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503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80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编辑出版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东方丛刊》《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等刊物在国内具有较好的声誉,其中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百强学报,被确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选北图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校园文化繁荣 学校打造了一批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坚持举办“独秀大讲坛”,开展“一院一节一特色”系列活动,获得一批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成果奖。连续9年共开展18期“大学生理论学习月”活动,获得广西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创新成果奖;连续举办9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05~2008年培育了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35项国家级奖项;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连续10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的联合表彰;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学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学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近三年来,有16个班级获自治区、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234人被评为自治区、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有327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专业技能、体育等竞赛中获奖,摘取世界锦标赛等国际体育大赛金牌16枚。

出版社成绩卓著 学校出版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成为社会注目的发展亮点。出版社是全国高校十强出版社、全国百强出版社之一;3次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3次获中国图书奖,2007年获4项“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被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和“先进高校出版社”。出版社坚持服务教学科研,出版了许多高质量教材、精品图书和历代珍稀文献,为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创造了条件,为教师教学科研成果出版搭建了平台,为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教育提供了帮助。

国际交流广泛 学校先后与36个国家(地区)的152所高等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2003年至2008年,学校接待517批代表团5388人次来访和学术交流,派出159批856人次到国外进行访问、考察和学术交流。学校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10年来接受了近万名长短期留学生,教育层次从汉语进修拓展到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专业从中文专业拓展到11个专业,生源来自29个国家,是国内接收越南留学生人数多的高校。学校被批准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全国首批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派出单位”,先后在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印尼玛琅国立大学建立(筹建)孔子学院。此外,学校积极探索多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已先后与美、英、法、德等7个国家的知名大学合作培养中外学生。

育人质量较高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据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素质满意率达95%。我校毕业生在社会各行各业建功立业,大部分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和业务骨干。在抽样统计的广西256名高中特级教师中属我校毕业生的187名,占7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校毕业生有60多人担任广西高校领导职务,有230多人担任广西厅级以上领导职务;现任的7名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我校毕业生占3名,原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陆兵也是我校毕业生。目前在文学界形成较大影响的“文坛新桂军”主力是我校毕业生,如获鲁迅文学奖的张燕玲,获人民文学奖的杨映川等。我校还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为地方和国家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声誉良好  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绿色大学”等称号。学校教务处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学校高教研究室连续两次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科研处被评为“全国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单位”“‘九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先进集体”“‘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

推荐内容

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2023-02-04 15:02]

广西师范大学地处世界级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广西重点建设的“国内一流大学”高校,全国文明校园。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4100多亩,各类学生50000多人,各类教职工4000多人(含离退休人员)。学校已发展成为广西教师教育的“领头羊”、人文强桂的“主力军”、科技兴桂的“生力军”、广西国际教育

2022年广西师范大学在广西本科提前批艺术类各专业录取分数[2023-02-02 17:17]

省(市)专业原计划数实际录取人数录取综合分最高分最低分产品设计艺术(文)艺术(理)动画艺术(文)艺术(理)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文)艺术(理)工艺美术(按职教师资培养)艺术(文)环境设计艺术(文)艺术(理)绘画艺术(文)艺术(理)美术学艺术(文)艺术(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文)艺术(理)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艺术(文)艺术(理)书法学艺术(文)艺术(理)舞蹈学艺术(文)音乐学艺术(文)按照广西

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2023-02-02 11:15]

广西师范大学地处国际旅游胜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广西重点支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高校,全国文明校园。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4100多亩;全日制本科生28300人,硕士研究生8500余人,博士研究生500余人,各类留学生近1700人。学校已发展成为广西教师教育的“领头羊”、人文强桂的“主力军”、

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2023-02-02 11:13]

为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培养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高级专门人才,我校招收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校。一、招生方式及人数我校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方式为“申请考核制”,培养单位为教育学部。招生名额拟为25人左右,最终具体招生人数以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计划为准。二、招生专业领域2023年我校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

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简章[2023-02-02 11:09]

一、学校概况广西师范大学地处世界级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广西重点建设的“国内一流大学”高校,全国文明校园。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4100多亩,各类学生50000多人,各类教职工4000多人(含离退休人员)。学校已发展成为广西教师教育的“领头羊”、人文强桂的“主力军”、科技兴桂的“生力军”、

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报考点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网上确认工作公告及注意事项[2023-02-02 09:10]

一、网上确认时间网上确认时间:2022年10月29日9:00至11月1日17:00。确认不合格者须重新提交材料,补充材料时间为10月30日至11月2日,截止时间为11月2日16:00。二、网上确认流程(一)登录系统。考生于2022年10月29日9:00至11月1日17:00期间,凭在研招网网报系统的用户名及密码登录网上确认系统。网上确认网址:https://yz..cn/wsqr/

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点公告[2023-02-01 15:42]

根据《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关于做好我区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现将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我校报考点(代码:4502)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可选择我校报考点(代码4502)的考生(一)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不接受其他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我校报考点报名考试。(二)工作单位或户籍在广西区且考试科目中有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的其他非应届考生可选择我校报考点报考

2022年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专业在省外招生录取分数统计[2023-02-01 15:40]

2022年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专业在省外招生录取分数统计省(市)专业名称录取人数录取综合分最高分最低分安徽体育教育4164.91163.95体育教育(中外合作办学)2161.09160.48北京体育教育2374362福建体育教育(物理类)2630.45623.25体育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3587.1579体育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历史类)2576.9572.7甘肃体育教育2273272广东

2022年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批次[2023-02-01 15:40]

年份专业代号专业名称计划性质类型科类批次计划数经济学非定向国家专项计划文史专项计划批法学非定向国家专项计划文史专项计划批法学非定向国家专项计划理工专项计划批社会工作非定向国家专项计划文史专项计划批思想政治教育非定向国家专项计划文史专项计划批学前教育非定向国家专项计划文史专项计划批汉语言文学非定向国家专项计划文史专项计划批英语非定向国家专项计划文史专项计划批英语非定向国家专项计划理工专项计划批历史学

2022年广西师范大学安徽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批次[2023-02-01 15:37]

年份专业代号专业名称计划性质类型科类批次计划数体育教育非定向普通类体育(不分文理)体育本科批H体育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非定向普通类体育(不分文理)体育本科批经济学非定向普通类理工文理科本科一批金融学非定向普通类理工文理科本科一批政治学与行政学非定向普通类文史文理科本科一批思想政治教育非定向普通类文史文理科本科一批教育技术学非定向普通类理工文理科本科一批学前教育非定向普通类理工文理科本科一批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