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学院
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专业、通过国家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化学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素质和科学基础,掌握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基本理论和专 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得到化工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化工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面向生产、管理 一线的现代工程师。
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系统工程、化工设计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化工、炼油、冶金、轻工、食品、生物、医药、环保、能源、军工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二、轻化工程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要求,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专业技 能良好,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及国际视野,可以在精细化工、纤维材料、轻工纺织、检测检验等行业、领域从事生产技术、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商 品检验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纤维化学与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工原理、生物化学、染料化学、染整助剂化学与工程、染整分析与检测、染整设备、染整工艺原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精细化工、纤维材料、轻工纺织、检测检验等行业、领域从事生产技术、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商品检验等工作。
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地方建设、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国际视 野,具备扎实的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油气管道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油气储运实验技能、工程实践、仿真 实践等基本训练,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专业技能良好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工程力学、电工学、工程流体力学、石油化工机械基础、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油料学与炼油工艺、油气储运工程概论、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管道设计与管理、城市燃气输配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各地油(气)田设计院、油(气)田规划院、省市石油公司、城市燃(煤)气公司、管道公司、管道局、炼油厂、油库、加油加气站、油田建设公 司、交通运输部门、物流公司、航空燃料企业、港口、海关等单位从事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一、生物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人文修养及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具备扎实的生物工程学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工程产品生产的科学 原理、分析检测、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接受科学思维与实践创新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传统石 化、生物医药、发酵酿造、食品以及环保等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与技术相关的产业化一线的生产操作、工程设计、检测、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现代工程师和管理者。
主要课程:
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厂设计概论、工程制图、细胞工程等。
就业方向:
能够在生物制药、酿造、食品、化工和环保等行业从事一线生产操作、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控制与管理、分析与检验等方面工程技术工作。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学、产品开发、品质控制、食品安全管理及评估、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生产与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
主要课程:
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工厂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生后可从事食品工程设计、食品安全评估认证、食品科研开发、商检、卫生、防疫系统、学校以及食品内外贸和生产企业等部门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并可读研进一步深造。
三、生物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的数理化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接受严格科学思维、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掌握生物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科研、生物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基因工程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有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一、化学专业
化学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2011年获评吉林省优势特色专业,2014年获评吉林省首批品牌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304人。化学 专业依托于化学学科,化学学科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13年1月化学学科顺利通过硕士点验收,2014年完成首批研究生招生。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 教师20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0名,包含校学术带头人2名,学术骨干6名,70%的专任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是一支学缘结构多样,学历、职称结构较 高,科研、教研并重的优秀教学团队。
专业
培养目标
: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 科研、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化学、化工、石油、轻工、材料、医药、能源、环保等行业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等 工作。
专业方向及特色
:
专业方向:合成化学、分析化学
专业特色:本专业注重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理工结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
本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和化学工程基础等化学相关核心课程,并开设基础化学实验、化学专业实验、综合与设计性实验以及化工基础实验,化学专业学生拥有吉林石化电石厂和吉林化纤厂等现代化的实习基地。
二、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
吉林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建自1989年,并从1989年开始招生,现已有22届毕业生,毕业生人数达到2343人,在校生295 人。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已建成吉林省 “特色专业”,吉林化工学院“重点专业”,吉林化工学院“品牌专业”,拥有吉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基础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专 业共有专任教师9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校学术骨干3人,基本形成老中青结合,中青年为主,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良 好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创新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化 学化工、石油、制药、染料、涂料、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等企业、事业和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生产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现代工 程师和管理者。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工艺学、助剂化学及工艺学、表面活性剂化学、精细化工工程、催化化学、高分子材料化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化学化工、石油、制药、染料、涂料、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等企业、事业和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生产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工业分析方向)
我院应用化学专业(工业分析方向)成立十年以来,在人才培养、分析测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贡献。现有专业教师8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7 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具有海外经历。设有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工业分析、食品分析、药品分析等专业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为校内实习基地,并具备仿真模拟实 验室,设备资产超过1000万元。吉化电石厂分析培训中心、吉林化纤公司质检处等作为专业生产实习基地。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化学与现代分析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分 析方法的建立、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管理和开发,未知样品的剖析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工业产品和中间体分析操作技能的高级专业分析人才。
主要课程:
英语、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现代分离分析方法、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到化学、化工、石油、冶金、材料、制药、食品、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商检等企业、事业、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从事分析测试方面的工作。
三、制药工程专业
我校1999年开设制药工程本科专业,2002年获得工学学位授予权。本专业于2015年评为校级特色专业,同期被列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试点专业。专业整体水平较高,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人,是一支学缘结构多样,学历、职称结构 合理,科研、教研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团队。专业目前拥有三门省优课,一个省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本专业现与5家制药企业达成协议,建立了校外生产实习基 地,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专业培养目标
:
本专业培养具备制药专业知识和从事药品、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以及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
制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学。
就业方向
:
制药及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设计院和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维护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运行和科技服务等工作。
四、药物制剂专业
我校2005年新开设药物制剂本科专业,2008年获得学位授予权。多年来,形成了“以药学为基础,以制剂工程为方法,理工结合,重工程、重实 践”的专业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7人,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吉林化工学院教学名师1人,是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 科研、教研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团队。专业目前拥有《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三门省优秀课,一个省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一个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
专业培养目标
:
本专业培养具备药物制剂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在各类药物的研究开发单位、医药院校、医药生产企业、医院、药事管理和药检所等部门从事药物剂型与制剂的研究开发,药物制剂的生产、制备、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药学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
药物制剂专业的核心课程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工业药剂学、制剂工程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就业方向
:
毕业生可以在各类药物的研究开发单位、医药院校、医药生产企业、药品销售企业、医院、药事行政管理和药检所等部门,从事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教学、新药研发、药品生产、管理及营销等工作。
五、生物制药专业
生物制药专业是我校2011年新增设的一个本科专业,面向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横跨药学、生物学与化学三大学科。2014年首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0℅,5人考入国内重点大学研究生,就业调查表明,首届生物制药专业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及研究生导师一致首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系统掌握化学、药学、生物学和制药工程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制药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 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设计院和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高层次应用型生物制药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药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制药工程学。
专业方向与特色
专业方向
:生物医药发酵工程与分离工程。
专业特色
:依托吉林省本地药材资源、长白山特有药用植物资源,发挥我校在天然药物研究方面的优势,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建立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机制,专业建设与北药基地相互动,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生物药物生产经营企业、生物药物研发单位、药政管理部门、药检所、生物制药相关的各类生物工程公司,化学药品生产、营销、检验等其他岗位,医院药房或制剂室,社区药房从事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等工作。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一、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城市、区域和企业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其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修复以及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与水泵、环境微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技术开发、环境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二、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的环境学科复合型人才,能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或进入企 事业单位、研究院所、高等学校、政府等部门从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研究、教学、环境管理、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环境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学、环境规划学、环境经济学。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技术开发、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与规划和相关的教学等方面工作。
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给水排水工程是培养城市、乡镇和企业的给水与排水系统以及给水处理、废水处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水利学与水泵、测量学、环境微生物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市政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四、安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工程的设计施工、安全生产监察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安全学原理、安全工程技术、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防火与防爆、通风与除尘、安全检测技术、安全评价。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工矿企业、建筑、物业管理、设计研究院、公安消防部门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安全工程设计与生产、安全科研开发、安全评价、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五、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在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方面的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工程设计、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资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资源学、分离技术与工程、产业生态学、绿色化学、化工工艺学、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就业方向
毕业生具有在政府部门、科研院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资源规划与管理、开采设计、资源再利用研发等工作。
机电工程学院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思想道德、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动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可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开发与研究以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金属切削机床、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机械、自动控制、机械CAD/CAM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研究单位、高等院校从事工程技术、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培养目
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安全工程等方面知识的,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和管理者。
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电工学、工程化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过程原理与设备、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腐蚀与密封、控制工程基础、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过程装备制造技术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化工、石油化工、冶金、轻工、能源、制药、环保、建材等领域,从事过程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监测控制、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等工程技术,以及教育、经营管理等工作。
三、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
依据高校强省精神,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工业没计基础理论与应用能力,其有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综合性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 位、专业设计机构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及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环境设计等领域的创意策划、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绘画透视;色彩构成;工业设计简史;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展示设计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多在产品开发相关的包装,广告公司,营销以及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
四、工业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理论、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的技术基础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熟练应用工业工程的基本理 论与方法致力于提高工业与服务系统效率,改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质量,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面向生产和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
主要课程
基础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基础、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制造系统、市场营销学、物流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物料搬运与设施规划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机械、电子、汽车、钢铁、轻工等制造企业从事生产运作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质量工程、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企业信息化等工 作,还可在各级政府部门、服务业从事组织、协调等以技术为基础的系统管理工作,亦可在咨询行业、教育、科研机构从事相应的工作。
五、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 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具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以及节能减排理念,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 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国家重点产业和我省支柱产业,在工业、国防、民用等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 用管理等工作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专门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燃料理论与污染控制、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流体机械、热工仪表检测及控制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国民经济各相关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内燃机等)的设计、生产、营销、维护、制造、安装、运行、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运行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思想道德,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具备系统机械科学与材料科学基 础、材料成型专业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能够在材料加工理论、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成型工艺过程及先进材料工程等领域从事模具设计制造、焊接成型、 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成型原理、焊接原理及工艺、材料成型设备及控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等。
就业
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机械制造、汽车及船舶制造、金属及橡塑材料加工等企业从事焊接材料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领域中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一、自动化专业(升级品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对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系统与设备进行分析、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能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机械制造等行业从事自动化领域的系统分 析、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维护、教学及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检测技术及自动化仪表、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业过程控制工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企业、学校、研究所等广泛领域内从事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分析、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化工与机械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为特色,培养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与 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应用 型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模拟和数字电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信息管理。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企事业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算法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软件的开发工作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技能和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电路分析与设计、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信号与 系统、信息的获取与处理、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具备电子、信息系统与设备的基本开发、设计能力及基本集成、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信息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DSP原理及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信息与信号处理、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开发、生产、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方法;培养在测量控制领域具有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能力的现代工程师和管理者。
主要课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导论、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测量原理、智能仪器、自动检测技术、光电技术。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控制与仪器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五、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基本知识、技能、方法,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电力控制系统技术、发变电与供配电技术、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工厂供电、电机学、电力传动与控制系统、交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高压直流供电技术、开关电源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后能够在电力电子、电力传动、供配电、发变电、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等电气技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维护、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以及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深入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 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通晓国际贸易中的沟通技巧,具有相应的理论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经贸人才。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涉外经济部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学校从事国际贸易、国际化经营与管理、调研、宣传策划和教学等工作。
二、市场营销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以及高度的责任感与职业发展潜能,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市 场营销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具备对市场营销实践问题进行分析、策划与管理基本能力,能面向化工企业及其它企业从事营销管理、市场调研与开发、营销策 划、商务谈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销售管理、广告学、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培
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接受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承担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的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等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生产运作与管理、数据结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到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高等教育、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和教学工作。
四、会计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会计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等方面知识,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胜任会计实务和一定的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税务筹划、审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教学单位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及教学等工作。
五、工程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土木工程、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熟悉工程项目建设技术和相关法规,能够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评价和全过程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建设法规、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财务管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组织行为学、施工组织设计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评价和项目过程管理工作,也可到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咨询机构从事项目咨询、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工作。
六、金融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基础和会计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背景,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理论、金融衍生工具知识和数理金融知识,能综合运用数学、 统计学和计算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并具有金融业务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及资产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或 其他有投融资业务、金融风险管理需求的各类企业从事实务、咨询及投融资风险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风险管理、计量经济学、数理金融、统计学、财政学、会计学、投资银行实务、公司金融、国际金融、财务报表分析。
就业方向
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其他有理财、投融资业务、金融风险管理需求的各类企业。
七、物流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管理学、工学基础理论,掌握物流工程项目策划、预测、设计和实施、物流装备设计与运用以及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等基础知识与基 本技能,能在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决策、管理、运营以及物流工程领域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基本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物流自动化技术、现代物流装备、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仿真。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大型商贸公司、企业
门、
、
公司、科研院所,从事物流系统的研究、规划、设计及
等工作。
八、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培
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接受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承担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的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等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生产运作与管理、数据结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到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高等教育、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和教学工作。
外国语学院
一、英语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熟练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及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口语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具有一定第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主要课程
英语精读、英语泛读、交际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酒店管理、旅游英语、第二外语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外事、外经外贸、国际商务、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从事翻译、管理、教学和文秘等工作。
二、日语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熟练的日语语言基本技能、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学与文化和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日语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并具有较强的第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泛读、日语视听、日语口语、日语写作、日语语法、日汉互译、日本文学史、语言学概论、商务日语会话、第二外语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外事、经贸、商务、教育、文化等领域从事翻译、管理、教学及文秘等工作。
理学院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应用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及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训练的高级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学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计算机基础(C++、数据结构等)、数值计算方法(数值分析、离散数学)、应用数学基础课(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等)、应用数学专业课(抽样调查、多元统计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科技、教育、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亦可机械攻读研究所学位。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学基础可(数学分析等)、计算机基础(C++、数据结构等)、数值计算方法(数值分析等)、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工程概率等)、软件基础(软件工程、Java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及项目管理工作,也可到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和技术开发等作用。
三.应用物理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物理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内的实验技能、声光电检测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理论力学、半导体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机械制图、计算机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应用物理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研究,在金材料生产企业、电子生产企业、机械制造企业等进行产品工艺设计、应用开发、产品流程控制、设备维护与开发、产品推广等方向做面向生产与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亦可在相关科学领域进一步深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 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学习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等基本理论,熟悉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及加工成型等技术 知识。
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反应工程基础、聚合物改性原理、功能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工业、企业、科研、设计以及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与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有关的科研与教学、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技术开发与改造以及贸易销售等工作。
二、材料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国家重点产业和我省支柱产业,具备良好素质和科学基础,掌握材料化学专业的基本 理论、专业知识及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材料化学 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功能材料、材料科学研究方法等。
就业方向
材料化学是材料与化学的交叉学科,涵盖材料、化学、化工诸多行业,毕业生可到功能材料生产研发企业、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塑料橡胶纤维生产企业、水泥玻璃陶瓷等建材企业及相关事业单位从事生产、设计、开发及管理工作。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较系统的物理、化学和材料交叉学科的基础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在材料科学研究及应用研发、材料制备 工艺、电子器件、无机-有机复合材料、中药质量控制、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期国家战略产业人才需求的高级应用 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固体物理、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学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化学、材料工艺与设备、材料力学、陶瓷结构与性能、复合材料、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金属学与热处理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无机材料、电子器件、材料分析与鉴定、薄膜、制药、医疗卫生、农林、食品、汽车、金属材料、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等高科技企业及相关领域从事与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相关的科研、生产、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四、材料物理专业(金属材料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材料物理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现代化分析测试理论和方法对材料进行制备工艺及物理性能测试,能在材料的设计、合 成、改性、加工、测试、分析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材料选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工程力学、大学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固体物理、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表面科学与工程、物理化学等课程。
就业方向
在金属材料冶炼和加工、工程机械、车辆、飞机、船舶等制造或修理厂;金属零部件设计、制造、检验和热处理等行业;以及相关材料研究院、所等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研究工作;在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材料系从事金属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学院
本科介绍
一、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飞行器制造工程理论基础,掌握航空制造相关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在国防建设、航空工业及相关领域从事飞行器设计、制造、研究、开发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飞机制造工程技术基础、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金属塑性成形原理、飞机构造学、飞机钣金成 形工艺、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钣金成形课程设计、飞机装配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包含飞行器制造工程、钣金与模具两个专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中航工业、民航MRO企业、民用航空公司、通用航空企业、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或其它机械制造领域内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应用研究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高职—本科“3+2”衔接模式专业介绍
一、航空油料管理和应用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航空油科管理和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航空油料管理和应用的职业能力,受到相关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等基本训练,知识结构合理、基础理论扎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并为后续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课程:
检测技术与仪表、飞机构造、飞机液压传动、普通化学、油品计量基础、油气集输、飞机维修技术、油料学与炼油工艺、油气储运设备、油气储运安全技 术、加油加气站设计与管理、泵与压缩机、油库设计与管理、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材料腐蚀与防护、油气输送与物流管理、化工过程控制基础、飞机装配实习、液 压传动实训、钳工实训、航油仿真实训、专业综合实验、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等。
就业方向:
完成三年高职基本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经考核合格,根据相关规定转入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完成二年本科阶段学习。
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机械加工制造与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机电设备和电气控制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维修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并为后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CAD/CAM应用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机 械设备维修技术、PLC技术应用、特种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车工综合实训、钳工综合实训、铣工实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等。
就业方向:
完成三年高等职业基本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经考核合格,根据相关规定转入吉林化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完成二年本科阶段学习。
高职专科
介绍
一、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理论知识和维修专业技能,面向飞机和发动机修理第一线,能够从事飞机维护、机体修理、航空机电产品修理、飞机总装和发动机修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
飞机及发动机附件修理、飞机铆接及机体修理、飞机发动机修理技术、航空电气设备与维修、传感器技术、PLC与电气控制、飞机液压传动、飞机构造、 飞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飞机维修技术、飞行原理、航空工程材料、飞机附件修理实习、飞机结构修理实习、飞机发动机维修实习、飞机装配实习、飞机应用电路实 训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军用、民用航空修理企业和航空公司机务工程部门,从事航空机电设备的维护与定检、飞机及发动机装配调试及生产、计划、管理等工作。
二、数控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为航空制造、数控设备制造、机械加工等行业培养掌握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从事数控加工、数控设备的安装、操作、编程、调试、检测、维修与改装,以及数控设备的营销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实施、数控加工工艺装备、CAD/CAM应用技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数控特种 加工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零件的特种加工实训、数控加工综合实训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相关企业从事普通机床操作、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编程、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设计、车间生产的组织与管理、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与监督、数控类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
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机械加工制造与自动控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机电设备和电气控制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维修技能,可从事机械制造系统控制、操作、调试、生产运行与维护、产品设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CAD/CAM应用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机 械设备维修技术、PLC技术应用、特种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车工综合实训、钳工综合实训、铣工实训、零件的特种加工实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相关企业从事普通机床操作、数控机床操作、机械加工常用工艺装备的设计、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故障维修、机械类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气设备控制、运行、维护的相关知识,具有电气设备维护、维修、管理监控能力,从事通用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修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测量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电机与电气控制、自动控制系统、PLC技术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 检测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电子技术实训、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PLC技术应用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训等。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常规设备及电气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测与检修,企业供电、配电系统施工、维护、运行与管理,设备的电气技术改造,微机控制电气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检测与售后服务等工作。
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维护维修、营销策划、技术改造及服务等生产一线岗位实际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力电子技术、PLC技术应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机 床编程与操作、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PLC技术应用实训、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训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机械制造及加工、电器及家电制造等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机电产品设计与开发工作,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运行及维护工作,数控机床及其它计算 机控制设备的操作、维护及检修工作,以及车间和其它基层部门的管理工作,也可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部门担任营销人员和售后服务工作。
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模具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需要,具有典型模具的设计能力,掌握模具的常用加工技术,能够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冲压与塑料成型设备、模具CAD/CAM、模具电加工技术、模具价格估算、模具先进制造技术、车工综合实训、钳工综合实训、模具技术综合实训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汽车、航空、电子、石化等企业从事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装配、成型设备操作和模具生产管理等工作。
七、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
培
养
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的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并掌握飞机结构制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机体结构制造、维修、维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航空工程材料、飞机构造、飞机钣金成型原理与技术、飞机铆接装配与机体修理、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飞机装配工艺学、数控加工与设备、飞机钣金实训、飞机装配实训、飞机铆装实训、飞机结构修理实训、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飞机制造、航空维修、机场、飞机部件维修公司、航空器材公司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企业从事制造、维修、维护、管理等工作。
汽车工程学院
本科介绍
一、车辆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车辆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汽车设计、试制、试验、制造、检测、管理等 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车辆工程领域具有竞争优势,能在汽车整车企业、零部件配套企业、汽车设计公司及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汽车产品制造、技术管理、产品开发、 设计与试制、营销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技术等。
程制、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技术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汽车、制造、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试验研究、维修服务以及运用与管理等工作。
高职专科介绍
一、航空地面设备维修(原民航特种车辆维修)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民航及航空地面设备维修等行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够从事民航机场、航空公司及工程车等相关企业的航空地面设备、特种车辆的使用、调试、维修与管理等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
航空概论、汽车维护基础与应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与维修、民航特种车辆运用与维修、汽车维护实训、发动机综合实训、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汽车电器综合实训、特种车综合故障检修实训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机场、航空公司及工程车等相关企业特种车辆保障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民航、航空及工程车等航空地面设备、特种车辆的检测、维护、相关企业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汽车维修、汽车制造、汽车售后服务等行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够从事汽车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保险查勘与理赔、汽车营销、汽车维修顾问等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与维修、汽车配件及营销、汽车鉴定与评估、发动机综合实训、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汽车电器综合实训、汽车综合故障检修实训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汽车制造厂、汽车装配厂及汽车维修、服务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汽车相关各类机动车的检测、运行、维修、维护、销售、售后服务等技术与管理工作。
三、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售后服务等行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够从事现代汽车整车及零配件营销、 汽车售后服务、汽车保险与理赔、信贷、评估、维修服务和管理等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
汽车营销实务、汽车构造、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汽车售后服务管理、汽车信贷与保险、汽车营销策划、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汽车服务礼仪、汽车电子商务、汽车 销售顾问岗位综合实训、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汽车服务顾问岗位综合实训、汽车保险与理赔实训、汽车4S店管理综合实训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大汽车4S店、汽车维修服务企业、汽车租赁、保险、汽车文化市场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技术服务、维修接待、汽车文化、售后服务、汽车信贷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交易等工作。
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汽车维修、汽车制造、汽车售后服务等行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够从事汽车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保险查勘与 理赔、汽车营销、汽车维修顾问等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后续本科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课程
汽车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与维修、汽车鉴定与评估、发动机综合实训、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汽车电器综合实训、汽车综合故障检修实训等。
就业方向
完成三年高等职业基本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经考核合格,根据相关规定转入吉林化工学院车辆工程或能源与动力工程(内燃机方向)本科专业,完成二年本科阶段学习。
原标题:2016年吉林化工学院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