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作物学》考试科目参考大纲

2018-12-18 10:44  长江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考查目标
  •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 2、答题方式
  • 3、试卷内容结构
  • 4、试卷题型结构
  • 三、考查范围
  • (一)育种学
  • 第一节 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
  • 一、作物品种的概念
  • 二、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
  • 三、遗传改良在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 第二节 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 一、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
  • 二、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 三、常规育种的技术特点
  • 四、作物育种学的发展与分子育种的兴起
  • 第三节 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和展望
  • 一、 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
  • 二、 我国作物育种的展望
  •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 第一节 作物繁殖方式
  • 一、 有性繁殖
  • 二、 无性繁殖
  • 三、 无融合生殖
  • 第二节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 一、 自交的遗传效应
  • 二、 异交的遗传效应
  • 第三节 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其遗传组成特点
  • 一、作物品种的类型
  • 二、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 第二章育种目标
  • 第一节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
  • 一、高产
  • 二、稳产
  • 三、优质
  • 四、早熟
  • 五、适应机械化
  • 第二节 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和方法
  • 第三节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 一、高产
  • 二、稳产
  • 三、优质
  • 四、生育期适宜
  • 五、适应机械化需要
  • 第三章种质资源
  •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
  • 二、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 一、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 二、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
  •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 一、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
  • 二、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 三、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一、国内外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概况
  • 二、种质资源数据库的目标与功能
  • 三、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 第一节 引种和驯化
  • 一、引种和驯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 二、引种的基本原理
  • 三、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
  • 四、作物的不同类型引种后的生长变化规律
  • 五、引种的基本步骤
  • 六、引种实践
  • 七、植物驯化的原理和方法
  • 第二节 选择育种
  • 一、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 二、性状鉴定与选择
  • 三、选择育种的程序
  • 第五章杂交育种
  •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概念及意义
  • 一、杂交育种的概念
  • 二、杂交育种的意义
  • 第二节 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
  • 一、杂交亲本选配的重要性
  • 二、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
  • 第三节 杂交技术与杂交方式
  • 一、杂交技术
  • 二、杂交方式
  • 第四节 杂种后代处理方法
  • 一、系谱法
  • 二、混合种植法
  • 三、衍生系统法
  • 四、单籽传法
  • 第五节 杂交育种程序和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 一、杂交育种的试验圃
  • 二、杂交育种程序
  • 三、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 第六节 回交育种
  • 一、回交育种的概念及意义
  • 二、轮回亲本与非轮回亲本,受体亲本与供体亲本
  • 三、回交后代的选择
  • 四、回交的代数
  • 五、回交中需要的植株数
  • 六、回交方法
  • 七、回交育种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
  • 第六章回交育种
  • 第一节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
  • 第二节回交育种方法
  • 一、亲本的选择
  • 二、回交后代的选择
  • 三、回交的次数
  • 四、回交所需的植株数
  • 五、修饰回交育种方法
  • 第三节回交育种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作物学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作物学》为了招收作物(专业学位)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资格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学生是否具备攻读上述专业所要求的专业素养,是否掌握作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考察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育种学75

栽培学75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

选择题   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

判断题   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

填空题   10分(10小题,每小题1分)

简答题   50分(10小题,每小题5分)

综合题   30分(2小题,每小题15分)

三、考查范围

(一)育种学

绪论

第一节 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

一、作物品种的概念

二、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

三、遗传改良在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一、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

二、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三、常规育种的技术特点

四、作物育种学的发展与分子育种的兴起

第三节 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和展望

一、 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

二、 我国作物育种的展望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第一节 作物繁殖方式

一、 有性繁殖

二、 无性繁殖

三、 无融合生殖

第二节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一、 自交的遗传效应

二、 异交的遗传效应

第三节 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其遗传组成特点

一、作物品种的类型

二、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第二章育种目标

第一节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

一、高产

二、稳产

三、优质

四、早熟

五、适应机械化

第二节 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一、高产

二、稳产

三、优质

四、生育期适宜

五、适应机械化需要

第三章种质资源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

二、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一、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二、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一、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

二、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三、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国内外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概况

二、种质资源数据库的目标与功能

三、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一节 引种和驯化

一、引种和驯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引种的基本原理

三、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

四、作物的不同类型引种后的生长变化规律

五、引种的基本步骤

六、引种实践

七、植物驯化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节 选择育种

一、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二、性状鉴定与选择

三、选择育种的程序

第五章杂交育种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概念及意义

一、杂交育种的概念

二、杂交育种的意义

第二节 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

一、杂交亲本选配的重要性

二、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

第三节 杂交技术与杂交方式

一、杂交技术

二、杂交方式

第四节 杂种后代处理方法

一、系谱法

二、混合种植法

三、衍生系统法

四、单籽传法

第五节 杂交育种程序和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一、杂交育种的试验圃

二、杂交育种程序

三、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第六节 回交育种

一、回交育种的概念及意义

二、轮回亲本与非轮回亲本,受体亲本与供体亲本

三、回交后代的选择

四、回交的代数

五、回交中需要的植株数

六、回交方法

七、回交育种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

 

第六章回交育种

 

第一节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

第二节回交育种方法

一、亲本的选择

二、回交后代的选择

三、回交的次数

四、回交所需的植株数

五、修饰回交育种方法

第三节回交育种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

一、回交育种法的遗传特点

二、回交育种的其他用途

第七章诱变育种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概念及特点

一、诱变育种的概念

二、诱变育种的特点

三、诱变育种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常见物理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

一、物理诱变剂的种类及其诱变特点

二、物理诱变处理方法

第三节 常见化学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

一、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及其诱变特点

二、化学诱变处理方法

第四节 诱变育种的工作程序

一、处理材料的选择

二、诱变剂量的选择

三、诱变处理群体大小

四、诱变后代处理方法

第八章远缘杂交和倍性育种

第一节 远缘杂交的概念及其意义

一、远缘杂交的概念

二、远缘杂交的特点

三、远缘杂交育种的意义

第二节 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方法

一、远缘杂交的困难

二、克服远缘杂交困难的方法

第三节 远缘杂交后代分离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一、远缘杂交后代的分离特点

二、远缘杂交后代处理方法

第四节 多倍体育种

一、多倍体的种类、起源及特点

二、人工诱导产生多倍体的途径

三、鉴定多倍体的方法

三、多倍体育种方法

第五节 单倍体育种

一、产生单倍体的途径

二、鉴定单倍体的方法

三、单倍体育种的特点

四、单倍体育种方法

第九章杂种优势利用

第一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回顾及其利用成就

一、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回顾

二、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

第二节 杂种优势概念及表现特征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

二、杂种优势的度量

三、杂种优势的表现

第三节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一、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

二、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

第四节 杂种品种的选育程序

一、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

二、亲本品种或自交系的选育

三、亲本品种或自交系的改良方法

四、配合力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五、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

第五节 作物杂交种的类别

一、品种间杂交种

二、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

三、自交系间杂交种

四、雄性不育杂交种

五、自交不亲和杂交种

六、种间与亚种间杂交种

第六节 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方法

一、人工去雄生产杂交种

二、化学杀雄生产杂交种

三、利用自交不亲合性生产杂交种

四、利用雄性不育性生产杂交种

五、利用标记性状生产杂交种

六、利用雌性系生产杂交

第七节 杂交制种要点

一、合理种植

二、安全隔离

三、严格去杂

四、彻底去雄

五、辅助授粉

六、分收分藏

第八节 雄性不育及其在作物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一、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杂交种的选育

二、利用三系生产杂交种的方法

三、核雄性不育杂交种的选育

四、光温敏雄性不育杂交种的选育

第十章抗病虫育种

第一节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

一、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作用

二、抗病虫育种的特点

第二节 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

一、病原菌致病性及其变异

二、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

三、作物抗病虫性的机制

第三节 作物抗病虫性的遗传与鉴定

一、作物抗病虫性的遗传

二、基因对基因学说

三、作物抗病虫性的鉴定

第四节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及利用

一、抗源的收集和创新

二、抗病虫品种的选育方法

三、抗病虫品种的利用

第十一章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培养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一、体细胞克隆变异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利用

二、单倍体细胞培养在作物育种中的利用

三、幼胚培养及其在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利用

四、组织培养在种质资源长期保存中的利用

五、组织培养在脱毒苗繁殖中的利用

六、细胞和组织培养在人工种子生产中的利用

第二节 作物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一、作物转基因育种程序

二、转基因作物的遗传特点

第三节 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一、分子标记的类型、特点及其原理

二、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法

(二)栽培学

 

(一)作物栽培学概论

要求考生较好理解作物栽培学的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方法,了解作物分类及其栽培的历史、起源,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以及产量形成规律,了解作物增产的光能潜力。

 (二)小麦

了解小麦生产的概况,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掌握冬、春小麦的栽培技术及其高产栽培的关键问题。

  (三)水稻

一般了解水稻生产概况,了解水稻品种的多种类型及光温反应特性,理解水稻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种植水稻的土、肥、水条件,掌握直播水稻的栽培技术及其田间管理,了解育秧移栽技术和杂交稻的栽培优势等。

  (四)玉米

了解玉米生产概况及高产栽培新技术,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高产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掌握玉米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了解复播、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特用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等。

  (五)棉花

了解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及棉花高产栽培型技术、新疆棉花生产的资源优势,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棉花生长发育及其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其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了解长绒棉生产的栽培技术。

  (六)油料作物

一般了解油料作物的生产意义,重点掌握油菜、向日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它们的栽培技术。

  (七)其他作物

一般了解大豆、薯类(马铃薯、甘薯)和杂粮(高粱等)等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原标题: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作物学》考试科目参考大纲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作物育种学》考试科目参考大纲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作物育种学科目考试大纲考查目标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熟悉作物育种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作物育种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作物学》考试科目参考大纲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作物学科目考试大纲考查目标《作物学》为了招收作物(专业学位)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资格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学生是否具备攻读上述专业所要求的专业素养,是否掌握作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考察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作物育种学》考试科目参考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849作物育种学科目考试大纲考查目标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熟悉作物育种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作物育种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作物学》考试科目参考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848作物学科目考试大纲考查目标《作物学》为了招收作物(专业学位)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资格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学生是否具备攻读上述专业所要求的专业素养,是否掌握作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考察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

2022年长江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公告(1)

根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2021〕2号)和《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做好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考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湖北省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采用网上报名、网上确认的方式,个别情况特殊的考生,由报考点通知考生到现场进行确认。报考费统一网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传热学》考试科目参考大纲

长江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热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1.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传热学是为油气储运类考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传热理论知识并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2.考试的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园艺植物栽培学》考试科目参考大纲

园艺植物栽培学考试大纲绪论本章重点和难点:(1)园艺业的概念及特点;(2)园艺业在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园艺的概念与特点2园艺植物栽培的重要意义3我国园艺业的简史与现状4我国园艺业的发展趋势第一章园艺植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本章重点和难点:(1)我国主要园艺植物的分布;(2)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的园艺学分类第一节园艺植物的主要种类及植物学分类1果树植物主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动物免疫学》考试科目参考大纲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动物免疫学科目考试大纲考查目标动物免疫学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等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修学本课程,要求考生比较全面而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动物免疫学所包涵的专有名词、理论体系及免疫学实验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的概念、基础理论及免疫学实验技术,分析和解决一些理论问题和养殖实际问题。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鱼类增养殖学》考试科目参考大纲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鱼类增养殖学科目考试大纲考查目标《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内陆水域(人工池塘除外,下同。)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经济鱼类的养殖和增殖技术的学科。本课程的任务是了解养殖鱼类(包括水产经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各内陆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点,掌握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终提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植物保护学》考试科目参考大纲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植物保护学科目考试大纲考查目标植物保护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原因、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原理及防治方法、病害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昆虫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的学科。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考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