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贵州师范大学教科院《认知心理学》复试大纲

2019-03-23 21:22  贵州师范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考查目标
  •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 (二)答题方式
  • (三)试卷题型结构
  • 三、考查范围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概述
  • 一、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 1.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 2.什么是计算机隐喻?
  • 二、认知心理学原理的应用
  • 三、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
  • 第二节 应用认知心理学的渊源
  • 一、应用认知心理学主要观点来源
  • 1.哲学观点
  • 2.命题
  • 3.信息适时性与适宜性。
  • 4.奖励与激励的认知结构
  • 5.认知过程与发展
  • 6.与现实情境交流的方式方法。
  • 二、认知过程与方法
  • 第三节 跨越心理学理论与应用之间的鸿沟
  • 一、明白应用认知心理学的指导思想
  • 二、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分析模型
  • 三、应用认知心理学的价值
  • 第四节 应用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 一、量表法
  • 二、网络法
  • 三、建构法
  • 四、个案研究法
  • 第二章 学习理论与应用
  • 第一节 学习理论概述
  • 一、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三、学习理论探索
  • 第二节 迁移理论及应用
  • 第三章 知识获得与应用
  • 第一节 知识获得概述
  • 一、知识获得的背景和方法学
  • 二、知识获得的特点
  • 三、知识获得的社会文化观点
  • 四、影响知识提取的因素
  • 五、知识提取方法
  • 第二节 知识获得研究与应用
  • 一、知识获得应用研究
  • 二、知识获得研究趋势
  • 第四章 专业知识学习理论与应用
  • 第一节 专业知识学习原理概述
  • 一、学习概述
  • 二、获得和建构专业知识
  • 三、专业知识的特征
  • 四、创设有效学习环境
  • 五、有意义学习和适应学习目标
  • 第二节 认知结构模型及应用
  • 一、认知结构模式化
  •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到基于项目的学习
  • 三、学习反馈、修正和反省
  • 四、群体学习模式和研究性学习理论
  • 第五章 注意理论与应用
  • 第一节 注意研究概述
  • 一、早期的注意研究
  • 二、注意研究的发展
  • 第二节 注意的认知理论
  • 一、注意的选择理论
  • 二、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 第三节 注意研究及应用
  • 一、注意的任务和注意的个体差异
  • 二、注意的实证研究和评价
  • 第六章 信息存储原理与应用
  • 第一节 信息存储原理概述
  • 一、记忆信息存储
  • 二、记忆的内隐理论
  • 第二节 信息存储研究及应用
  • 一、信息存储研究
  • 二、信息存储原理的应用
  • 三、记忆隐喻
  • 第七章 记忆理论与应用
  • 第一节 记忆理论概述
  • 一、记忆存储
  • 二、工作记忆
  • 第二节 记忆研究及应用
  • 一、神经生理学研究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

(科目:认知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基础心理学专业学位入学考试认知心理学科目复试考试内容包括认知心理学绪论、学习理论与应用、专业知识学习理论与应用、知识获得与应用、记忆理论与应用、决策原理与应用等,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 30分,共60分

 

三、考查范围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1.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奈赛尔出版第一本《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2.什么是计算机隐喻?

把人的认知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

二、认知心理学原理的应用

应用到工业产品设计,教育等等领域。

三、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

将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运用于产品的设计。

 

第二节 应用认知心理学的渊源

一、应用认知心理学主要观点来源

1.哲学观点

2.命题

3.信息适时性与适宜性。

4.奖励与激励的认知结构

5.认知过程与发展

6.与现实情境交流的方式方法。

二、认知过程与方法

 

第三节 跨越心理学理论与应用之间的鸿沟

一、明白应用认知心理学的指导思想

二、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分析模型

三、应用认知心理学的价值

 

第四节 应用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量表法

二、网络法

三、建构法

四、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 学习理论与应用

第一节 学习理论概述

一、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连接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连接。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三、学习理论探索

第二节 迁移理论及应用

迁移的主要理论

有形式训练说、相同元素说、关系转换理论、认知迁移理论。

 

第三章  知识获得与应用

第一节 知识获得概述

一、知识获得的背景和方法学

二、知识获得的特点

人类的知识是通过建构获得的,人类的知识的获得包括着重构过程,人类知识获得过程具有制约性,人类大多数知识是各个领域分别逐个获得的。

三、知识获得的社会文化观点

知识通过文化实践获得,人类获得的知识带有情境性,人类通过分布式获得知识。

四、影响知识提取的因素

五、知识提取方法

 

第二节 知识获得研究与应用

一、知识获得应用研究

二、知识获得研究趋势

 

第四章 专业知识学习理论与应用

第一节 专业知识学习原理概述

一、学习概述

学习有三个要点:第一,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能相当持久保持;第三,主体的变化是由他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二、获得和建构专业知识

三、专业知识的特征

存在于特殊领域中,但是又能与外在领域进行交流。

四、创设有效学习环境

五、有意义学习和适应学习目标

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具有实质性的联系。

第二节 认知结构模型及应用

一、认知结构模式化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到基于项目的学习

三、学习反馈、修正和反省

四、群体学习模式和研究性学习理论

 

第五章 注意理论与应用

第一节 注意研究概述

一、早期的注意研究

冯特把某种以独特情感为特征、伴随某种心理内容清晰意识地状态称为注意。詹姆斯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

二、注意研究的发展

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

第二节 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理论

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特瑞斯曼的衰减器模型、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多阶段选择模型。

二、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认知资源是有限的、注意的单一资源理论、注意的多重资源理论、注意的资源限制和材料限制理论、注意的双加工理论。

第三节 注意研究及应用

一、注意的任务和注意的个体差异

所以在设计认知产品时要考虑到这些差异。

二、注意的实证研究和评价

 

第六章 信息存储原理与应用

第一节 信息存储原理概述

一、记忆信息存储

信息加工理论在关注人类记忆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外,还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记忆信息储存方式。

二、记忆的内隐理论

意识不到的记忆叫做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相对。

第二节 信息存储研究及应用

一、信息存储研究

二、信息存储原理的应用

三、记忆隐喻

 

第七章 记忆理论与应用

 

第一节 记忆理论概述

一、记忆存储

记忆存储是刺激信息在记忆系统结构的不同位置之间的传递、加工、处理和存储的认知操作过程。

二、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某种形式的信息的暂时存储并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第二节 记忆研究及应用

一、神经生理学研究

海马体的切除导致了前瞻性遗忘。

二、记忆广度研究

短时记忆的广度是7加减2。

三、信息加工与组织

四、记忆术

五、信息提取

六、记忆搜索

七、内隐记忆的信息提取

八、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提取

 

第八章 决策原理与应用

第一节 决策原理概述

决策是个体在面对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进行评估比较后作出终选择的过程。

一、决策的理性范式

认为人的决策是完全理性的。

二、决策的有限理性范式

认为人的决策是部分理性的。

三、决策的生态理性

 

第二节 决策研究及应用

一、决策中的背景因素

二、决策中的认知因素

三、决策中的个人因素

四、从背景到认知

 

第九章 情绪理论与应用

第一节 情绪概述

情绪是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身需要时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

 

第二节 情绪理论研究

一、情绪研究取向

二、对情绪理论的解释

 

第三节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一、情绪感受的性质

二、有意识地和无意识地情绪

三、情绪对注意的影响

情绪影响注意。

四、情绪的认知归因

五、情绪与记忆

情绪影响记忆

六、情绪和智力

七、移情与道德发展

八、情绪调节与理论情绪疗法

 

四、考试主要参考书

梁宁建著:《应用认知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

 

 


原标题:2019年贵州师范大学教科院《认知心理学》复试大纲

2019年贵州师范大学教科院《认知心理学》复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认知心理学)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基础心理学专业学位入学考试认知心理学科目复试考试内容包括认知心理学绪论、学习理论与应用、专业知识学习理论与应用、知识获得与应用、记忆理论与应用、决策原理与应用等,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2019年贵州师范大学教科院《发展心理学》复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发展心理学)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应用心理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发展心理学》科目复试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心理学诸论、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观点、从生命的开始、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各阶段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等。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个体各阶段发展的规律、特点和教养问

2019年贵州师范大学教科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科目复试考试内容包括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

2019年贵州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学原理》复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旨在考查考生有关教育学原理的基本常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具体目标: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结构,对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总体的认识。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2019年贵州师范大学教科院《高等教育学》复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高等教育学)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高等教育理念。2、理解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弄清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高等教育的教学、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德育等教育活动的任务、原则和方法。3、能运用高等教育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高等教育的现实问题。考试形式(一)试

2019年贵州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学》复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学前教育学)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学前教育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学前教育观念。2、理解学前发展概况,以及著名的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答题方式

2019年贵州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研究方法》复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教育研究方法)考查目标1.了解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2.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3.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

2019年贵州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统计与测量》复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心理统计与测量科目复试考试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解释。考试形式与

2019年贵州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复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考查目标1、考查考生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2、考查考生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中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3、考查考生对教育技术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基本过程和步骤的熟悉程度;4、考查考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能从教育实践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新颖的、可行的研究方法,并能合理的进行研究设

2019年贵州师范大学教科院《课程与教学论》复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论)考查目标旨在考查考生有关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常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具体目标: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论和教学论理论与实践有总体的认识。2.学会理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