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电力行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能在能源动力领域从事发电、热能工程、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管理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二)专业特色本专业是我校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具有近70年的专业历史,其前身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拥有动
能源与动力工程一、专业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动力、制冷空调及环境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从事热力发电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动力机械、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热力系统优化及设备等领域的设计、开发、制造及安装、运行、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参考学生兴趣,按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由1952年建校时设立的“燃料工学”专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与调整沿革而来的更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本专业于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专业之本专业所在的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是上海市一流学科,具有热能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2个,教授14名,博导14名,其
能源与动力工程上海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起源于1958年受城市服务部(后来更名为商业部、内贸部)的委托,成立的五年制本科冷冻专业,是全国早开始培养食品冷冻技术人才的专业。后续本专业先后更名为制冷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1996年获制冷及低温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2019年入选首批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
一、指导思想为确保学校春招工作公平、公正,圆满完成科学选拔专业所需合适生源的目标,学校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招生试点方案>的通知》(沪教委学[2021]44号)和《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招生实施办法>的通知》(沪教考院高招〔2021〕31号)文件精神,按照“
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动力类理工四年)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分为二个专业方向:制冷与空调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学生在完成综合基础素质教育、掌握宽厚的理论基础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意愿可以在制冷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安排一、复试所需材料1.复试通知书(诚信复试承诺书)【考生登录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系统(http://yjszs..cn/)自行下载,建议使用火狐浏览器】2.有效居民身份证件3.准考证(中国研究生招生网下载)4.学历学位证明1)应届生提供注册章齐全的学生证或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2)往届生提供毕业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1业务课2总分080200机械工程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03机械设计及理论04工业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1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03制冷及低温工程04储能技术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暖通空调燃气方向机械(专业学位)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新能源和综合能源产业,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能在太阳能、风能、分布式能源、综合智慧能源等新兴能源领域从事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二)专业特色依托本学院能源动力类学科优势和行业背景,适应国家能源格局调整和电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由1952年建校时设立的燃料工学专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与调整演变而来的更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本专业于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专业之一,本专业所在的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是上海市一流学科,具有热能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2个,教授14人,博导14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