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自2016年开始实施按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入相应专业学习。一、专业概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1980年,原名为电子计算机专业,于1981年下半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早招生的计算机本科专业。2010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是以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仪器科学技术、通信技术为工具,注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交叉性学科专业。培养在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具备宽厚理论基础,具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全流程专业知识和研发能力,在海洋信息处理方面具有一定应用能力的宽口径、综合型工程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建于2001年(源自于无线电通讯专业,1980年),是广西最早、全国较早开设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广西“十三五”规划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通信天线与微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实验实践平台,围绕天线、射频、光电子、光通信等特色方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
一、专业概况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8年开始正式招生,也是全国较早开办的专业,于2016年获批为广西特色本科专业(广西共批准16个)。本专业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新兴交叉专业,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制高点。“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制造明确为主攻方向,智能机器人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上升为国家战略;阿尔法狗机器人的异军突
为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打造学科发展生态体系、更好地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建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院办大学”试点学院——人工智能学院(SchoolofArtificialIntelligence),并于2019年3月21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一、培养目标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面向产业的工程教育和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培养
一、专业概况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始建于1999年,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广西首批优质专业、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和课程一体化建设专业。本专业将融合科学计算基础知识与软件开发实用技能,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信息处理方向和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方向,使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现有教师2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0人,
一、专业概况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前身是微电子学专业,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并正式招生,是国内高校中率先设置的本科特色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于2003年获批硕士点,2004开始招收本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3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更名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年依托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成为“广西优势特色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17年开始实施按材料大类招生,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个专业,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入相应专业学习。一、专业概况专业水平:201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成为广西博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是国家级一流专业点(2019年)、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019年)、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一、专业沿革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2001年,原名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广西最早设置的光电信息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550余人。2021年,本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依托本专业建设的“光学工程”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广西唯一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的光电类专业。本专业发展沿革如图1
一、专业简介“电子封装技术”专业(080709T)是国家适应集成电路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而设置的特设专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前身为“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2002年国家教委在本科专业目录之外特批的5个特色专业之一),学校于2003年在国内率先开设该专业并在同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11年入选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