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22-05-11 18:3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专业概况
  • 二、培养目标
  • 三、专业特色
  • 四、专业核心课程
  • 五、主要实践课程
  • 六、学术科研
  • 七、就业方向
  • 八、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 1、标准修业期限
  • 2、授予学位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自2016年开始实施按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一、专业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1980年,原名为电子计算机专业,于1981年下半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早招生的计算机本科专业。2010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2012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2013 年入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8年入选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2019年获批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学科于1996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点,2000年入选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2007年入选广西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成绩为B-,2018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名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国第82名。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0人。其中博导4人,硕导27人;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17人,高级职称占比75%。另外不定期聘请多位企业、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加强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专业有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各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2014 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广西教学成果奖6项。

专业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教育部计算机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各1个。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单片机与嵌入式实验室、EDA实验室等5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与各类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有6个长期合作的学生实习基地,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掌握深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能力,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应用于计算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关于复杂计算系统的技术研究、设计开发、工程应用、维护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进取精神和求实精神,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数字素养、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计算系统安全意识、工程伦理意识、法治意识和生态意识,能够终身学习以适应计算机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毕业五年左右的工作实践,能独立承担复杂工程项目任务,成为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或团队负责人。

三、专业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强调培养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综合设计能力训练。设置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等主干课程,培养学生的硬件系统设计能力;设置算法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主干课程,培养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将实验、实践与学科竞赛紧密结合,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计算思维、系统思维、工程思维的递进培养,构建了“课内实验—独立设课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实践/科教协同”6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开设系统的软/硬件课程和丰富的实践环节,促进本专业学生硬件、软件设计及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突出计算机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特色。

四、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数据结构与算法、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网络安全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课程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数字逻辑实验、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实验、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Android应用开发、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编译原理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学术科研

专业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有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杰青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委员1人,广西教学名师2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2人,广西卓越学者1人。

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本专业教师自发形成了以罗笑南、江泽涛等教授为带头人的5个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近3年来承担国家级、广西区级等各类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年均3千万元以上。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年均20篇以上。

本专业学生近3年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2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7项。获得的奖项有第九届“蓝桥杯”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43届ACM-ICPC亚洲区域赛青岛站金牌、第二届全球程序员节暨“解放号杯”程序员大赛行业大数据创新应用二等奖、第七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等。学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33篇,参与获得专利或软件著作权35项。

七、就业方向

本专业近3年年均为国家培养170名左右毕业生并逐年递增,到2022年将达到240名。毕业生可以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基础与技术研究、软硬件及相关技术开发和应用等工作。

近3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0%,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具有良好声誉。超过25%的毕业生在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就业。考上公务员和读研深造的比率约占10%。

八、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原标题: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自2016年开始实施按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入相应专业学习。一、专业概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1980年,原名为电子计算机专业,于1981年下半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早招生的计算机本科专业。2010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是以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仪器科学技术、通信技术为工具,注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交叉性学科专业。培养在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具备宽厚理论基础,具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全流程专业知识和研发能力,在海洋信息处理方面具有一定应用能力的宽口径、综合型工程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建于2001年(源自于无线电通讯专业,1980年),是广西最早、全国较早开设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广西“十三五”规划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通信天线与微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实验实践平台,围绕天线、射频、光电子、光通信等特色方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概况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8年开始正式招生,也是全国较早开办的专业,于2016年获批为广西特色本科专业(广西共批准16个)。本专业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新兴交叉专业,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制高点。“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制造明确为主攻方向,智能机器人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上升为国家战略;阿尔法狗机器人的异军突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为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打造学科发展生态体系、更好地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建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院办大学”试点学院——人工智能学院(SchoolofArtificialIntelligence),并于2019年3月21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一、培养目标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面向产业的工程教育和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培养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一、专业概况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始建于1999年,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广西首批优质专业、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和课程一体化建设专业。本专业将融合科学计算基础知识与软件开发实用技能,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信息处理方向和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方向,使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现有教师2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0人,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专业概况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前身是微电子学专业,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并正式招生,是国内高校中率先设置的本科特色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于2003年获批硕士点,2004开始招收本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3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更名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年依托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成为“广西优势特色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17年开始实施按材料大类招生,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个专业,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入相应专业学习。一、专业概况专业水平:201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成为广西博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是国家级一流专业点(2019年)、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019年)、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专业沿革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2001年,原名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广西最早设置的光电信息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550余人。2021年,本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依托本专业建设的“光学工程”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广西唯一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的光电类专业。本专业发展沿革如图1

202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封装技术专业

一、专业简介“电子封装技术”专业(080709T)是国家适应集成电路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而设置的特设专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前身为“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2002年国家教委在本科专业目录之外特批的5个特色专业之一),学校于2003年在国内率先开设该专业并在同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11年入选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