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是融地质学理论、勘查技术、资源经济与环境科学于一体,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专业。该专业历史悠久,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为国家“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构造地质学”和“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具有地质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并设有地质学
本专业成立于1972年,办学历史悠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本专业特色是理论结合实践,理论与应用并重,就业面广、就业率高。培养目标为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岩土工程勘测、设计,地基处理,基坑设计,桩基测试,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建设工程监理和施工组织管理输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理论基础扎实,学科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和独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本专业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具备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具备水、气、物理性、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评价与规划、生态修复等专业知识;具有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及从事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能力;具有环境工程领域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研发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具备科学、工程素质与能力及伦理道德
本专业以保障地下水饮用水安全、矿山水害防治、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等为内涵,以地质学为基础,借助调查、评价、测试、试验、物探、计算机模拟、优化与先进管理等技术与方法,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该专业队伍中有全国矿井防治水专业委员会委员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拥有水力学实验室、水环境
本专业重点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空间信息管理、空间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空间信息系统应用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遥感原理与方法、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等。就业方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细则依据有关文件规定和会议精神,结合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细则。复试形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4号)、《关于印发2020年安徽省硕士研究生复试组织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招委[2020]2
本专业前身是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已于2017年通过国家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5年有效)。现拥有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土木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方向)博士后流动站,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创造了有利条件。专业特色具有较强的土建和能源学科背景,发挥
202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将充分发挥导师、专家组的作用,采取多样化的考查方式对申请人进行全面考查,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潜质等方面的考核,科学选拔人才。1、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学风端正,无考试作弊
202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招生网络复试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部署要求,保证我系2022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全、顺利完成,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2年硕士招生复试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系实际情况,制定本复试工作方案。一、工作原则(一)坚持把维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二)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
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学制四年(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力学、地质学、勘察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能在土木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岩土工程评价与治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二)主要课程:土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地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