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以东风汽车公司基地和十堰地方汽车工业为背景,以学校的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为平台,结合学校汽车产业链的学科优势,注重校内外教育合作和协同创新,突出我校产品设计专业的汽车用品设计和纪念品设计特色和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特色。
本专业以东风汽车公司基地和十堰地方汽车工业为背景,以学校的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为平台,结合学校汽车产业链的学科优势,注重校内外教育合作和协同创新,突出我校产品设计专业的汽车造型设计方向特色和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特色。
本专业以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强大的产业背景为依托,以学校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为平台,注重校内外教育合作和协同创新,德才并重,长期坚持以汽车工程基本理论方法为支点,以艺术设计美学素养为基础保障,以汽车造型设计方法与技术为核心展开外观造型设计工程实践和教学,结合工科学生严谨、逻辑思维能力突出的特点,优先强化创新设计在汽车形态创意设计中的工程化应用与实现能力的培养,逐渐形成了本专业学生理论基础坚实,治学严谨,熟悉各种军用车辆、民用车辆、特种车辆、新型概念车辆外部及内部造型特征,对时尚与潮流审美趋势敏感,创意创新意识突出,擅长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并精于造型设计的工程化应用技术,肯于吃苦耐劳,系统思维严谨周密,工作责任心强,为人谦虚,乐于团结协作,环境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强,工作踏实,勤奋好学,长于跨行业领域的自我学习,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的培养特色。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8年即可有望成为领域中的业务骨干,能独立承担项目并成为汽车造型设计领域高素质。多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汽车行业企业和社会设计单位中均得到了高度评价。
本专业以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强大的产业背景为依托,以学校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为平台,注重校内外教育合作和协同创新,德才并重,长期坚持以汽车工程基本理论方法为支点,以艺术设计美学素养为基础保障,以汽车造型设计方法与技术为核心展开外观造型设计工程实践和教学,结合工科学生严谨、逻辑思维能力突出的特点,优先强化创新设计在汽车形态创意设计中的工程化应用与实现能力的培养,逐渐形成了本专业学生理论基础坚实,治学严谨,熟悉各种军用车辆、民用车辆、特种车辆、新型概念车辆外部及内部造型特征,对时尚与潮流审美趋势敏感,创意创新意识突出,擅长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并精于造型设计的工程化应用技术,肯于吃苦耐劳,系统思维严谨周密,工作责任心强,为人谦虚,乐于团结协作,环境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强,工作踏实,勤奋好学,长于跨行业领域的自我学习,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的培养特色。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8年即可有望成为领域中的业务骨干,能独立承担项目并成为汽车造型设计领域高素质领军人才。多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汽车行业企业和社会设计单位中均得到了高度评价。
围绕汽车产业链,与东风汽车公司等企业联合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实践基地,通过开展合作教育、专题讲座、共同培养等多种途径,以企业实际项目和案例为导向开展东风公司生产方式(DCPW)的实践教育;以学生科技学会、社团为平台,以“IE亮剑”等竞赛活动为抓手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将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1)宽口径,学科交叉融合:光电信息科学是由光学、光电子、信息处理、显示技术等多门学科综合形成的交叉专业,本专业的毕业生是目前加工制造业、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产业、激光技术等领域的急需人才。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多层次的实践实训环节训练,能够在光学、光电子、通信、显示等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产品研发及制造、质量管理等工作。
(2)高素质,科研能力培育:以科研项目训练提升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学生可在本科生阶段进入科研实验室,跟随导师在光刻光源研发、光电精密测量设备研制、智能机器视觉软/硬件开发等项目中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目前该做法已深得国内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好评及肯定。
(1)宽口径,重基础,就业广泛:本专业以材料科学、物理学为基础,综合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等多门学科形成宽口径的交叉专业。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在相关领域材料及器件的设计、制备、分析、测试、模拟和应用等实践环节受到良好的训练,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性能测试、科学研究,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2)强电子,精能源,术有专攻:本专业以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为主要专业方向,学生能在相关领域得到系统的实践、创新及科研能力训练,能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等方向的产品设计、性能测试、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特色鲜明,主要聚焦于旅游产业和汽车产业以及会展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可从事广告、包装、品牌形象等方面的设计工作;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置配合“导师制”,深化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的有机融合,保证本科生在校期间完成5-8项设计课题,在设计实战中获得综合设计能力,培养方式特色比较鲜明;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外,还设置了汽车概论、汽车广告设计、汽车展示设计等特色课程。
本专业以东风汽车公司基地和十堰地方汽车工业为背景,以学校的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为平台,结合学校汽车产业链的学科优势,注重校内外教育合作和协同创新,突出我校产品设计专业的汽车造型设计方向特色和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特色。
本专业以东风汽车公司基地和十堰地方汽车工业为背景,以学校的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为平台,结合学校汽车产业链的学科优势,注重校内外教育合作和协同创新,突出我校产品设计专业的汽车用品设计和纪念品设计特色和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特色。
我国旅游产业的强劲发展导致目前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虽然学生未来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但我校旅游专业更加强调旅游高端管理人才的培养,非常着重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基本上采用英语专业的标准,以培养为“外国人入境旅游,及中国人出境旅游”服务的涉外旅游产业为目标。在教学上形成了“先理论-后实践-再理论-到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目前已在浙江上海等地区建立起一批稳定的跨国企业实习基地,学生带薪实习一方面提升了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完全补贴自己四年的学费。
优势:本专业入选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特色:
①本专业充分利用背靠东风汽车公司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办学,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课程、联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与共享双师型师资;
②本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学习采用分模块进行,学生可以根据不同兴趣爱好及职业发展方向,有选择的学习相关知识模块。如:管理知识模块、Java/Python软件开发模块、ERP软件应用及实施模块、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及智能决策模块。
③本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信息化应用环境相结合,形成以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ERP、MES等为载体来实现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构造模拟、情景及实景“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知识应用导向,有效缩短毕业生与企业实际要求的距离,培养“复合型、实用型、技术型”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J2EE程序基础、Python编程、ERP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信息分析、 统计软件应用、大数据应用技术、预测与决策分析模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智能决策技术、项目管理、管理学概论、西方经济学、运筹学、应用统计学………
1、有特色的专业方向
按照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本要求,我校英语专业坚持走“英语+汽车贸易方向”的特色发展道路,培养应用型人才。
2、有特色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力求英语类课程、汽车类课程和贸易类课程有机结合,既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强调汽车、贸易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各类课程比例如下图:
随着办学的深入,各类课程的比例将会不断优化,实现课程融合,彰显特色。
3、有特色的教师资源
本专业除英语系的师资外,还依托我院其他专业的优秀师资力量(如汽车、管理等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为特色课程的融合提供了独有的条件。
4、有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
我校英语专业结合工科特点,设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由一系列英语、贸易实践课程组成,呈“倒金字塔形态”。英语专业所有实践课程共由三个子体系、诸多模块课程共同构建而成:实践(实验)性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体系+课外活动体系,实现了从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向多维体系转变。
图2特色实践课程体系
5、有特色的实习环境
我校地处“车城”十堰,与东风汽车公司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东风汽车公司各个专业厂为本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6、有特色的第二课堂
英语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在经过多次磨合后已逐步完善从而形成“一节二杯五赛事”。“一节”指外语文化节,“二杯”(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五赛事”即英语主题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主持人大赛、男女篮球赛、英文歌曲十佳名星大赛。
翻译专业简介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熟悉英、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翻译实践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双语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口笔译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工作的尤其是能服务汽车行业外语翻译实际需求的的应用型人才,并为翻译专业硕士输送优秀生源。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学及翻译基本知识,接受英语听、说、读、写、译系统训练,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英语口、笔译基本技能,熟悉翻译基本理论,了解百科知识特别是科技知识、汽车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实用翻译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中国历史,马克思主义、马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基本理论;
(2)了解国内外形势,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诚信有礼;
(3)掌握汉语基本知识及英语语言学和文学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能熟练进行中、英双语转换;
(4)了解中、西方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5)掌握翻译基础知识,熟悉翻译技巧,具备较强的口、笔译能力;
(6)了解百科知识,尤其是科技、汽车文化、汽车构造基础知识,具备翻译能力;
(7)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8)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军事训练合格;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专业培养特色
英语翻译与“汽车知识”相结合,以翻译专业(英语)课程为基础,突显院校汽车行业背景,体现专业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基础翻译能力的基础上适度突出汽车翻译能力,培养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
按照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本要求,我校英语专业坚持走“英语+汽车贸易方向”的特色发展道路,培养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力求英语类课程、汽车类课程和贸易类课程有机结合,既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强调汽车、贸易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各类课程比例如下图:
随着办学的深入,各类课程的比例将会不断优化,实现课程融合,彰显特色。
本专业除英语系的师资外,还依托我院其他专业的优秀师资力量(如汽车、管理等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为特色课程的融合提供了独有的条件。
我校英语专业结合工科特点,设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由一系列英语、贸易实践课程组成,呈“倒金字塔形态”。英语专业所有实践课程共由三个子体系、诸多模块课程共同构建而成:实践(实验)性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体系+课外活动体系,实现了从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向多维体系转变。
图2特色实践课程体系
我校地处“车城”十堰,与东风汽车公司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东风汽车公司各个专业厂为本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英语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在经过多次磨合后已逐步完善从而形成“一节二杯五赛事”。“一节”指外语文化节,“二杯”(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五赛事”即英语主题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主持人大赛、男女篮球赛、英文歌曲十佳名星大赛。
翻译专业简介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熟悉英、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翻译实践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双语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口笔译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工作的尤其是能服务汽车行业外语翻译实际需求的的应用型人才,并为翻译专业硕士输送优秀生源。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学及翻译基本知识,接受英语听、说、读、写、译系统训练,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英语口、笔译基本技能,熟悉翻译基本理论,了解百科知识特别是科技知识、汽车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实用翻译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中国历史,马克思主义、马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基本理论;
(2)了解国内外形势,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诚信有礼;
(3)掌握汉语基本知识及英语语言学和文学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能熟练进行中、英双语转换;
(4)了解中、西方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5)掌握翻译基础知识,熟悉翻译技巧,具备较强的口、笔译能力;
(6)了解百科知识,尤其是科技、汽车文化、汽车构造基础知识,具备翻译能力;
(7)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8)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军事训练合格;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专业培养特色
英语翻译与“汽车知识”相结合,以翻译专业(英语)课程为基础,突显院校汽车行业背景,体现专业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基础翻译能力的基础上适度突出汽车翻译能力,培养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
英语翻译与“汽车知识”相结合,以翻译专业(英语)课程为基础,突显院校汽车行业背景,体现专业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基础翻译能力的基础上适度突出汽车翻译能力,培养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
1、有特色的专业方向
按照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本要求,我校英语专业坚持走“英语+汽车贸易方向”的特色发展道路,培养应用型人才。
2、有特色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力求英语类课程、汽车类课程和贸易类课程有机结合,既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强调汽车、贸易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各类课程比例如下图:
图1专业课程中各类课程学分比例
随着办学的深入,各类课程的比例将会不断优化,实现课程融合,彰显特色。
3、有特色的教师资源
本专业除英语系的师资外,还依托我院其他专业的优秀师资力量(如汽车、管理等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为特色课程的融合提供了独有的条件。
4、有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
我校英语专业结合工科特点,设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由一系列英语、贸易实践课程组成,呈“倒金字塔形态”。英语专业所有实践课程共由三个子体系、诸多模块课程共同构建而成:实践(实验)性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体系+课外活动体系,实现了从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向多维体系转变。
5、有特色的实习环境
我校地处“车城”十堰,与东风汽车公司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东风汽车公司各个专业厂为本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6、有特色的第二课堂
英语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在经过多次磨合后已逐步完善从而形成“一节二杯五赛事”。“一节”指外语文化节,“二杯”(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五赛事”即英语主题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主持人大赛、男女篮球赛、英文歌曲十佳名星大赛。
按照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本要求,我校英语专业坚持走“英语+汽车贸易方向”的特色发展道路,培养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力求英语类课程、汽车类课程和贸易类课程有机结合,既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强调汽车、贸易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各类课程比例如下图:
图1专业课程中各类课程学分比例
随着办学的深入,各类课程的比例将会不断优化,实现课程融合,彰显特色。
本专业除英语系的师资外,还依托我院其他专业的优秀师资力量(如汽车、管理等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为特色课程的融合提供了独有的条件。
我校英语专业结合工科特点,设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由一系列英语、贸易实践课程组成,呈“倒金字塔形态”。英语专业所有实践课程共由三个子体系、诸多模块课程共同构建而成:实践(实验)性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体系+课外活动体系,实现了从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向多维体系转变。
我校地处“车城”十堰,与东风汽车公司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东风汽车公司各个专业厂为本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英语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在经过多次磨合后已逐步完善从而形成“一节二杯五赛事”。“一节”指外语文化节,“二杯”(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五赛事”即英语主题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主持人大赛、男女篮球赛、英文歌曲十佳名星大赛。
学校围绕汽车产业链构建学科专业,以工为主,工、管、经、文、理、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开设有27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专业同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4个省级品牌专业。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建设点。
学校在汽车、机械、材料、电子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现有车辆工程和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2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汽车动力传动与电子控制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汽车信息控制与网络技术研究所”、“汽车新技术研究所”等9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建有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冲压成形及模具装备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氮气弹簧及汽车传动件1个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湖北省汽车产业汽车传动控制技术创新基地1个省级创新基地,汽车工程大学生创新基地1个省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5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