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兴通讯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中兴通讯公司派遣的资深工程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相关专业课程的授课工作,结合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工作知识需求,培养具有丰富互联网行业知识背景、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六、专家话专业
(梁家海教授)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软件、硬件两条主线清晰;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过程科学合理,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连接紧密,知识结构相互支撑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体系;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占比重较大,同时对基础理论的培养放在够用、合用的层面,符合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中兴通讯运营总监何跃):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清晰,培养目标较为准确,符合企业应用型人才用人需求;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能明显看出以软件开发能力为主,硬件设计为辅,也较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看能力,符合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七、学生话专业
(学生:蒋文婷)专业是很有前途的好专业,物联网工程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一个领域。学校和学院对物联网工程专业都非常的重视,开展了与中兴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合作办学,让我们能很好的接触和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前沿技术,并随时了解物联网专业的应用前景,能随时促进我们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但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比较深奥,而且专业实践项目比较多,因此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动手实践能力要很强。 理学院简介
理学院是2015年4月由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和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整合而成,包括数学、物理学两大学科,源于我校早成立的数学系和物理系。理学院肩负着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及全校相关专业的大学数学、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
理学院拥有一支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博士或在读博士8人,硕士16人。市、自治区级优秀教师3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5人,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钦州学院“十大教学名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
理学院拥有教育部-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基地、自治区精品课程《数学建模》、钦州市重点实验室“北部湾大数据资源利用实验室”、校级重点(培育)建设学科“应用数学”、理学实验中心、科学探究馆等教学科研平台,有一批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4项、市厅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多项。
理学院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两个本科专业,培养中学数学教师、物理教师,以及在教育、经济、科技等领域大数据分析、开发研究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秉承“明理,笃学,求实,创新”院训院风,坚持“重教学、强师资、促科研”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应用能力。近5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获全国二等奖5项,广西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118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名称
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技术、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教育、经济、科技等领域从事统计与数据分析、开发研究和管理,或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数学建模、运筹学、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四、就业方向
在教育、经济、科技等领域从事统计与数据分析、应用与管理等工作,或从事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数学软件实践、数学建模课程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实践、统计原理与分析软件、会计实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调查。
六、专家话专业
行业专家1:该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目标定位符合学校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修课、专业任选课等四个课程模块组成,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科学合理,实践教学体系完整,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融合。
高校专家2:该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定位合理,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吻合,注重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完整,可操作性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了教师教育、计算机应用、经济统计三个能力任选模块,与当前社会需求吻合,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要。
七、学生话专业
学生1(在校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能力模块选择、三个能力任选模块,使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空间,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专业实践课时较多,第二课堂内容丰富,我们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学科竞赛或创新训练,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学生2(毕业生):通过四年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习,使我掌握了扎实的数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培养了我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方向课主要有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基础、国民经济统计学、财务管理等,培养我具有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多学科知识,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广。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教育方向)介绍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技术、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或在教育、经济、科技等领域从事数据分析、开发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数学建模、运筹学、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论。
四、就业方向
从事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及研究,或在教育、经济、科技等领域从事统计分析、应用与管理等工作。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数学软件实践、数学建模课程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实践、统计原理与分析软件、中学数学教学技能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社会调查。
六、专家话专业
行业专家1:该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目标定位符合学校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修课、专业任选课等四个课程模块组成,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科学合理,实践教学体系完整,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融合。
高校专家2:该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定位合理,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吻合,注重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完整,可操作性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了教师教育、计算机应用、经济统计三个能力任选模块,与当前社会需求吻合,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要。
七、学生话专业
学生1(在校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设置了几个能力任选模块,使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空间;专业实践课时较多,第二课堂内容丰富,注重我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我们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业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增强,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2(毕业生):通过四年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习,使我掌握了扎实的数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培养了我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设置了三个能力任选模块,我选择了教师教育模块,该模块主要培养我们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能力,课程与工作需要吻合,毕业后让我很快适应了工作岗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数据分析方向,学校与中科曙光合办学)介绍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大数据分析方向)(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较好地掌握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在IT行业、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及预测和大数据应用维护的应用型人才。
三、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概论、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电子与电路技术、Hadoop大数据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导入与预处理应用、数据仓库与挖掘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
四、就业方向
与中科曙光合作办学,曙光集团推荐或安排学生就业。毕业生在IT行业、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应用分析、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系统研发及数据可视化等工作。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
C语言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课程设计、Hadoop部署实践、数据可视化开发实验(开发项目型)、数据预处理实践(复杂实操型)、创新项目学分(VIP项目)。
六、专家话专业
行业专家1:为了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和新机制,加快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提升高等学校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中科曙光启动实施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计划通过2-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百所高校,部署集人才培养、科研支撑、行业应用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发挥中科曙光人才、技术、数据资源等优势,学校与曙光集团双方共同创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数据方向)。该专业教学设施一流、管理理念超前、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实行校企合作管理模式。
行业专家2:该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数据方向)是校企合作专业,校企一起成立VIP项目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从项目资源池中遴选适合的项目设立VIP项目,VIP项目从本科生中招募参与者,原则上所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都需要参与至少一个项目,并以此项目的工作作为生产实践或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VIP的教育形式可以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中,并且把本科的人才培养与行业的技术需要有机结合,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把学生的知识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同时把学生应用科研能力提升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
物理学专业(师范教育方向)介绍
一、物理学(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及相关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从事中学物理或科学的教育教学,或在物理学科、交叉学科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部分毕业生适合在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
三、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电工学、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计算物理基础、教育学、心理学、中学物理教学论。
四、就业方向
从事中学物理或科学的教育教学,或在光电产业领域从事研究、产品开发与制造、市场服务与管理等工作。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
力学实验、热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光学实验、电工工艺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工程训练、电工学实验、模电实验、科学探究、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等。
六、专家话专业
高校专家1:该培养方案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和《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本科生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制定,并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侧重于应用方面,同时安排了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课程,实践性环节合理,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和应用型高校办学理念;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课程设置恰当,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全面、实验课程涉及面较宽,体现了地方高校物理专业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合理配置,并注重加强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行业专家2:该校的物理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实践环节,符合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和光电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七、学生话专业
学生1(在校生):物理学专业的课程,除了学习基础知识、物理教育等课程之外,还可以选修应用物理方面的课程,使我们有了许多选择的空间;主干课程实践课时多,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丰富的选修课,还拓展物理我们的知识面,综合素质明显增强,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2(毕业生):通过四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扎实的物理学知识,培养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教育实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很快就熟悉和适应了教师的工作,希望毕业后让我很快适应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