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科研方向,鼓励自由探索,推动协同创新,基础研究水平稳步提高,技术创新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5353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1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国家科技奖励9项,省部级一等奖61项;获得国家专利2653项,其中发明专利2350项;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共17413篇。
办学成果东北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全日制在校生4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30059人,硕士研究生13212人,博士研究生4176人。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培养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东北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实施方案》《东北大学本科卓越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3)》为标志人才培养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学生获奖总数排名全国第一,总评分名列全国第七。“十三五”以来,东北大学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慕课)24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竞赛国际大奖357项,国家级奖励1462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1009项,专利207项,共有72家学生创业企业落地。学生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保持较高水平。
办学实力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设有7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现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学校充分释放一流学科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已形峰引领、高原支撑、卓越促进、特色牵动,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建设格局。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设有7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现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学校充分释放一流学科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已形峰引领、高原支撑、卓越促进、特色牵动,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建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