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应用化学本学科研究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功能材料及器件等的制备原理和工艺技术。其应用范围涵盖了整个化学领域,融化学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并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本学科是我院“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4人,硕士生导师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湖北省政府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1人。2008年以来共承担了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近20项,在研项目经费85万元。先后在AppliedPhysicsA、ChemistryofMaterials、Nanotechnology、MaterialsChemi

(1)民族学民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强调为现实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和研究对象。目前,我国民族学学科已经步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飞速发展需要包括民族学在内的各门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民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更是为民族学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中国民族学密切关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积极开展应用性、对策性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方向:本研究方向重点结合本地区实际,以建立既与国际民族学学科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

一、学校概况湖北民族学院是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湖北西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的美誉。沪渝高速(上海至重庆)、宜万铁路(宜昌至万州、重庆)横贯境内。校园依山傍水,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幽雅,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校园面积15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00万余册,教

二、学科专业介绍(一)民族学一级学科1.学科简介民族学学科是湖北省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依托于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法学院。本学科自1998年起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民族学学科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民族学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8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2名,博士15名;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

2.下设二级学科(1)民族学民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强调为现实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和研究对象。目前,我国民族学学科已经步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飞速发展需要包括民族学在内的各门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民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更是为民族学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中国民族学密切关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积极开展应用性、对策性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方向:本研究方向重点结合本地区实际,以建立既与国际民族学学科接轨,又具

1.学科简介民族学学科是湖北省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依托于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法学院。本学科自1998年起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民族学学科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民族学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8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2名,博士15名;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人

(一)民族学一级学科1.学科简介民族学学科是湖北省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依托于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法学院。本学科自1998年起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民族学学科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民族学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8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4名,博士17名;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

(四)林学一级学科1.学科简介林学一级学科是湖北省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办学历史悠久、规模大、具有独特资源与区位优势,教学科研实力强的学科,也是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本学科从1998年相继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二级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独立招生,同年被确定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并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被确定为湖北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第四批)和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野生动植物保护与

(四)林学一级学科1.学科简介本学科是湖北省省属高校林学学科中唯一的办学历史悠久、规模大、具有独特资源与区位优势,教学科研实力强的学科,也是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本学科1998年起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二级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确定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湖北省重点学科,并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被确定为湖北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第四批)和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优势学科,林学一级学科2011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

(一)民族学一级学科1.学科简介民族学学科是湖北省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依托于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法学院。本学科自1998年起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民族学学科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民族学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8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2名,博士15名;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