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计划志愿统一在省招办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填报,考生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1日。
本科专项计划包括一本院校和少数二本院校,实行平行志愿,单独填报志愿。考生可以填报5所院校,这5所院校中既可以填报一本院校,也可以填报二本院校。填报了本科专项计划志愿的考生还可以填报第一、二、三、四批院校志愿,在本科专项计划未录取的考生可以参加第一、二、三、四批院校录取。达到一本线的考生,如果不想就读二本专项计划招生高校,建议不要填报二本专项计划志愿;达到二本线的考生,只能填报二本专项计划志愿,填报一本专项计划属于无效志愿。
考生在填报高职高专专项计划志愿时,同一院校中,可以同时填报专项计划专业志愿和其它专业志愿。填报了高职高专专项计划专业志愿的考生才能参加专项计划投档录取。
2.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是否有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根据《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教学[2012]2号)文件精神,我院2012年面向湖北省投放30个“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拟招生专业为“模具设计与制造”,安排在第四批高职高专(一)录取。
4.专项计划招收我省哪些地区的生源? 专项计划只面向贫困地区生源招生。根据国开发[2011]8号《关于印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湖北省内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即贫困地区共26个县市,具体如下:十堰市的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宜昌市的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襄阳市的保康县,孝感市的孝昌县、大悟县,黄冈市的团风县、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蕲春
10.对通过专项计划录取的考生还有哪些规定? 国家积极引导和鼓励专项计划学生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通过专项计划录取的考生报到时不迁移户口,户籍暂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就业报到后可按有关规定迁入工作所在地区。在校期间不转学,不转专业,与其他学生同等享受奖助学金政策。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的专项计划学生,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 通过专项计划录取的考生除
5.哪些考生可以报考专项计划? 具有贫困地区户籍和当地高中三年学籍、符合当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的学生,经个人申请、资格审查合格、省招办公示后可报考专项计划。
11.考生填报专项计划志愿应注意哪些问题? 专项计划给贫困地区的考生增加了一次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建议符合条件的考生,积极报考专项计划。同时提醒考生: 一是注意录取时间安排,选报合适高校。由于本科专项计划投档录取时间在提前批本科之后、第一批本科自主选拔录取和第一批平行志愿录取之前,考生被专项计划录取后不再参加第一批本科自主选拔院校、第一批本科院校及后面批次的录取。同时,我省规定,正式录
9.专项计划如何进行投档录取? 专项计划执行院校同批次线。 本科专项计划投档时间在提前批本科之后、第一批本科自主选拔录取时间段和第一批平行志愿之前,省招办按招生计划100%比例根据平行志愿规则投档,高校根据考生成绩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 高职高专专项计划安排在招生高校同批次录取。考生在同一院校中既填报了专项计划专业,又填报了非专项计划专业志愿的,按专业志愿顺序分类投档录取。
3.2012年在我省招生的专项计划如何向社会公布? 2012年在湖北省招生的专项计划,包括高校、招生专业和人数详见《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第6、8期。本科专项计划共有636个(其中理工类547个,文史类89个),在第一批本科部分集中单独公布;高职高专专项计划有100个(其中理工类84个,文史类16个),安排在第四批高职高专(一)录取,高职高专专项计划与招生高校的非专项计划一并公布,专业名称后注明“
8.考生如何填报专项计划志愿? 专项计划志愿统一在省招办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填报,考生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1日。 本科专项计划包括一本院校和少数二本院校,实行平行志愿,单独填报志愿。考生可以填报5所院校,这5所院校中既可以填报一本院校,也可以填报二本院校。填报了本科专项计划志愿的考生还可以填报第四批院校志愿,在本科专项计划未录取的考生可以参加第四批院校录取。达到一本线的考生,如果不
7.我省如何对报考专项计划考生的资格进行公示?对违纪违规考生如何处理? 各中学、县市招办和市州招办将本校、本地区专项计划考生名单通过当地媒体或网络进行公示,并保留到8月底,公示内容包括考生姓名、高考报名号、户籍所在地、学籍所在中学。省招办将全省考生信息汇总后通过湖北招生信息网公示,公示时间为6月28日至年底。 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由于虚报、隐瞒或伪造、编造有关材料,以及使用其他手段,或者因
6.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如何进行资格确认? 符合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考生,于2012年5月16日——6月10日到所在学校、县市招办领取或在湖北招生信息网(http://zsxx.)上下载《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面向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考生申请表》(一式3份)。考生要如实、清晰地填写申请表中规定的内容,申请表必须经中学、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县市教育局学籍管理部门审核盖章,经办单位除加盖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