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报考我校:
1、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具有保送资格者;具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学校的优秀学生限报英语专业;
2、高中阶段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及以上者;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省级二等奖及以上者;高中阶段拥有专利者(已受理但未正式取得专利证书的除外);
3、在其他方面有突出特长并且有省级二等奖及以上等级获奖证书者;
4、高中阶段在某方面或某学科具有突出特长,得到所在中学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实名推荐,或两名该领域专家推荐的优秀学生;
4、测试确认时间:2014年1月25日前在报名系统中确认参加我校考试,并打印准考证。
报名办法1、材料准备(1)请填写《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农村专项”自主选拔录取报名表》(详见附件2,须中学盖章确认);(2)考生二代身份证复印件;(3)连续三年并实际就读的学籍证明(由中学提供);(4)考生户籍证明(户口本复印件或当地公安部门出具的考生户籍证明材料);(5)高中阶段主要获奖证书或发表论文、出版作品、获批专利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2、中学推荐“农村专项”计划只接受中
3、需考生个人提供的报名材料包括:(1)《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报名表》。(2)考生二代身份证复印件。(3)符合报名条件的高中阶段主要获奖证书或发表论文、出版作品、获批专利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原件请于来校参加测试时,交学校招生办查验核对)。(4)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以及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等证明材料。(5)《考生个人陈述》。个人陈述应尽可能全面展示考生本人的申请理由、成
4、需寄送的报名材料包括:(1)《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报名表》。(2)考生二代身份证复印件。(3)符合报名条件的高中阶段主要获奖证书或发表论文、出版作品、获批专利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原件请于来校参加测试时,交学校招生办查验核对)。所有证明材料须经中学盖章确认。(4)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以及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等证明材料。(5)《考生个人陈述》。个人陈述应尽可能全面展示
报名办法1、考生报考须经所在中学推荐,考生向所在中学申请并获得推荐资格。中学推荐考生应本着诚信的原则,严格按照公布流程进行推荐工作。每所中学推荐名额不超过五名。我校优质生源基地中学可适当放宽。请中学在推荐工作结束后,将本校推荐学生排序,并填写《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中学推荐表》(见附件一)。2、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须通过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http://goto.ncepu.
报名办法1、材料准备(1)请填写《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农村专项”自主选拔录取报名表》(详见附件2,须中学盖章确认);(2)考生二代身份证复印件;(3)连续三年并实际就读的学籍证明(由中学提供);(4)考生户籍证明(户口本复印件或当地公安部门出具的考生户籍证明材料);(5)高中阶段主要获奖证书或发表论文、出版作品、获批专利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2、中学推荐“农村专项”计划只接受中
报名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高中毕业生,可报考我校:理科考生:1、高中阶段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联赛或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获得省二等奖(含)以上者;高中阶段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省二等奖(
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农村专项”计划主要面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县及县以下中学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考生报名需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2014年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报名条件;2.高中阶段具有在上述中学连续三年学籍并实际就读;3.具有农村户籍且家庭在农村;4.品学兼优且对所报考的专业及相关学科具有浓厚兴趣。来自全国83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详见附件1)的考
报名条件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报考我校:1、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具有保送资格者;具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学校的优秀学生限报英语专业;2、高中阶段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及以上者;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省级二等奖及以上者;高中阶段拥有专利者(已受理但未正式取得专利证书的除外);3、在其他方面有突出特长并且有省级二等奖及以上等级获奖证书
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农村专项”计划主要面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县及县以下中学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考生报名需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2014年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报名条件;2.高中阶段具有在上述中学连续三年学籍并实际就读;3.具有农村户籍且家庭在农村;4.品学兼优且对所报考的专业及相关学科具有浓厚兴趣。来自全国83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详见附件1)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