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学科研究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综合科学技术。其实质就是维护与提高水土资源的生产力使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人类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控制易流失的水土,包括自然因素、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多学科和高科技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与增强土地的生产力,并建设和协调生态环境,大程度的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逆境生态与流域修复管理方向:该研究方向在微观层面上,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植物对于本地区主要逆境生态环境(干旱,盐碱、高硒等)的适应性机理,运用转基因和分子标

1.学科简介民族学学科是湖北省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依托于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法学院。本学科自1998年起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民族学学科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民族学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8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4名,博士17名;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人

(1)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本学科的研究在于发掘、整理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资源,研究其濒危机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评估其未来濒危因子并研究有效的物种保护策略和人工繁殖(育)技术;研究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的社会经济价值,尤其是食用和药用价值,开发新型食品或药食兼用食品,研究其化学成分,发掘潜在的优良基因资源,开发高端保健食品或新型药品,为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提供良好的原始资源;该学科是珍稀物种保护、物种资源发掘整理和特殊物种的开发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源泉。野生动植物资源与保护生物学方向:在广泛的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已知物种资源消涨进行统计、监测、评估和预测,确定濒危等级

(四)林学一级学科1.学科简介林学一级学科是湖北省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办学历史悠久、规模大、具有独特资源与区位优势,教学科研实力强的学科,也是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本学科从1998年相继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二级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独立招生,同年被确定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并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被确定为湖北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第四批)和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野生动植物保护与

(3)运筹学与控制论本学科现有骨干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2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硕士学位。近三年来,本学科团队共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湖北省教育厅项目12项,横向课题6项,经费总额达60余万元。运筹学与控制论学科现有智能优化与控制和信号检测与分析两个研究方向。智能优化与控制方向: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流水作业排序、数学建模在水电能源优化运行、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与电压控制等领域中的理论、系统状态检测、通信控制、故障诊断及智能算法在控制系统中的参数估计问题。信号检测与分析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数字方法对信

(2)生物化工生物化工是一门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并重,综合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与工程技术理论,通过工程研究、过程设计、操作的优化与控制,实现生物过程的目标产物,在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生化分离及制药工程技术方向:集成研究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天然植物、中草药、新型食品营养资源的活性功能成分的高效利用,为新型天然药物、新型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开发现代中药和药物制剂技术。生物活性物质的纯化与结构修饰方向:研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及其结构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生物源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结构修饰等。

一、学校概况湖北民族学院是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 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湖北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的美誉。沪渝高速(上海至重庆)、宜万铁路(宜昌至万州、重庆)横贯境内。校园依山傍水,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幽雅,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校园面积1725.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2.5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

(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学科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控制易流失的水土,包括自然因素、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多学科和高科技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与增强土地的生产力,并建设和协调生态环境,大程度的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逆境生态与流域修复管理方向:在微观层面上,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植物对于本地区主要逆境生态环境(干旱,盐碱、高硒等)的适应性机理,运用转基因和分子标记技术对它们的逆境生态适应性进行遗传改良,并在改良个体逆境适应性的基础上利用耐逆境植物基因优势,培育出高产、优质、耐逆境(包括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的植物物新品种应

(1)化学工艺本学科根据化学、物理和其它学科的成就来综合研究、利用各种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方法原理、操作条件、流程和设备,以创立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安全的化工生产工艺。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博士6人,硕士生导师4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2008年以来共承担了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13项,在研项目经费84万元。先后在CarbohydPolym、Polym-PlastTechnolEng、PolymBull、JApplPolym

(1)化学工艺化学工艺是根据化学、物理和其它学科的成就来综合研究、利用各种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方法原理、操作条件、流程和设备,以创立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安全的化工生产工艺的一门科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与性能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天然高分子改性与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与半合成工艺方向:主要研究植物、动物、微生物、矿物中有用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包含药用有效成分、兽药原料或饲料添加剂、天然香料、食品原料或添加剂等医药化工中间体的提取分离工艺与生产技术;天然产物的半合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