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14个)
一、平面向量(12课时,8个)
内容:
1.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实数与向量的积;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5.线段的定比分点;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8.平移.
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二、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
内容:
1.集合;2.子集;3.补集;4.交集;5.并集;6.逻辑联结词;7.四种命题;8.充要条件.
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三、函数(30课时,12个)
内容:
1.映射;2.函数;3.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4.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6.指数概念的扩充;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8.指数函数;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12.函数的应用举例.
要求: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不等式(22课时,5个)
内容:
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证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要求: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a|-|b|≤|a+b|≤|a|+|b|.
五、三角函数(46课时,16个)
内容:
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平方关系、商数关系、倒数关系);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图象;12.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4.正弦定理;15.余弦定理;16.斜三角形解法.
要求: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小正周期的意义。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5.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的简图,理解A、、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六、数列(12课时,5个)
内容:
1.数列;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
内容: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5.两条直线的交角;6.点到直线的距离;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要求: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8课时,7个)
内容: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要求: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九、(B)直线、平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
内容:
1.平面及基本性质;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3.平行直线;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与性质;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14异面直线的距离;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16.平面的法向量;17.点到平面的距离;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20.平行平面的判定和性质;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24.多面体;25.正多面体;26.棱柱;27.棱锥;28.球.
要求:
1.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3.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4.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6.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
3、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知识的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相关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
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结构框架。(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
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基本的能力层级。.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
2、复试内容及要求包括:专业课、外语听力、外语口语和综合面试以及思想政治情况审核。复试满分为400分。其中,上机考试部分:专业课满分100分,外语听力满分50分;面试部分:外语口语满分50分,综合面试满分200分。上机考试内容:专业课和外语听力。专业课名称与《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复试专业课和考试大纲一致。上机考试统一由试题库随机抽题组卷,专业课题型为单选、多选、判断。外语听力题型为选择题,内容含对话与短文听力。地点:公共教学楼G-209。面试主要内容:外语口语应用能力包括口语、对话和翻译等;综合面试包括专业素养、创新能
考试范围与要求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招生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综合应用:在理解
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个性品质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知识的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相关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
Ⅲ.考试内容及要求必修(114个)平面向量(12课时,8个)内容:1.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实数与向量的积;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5.线段的定比分点;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8.平移.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