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5.两条直线的交角;6.点到直线的距离;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要求: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个性品质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知识的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相关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
不等式(22课时,5个)内容: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证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a|-|b|≤|a+b|≤|a|+|b|.
6.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内容: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5.两条直线的交角;6.点到直线的距离;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