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内容为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应具备的知识,包括道德修养与法律常识(含法律基础、道德修养、时事政治)、基本科学素质(含数学知识运用、信息科技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人文艺术修养(含语言沟通与表达、史地常识、艺术修养)、健康与安全(含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安全常识)四个方面,测试方式为笔试,测试时间为120分钟。
10.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2)国共合作抗日。(3)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图形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主要考察考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基本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图形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主要考察考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基本能力。
7.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明末农民战争。(2)清朝:清朝的建立。军机处。文字狱。收复台湾。统一多名族国家的巩固。(3)明清经济与文化:一条鞭法。摊丁人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徐光启。李时珍。明清小说。
基本科学素质考纲考生应为高中或高中同等水平,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考生应为高中或高中同等水平,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一)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图形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主要考察考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基本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图形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
(二)史地常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1.远古时代(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2)远古文化。2.先秦(1)夏、商:殷墟。甲骨文。青铜器。(2)西周:武王伐纣;分封制(3)春秋战国:春秋五霸。
第一部分道德修养常识1.道德的功能与作用;2.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内涵与意义;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5.人生价值的内涵;6.集体主义的原则内容;7.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点;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9.道德的本质特点;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11.社会公德的涵义。
5.2012年4月21日上午8时30分,参加文化综合素质测试。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1.远古时代(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2)远古文化。2.先秦(1)夏、商:殷墟。甲骨文。青铜器。(2)西周:武王伐纣;分封制(3)春秋战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
(一)基础知识成绩(满分300分)1.普通高中毕业生(含同等能力的社会考生)基础知识成绩由“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应届毕业生)和会考成绩(往届毕业生)构成。以各市(州)或县(区)会考中心提供的成绩为准。折算计分原则:A级计100分,B级计85分,C级计70分,D级及以下计55分。2.“三校生”(含同等能力的社会考生)基础知识成绩由我院组织考生进行测试,测
(二)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满分300分)测试内容为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应具备的知识,包括道德修养与法律常识(含法律基础、道德修养、时事政治)、基本科学素质(含数学知识运用、信息科技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人文艺术修养(含语言沟通与表达、史地常识、艺术修养)、健康与安全(含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安全常识)四个方面,测试方式为笔试,测试时间为1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