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孔性:土壤孔隙度,土壤比重,土壤容重,土壤孔隙的类型,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
2、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及其特征,土壤结构体的评价,土壤结构体形成的机制,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创造土壤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
3、土壤耕性:土壤物理机械性,土壤耕性,改善土壤耕性的措施。

2、土壤的缓冲作用:土壤具有缓冲能力的原因,土壤缓冲容量,影响土壤缓冲能力的因素。

3、土壤氧化还原性:土壤中的氧化还原性体系,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影响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第六章土壤酸碱性反应和氧化还原性1、土壤的酸碱性:土壤酸性,土壤碱性,作物对土壤酸碱反应适应性,土壤酸碱反应和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酸碱性的调节。2、土壤的缓冲作用:土壤具有缓冲能力的原因,土壤缓冲容量,影响土壤缓冲能力的因素。3、土壤氧化还原性:土壤中的氧化还原性体系,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影响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2、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概念、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其防治。

2、土壤中的磷素:土壤中磷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土壤中磷的转化。

2、土壤中的钾:土壤中钾的形态及其含量,土壤中钾的转化和有效性。

第七章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1、土壤形成:成土因素,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土壤剖面及发育。2、土壤分类:分类级别及依据。3、土壤分布: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区域地带性。

第四章土壤的水、气、热1、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土水势与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的运动,土壤水的有效性。2、土壤空气:土壤空气的组成,土壤通气性,土壤空气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空气状况的调节。3、土壤的热量状况:土壤的热容量,土壤的导热性,土壤的导温性,土壤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温度的调节。

1、土壤孔性:土壤孔隙度,土壤比重,土壤容重,土壤孔隙的类型,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

第三章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1、土壤孔性:土壤孔隙度,土壤比重,土壤容重,土壤孔隙的类型,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2、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及其特征,土壤结构体的评价,土壤结构体形成的机制,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创造土壤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3、土壤耕性:土壤物理机械性,土壤耕性,改善土壤耕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