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 招收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 学习方法 | 本次招生计划 | 调剂计划 |
| 学术硕士 |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 全日制 | 9 | 5 |
| 学术硕士 |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 全日制 | 5 | 3 |
| 学术硕士 | 0805Z1化学新材料 | 全日制 | 5 | 4 |
| 专业硕士 | 085600材料与化工 | 全日制 | 16 | 13 |

2、专业考试和面试:专业考试和面试的具体科目和时间以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为准。

六、培养模式和学位授予1、培养模式:专业学位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在读期间一切关系留在原单位,工资、福利、医疗等均由原单位负责。采用集中面授与在岗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配备双导师指导论文工作,并组织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学生入学后按照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要求,以在职不方式学习研究生所有课程,由我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导师和相关业务部门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相应技术职务的人员联合指导,结合生源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共同培养应用型、符合型专业人才。2、论文要求: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直接来源于农村与农业综合、开发与管理的实践,农业推广理论、方法

二、报考条件报考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的考生应具备以下条件:1、从事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等信息化领域的相关工作;2、2014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国民教育学士学位)者;3、工作业绩突出。

八、补充说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业信息化领域)招生具体情况,以国务院学位办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关于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有关文件规定为准。

三、报名程序与方法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规定,2014年专业学位报名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考生必须全部完成以下步骤方为完成报名:1、报考资格自审:所有报考者须满足所报考学位类别应具备的条件。在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前,必须认真阅读所报考学位类别应具备的条件,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报考资格。如不满足相关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即使报名参加了考试,我校也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2、网上报名:符合规定的报考条件的考生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http://www.)上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统一网上报名系统”,按要

九、联系方式联系地点: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学主楼0251)联系人:罗老师(025)85427212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4年3月

四、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1、报名者须在规定时间(一般为10月下旬)统一参加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raduateCandidateTest,即“GCT”):具体时间以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为准。“GCT”考试为全国统一组织,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语运用能力测试(语种为英语、俄语、德语和日语)。“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GCT”命题依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2005年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2、专业考试和

七、学费标准学费每人每年7000.00元,学制为三年。被录取学员应在接到我校录取通知后缴两年学费,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缴第三年学费。校外合作培养点收费以协议为准。

五、招生录取与学习年限1、招生录取:根据国务院学位办的招生精神,我校本着择优录取原则,自行确定招生人数,自行确定录取分数线。如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学校将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2、学习年限:从入学到获得学位一般为3年时间。实行学分制,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长学习时间,但不超过5年,其中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一般不少于6个月。

一、招生专业农业推广硕士(0951):农业信息化领域(095112)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业信息化领域)是与农林业相关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从事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管理、新农村建设、农业技术推广、林业技术推广、林区发展、涉农企业管理、涉林企业管理、农民增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农林业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机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向:1、电子政务管理2、电子商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