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培养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按本校制定的工程硕士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培养期限一般为三年(长不超过五年),上课形式以集中授课为主。为保证培养质量,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我校招收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或500学时。
六、培养方式工程硕士以“进校不离岗”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方式进行培养,学位论文的科研工作必须是来源于生产实际的工程项目。学员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通过论文答辩者,由江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准后,发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制作的工程硕士学位证书。
六、培养方式 采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2—4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或500学时。学习分课程和论文两个阶段。 课程阶段:利用周日进行学习,按照与生相同的学期安排,每学期授课16周,共3学期课程,原则上每周末上课1天;课程阶段一般应在两年内修满不少于30学分。凡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转入论文阶段。 论文阶段:工程硕士需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撰写工作。其形式可以是应用研究型论文,也可以是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
六、培养方式工程硕士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培养,考生可不学习,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500学时。修满学分并课程考试合格后,进入论文研究阶段,论文答辩通过者由东北电力大学授予工程硕士学位,颁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在职工程硕士只有学位证,无毕业证)。
二、培养方式采取进校不离岗、在职学习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习年限3至5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或500学时。论文选题必须直接来源于本单位课题或生产实际,论文形式为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由学校与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联合指导。对修满规定学分、课程考试合格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经我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办统一印制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二、培养方式采取进校不离岗、在职学习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习年限3至5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或500学时。论文选题必须直接来源于本单位课题或生产实际,论文形式为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由学校与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联合指导。对修满规定学分、课程考试合格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经我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办统一印制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四、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二至四年。
三、考试科目、考试方式及录取名额1、全国联考: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简称“GCT”)。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GCT考试时间为2014年10月26日8:30-11:30。2、学校复试:复试一般12月中下旬由我校组织。届时进行资格审查、专业课考试及面试,具体内容和时间请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通知。注意:持有通过专升本、高、、等获得学士学位的报考者,须于复试资格审查时出具教育部学位中心认证处(010-82379480)出具
六、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1.学习年限:3~5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或500学时。2.教学安排:由我校研究生院按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各工程领域培养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培养计划。总学分不少于28个,论文工作有效时间不少于一年。3.工程硕士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课程教学采用集中教学方式,以时间为主,任课教师主要由我校派出,少量专业课可聘请生源单位学术水平高、业绩突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4.学位论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课题进行。5.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修满所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西北工业大学组织的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
二、培养方式采取进校不离岗、在职学习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习年限3至5年,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或500学时。论文选题必须直接来源于本单位课题或生产实际,论文形式为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由学校与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联合指导。对修满规定学分、课程考试合格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经我校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办统一印制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