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报考条件和报名办法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我校的报考条件,确认完全符合后再进行网上报名。我校将在录取阶段进行报考资格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1、报考条件 2012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或者2009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具有“运动健将”及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的在职人员。专科毕业考生录取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人数的10%。 2、报名办法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
五、录取 我校根据考生的联考成绩和复试情况择优录取100人,其中体育教学70人,运动训练30人。录取考生于2015年7月入学,利用暑期上课。为保证培养质量,录取考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或500学时。学费总计2.8万元,其中课程阶段学费1.8万元;论文阶段学费1万元。 未被录取的考生可联系北京市的其他招生单位调剂录取。
一、招生宗旨 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改革和完善体育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我国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体育专业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及体育教学与训练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熟悉体育领域重大实际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实际工作。
一、招生宗旨 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改革和完善体育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我国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体育专业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及体育教学与训练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熟悉体育领域重大实际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实际工作。
3.体育硕士《入学资格考试》成绩不低于63分;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复试复试内容包括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我校自行命题和组织;复试时间另行通知。
1、联考科目及时间 全国联考科目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含体育综合、英语),复习大纲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版)。考试日期为2015年10月25日,具体安排见准考证。 考生可于10月15日后登录信息平台下载准考证。
四、入学考试 考试分全国联考和复试(包括专业考试)两个阶段。 1、联考科目及时间 全国联考科目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含体育综合、英语),复习大纲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版)。考试日期为2015年10月25日,具体安排见准考证。 考生可于10月15日后登录信息平台下载准考证。 2、考试地点 报名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安排考试地点。具体考试地点见准考证。 3、复试科目及时间 复试的科目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复试由我校自行命题,具体复试安排
3、复试科目及时间 复试的科目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复试由我校自行命题,具体复试安排另行通知。 复试专业考试科目和参考书目见下表: 学科领域专业课考试科目参考书目体育教学1.专业综合素质2.专业技能1.《体育教学论》,毛振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版)》,黄汉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运动训练1.专业综合素质2.专业技能1.《运动训练学》,田麦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版),黄汉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复试科目及时间 复试的科目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复试由我校自行命题,具体复试安排另行通知。 复试专业考试科目和参考书目见下表: 学科领域专业课考试科目参考书目体育教学1.专业综合素质2.专业技能1.《体育教学论》,毛振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版)》,黄汉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运动训练1.专业综合素质2.专业技能1.《运动训练学》,田麦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版),黄汉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