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坚持以培养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本科层次师资为基本定位,以培养师德修养良好、知识基础扎实、教学能力突出、具有初步教学研究能力和较强专业发展潜力的新师资为基本目标,初步形成了“教育科研引领、职前职后融通、实践取向鲜明”的教师教育优势和特色。
答:学校根据经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参照苏价费[2014]136号文件)按学年收取费用(币种:人民币)。文科类专业5200元/学年、理科类专业5500元/学年、工科类专业580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6800元/学年、体育类专业5300元/学年、嵌入式培养专业在原科类学费基础上增收2000元/学年。
答:新生入校一年后可以申请转专业。新生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转专业考试,按规定办理转专业手续。申请转专业的基本条件:在校期间一年内未受过纪律处分;已取得学籍并注册入学;第一学期的全部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在2.0以上,且无不及格课程;各专业转出和转入比例为20%。具体规定以当年教务处有关规定为准。
答:报考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普通考生选测科目BC,必测科目5合格;体育、艺术类考生必测科目4合格。
答:2012年底,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评估,改制为普通本科学院。2013年首次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名义正式招生,招生代码1131。学生完成全部学业,符合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我校的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
2016年,我校在省内增设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招生计划,其中音乐学、美术学两个艺术类定向培养招生计划招生代码为1623。
答:今年新增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英语三个专业的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招生计划。

5.我校对江苏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有何要求?报考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普通考生选测科目BC,必测科目4C1合格;艺术类考生必测科目4C。报考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普通考生选测科目,必测科目4C1合格;艺术类考生必测科目4C。

2.我校为何有三个招生代码?2012年底,我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评估,改制为普通本科学院。2013年首次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名义正式招生,招生代码1131。学生完成全部学业,符合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我校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我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本科专业,招生代码1121。我校为办学主体,负责新生的录取工作,承担日常教学、学生管理任务。学生完成全部学业,符合毕业条件者,颁

2.学校为何有两个招生代码?两类学生如何培养?2012年底,我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评估,改制为普通本科学院。2013年首次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名义正式招生,招生代码1131。学生完成全部学业,符合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我校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我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本科专业,招生代码1121。我校为办学主体,负责新生的录取工作,承担日常教学、学生管理任务。学生完成全部学业,

5.学校今年的招生专业有何变化?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招生专业由去年的13个增加为今年的19个,新增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地理科学等师范类专业。

3.学校对江苏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有何要求?报考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普通考生选测科目BC,必测科目4C1合格;艺术类考生必测科目4C。报考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普通考生选测科目,必测科目4C1合格;艺术类考生必测科目4C。

7.哪些专业有单科成绩要求?(1)英语专业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95分(线上人数不满时英语单科分数可顺延)、口试成绩良好以上,同等条件下英语单科成绩分高者优先;(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单科成绩不低于及格线,同等条件下数学单科成绩分高者优先;(3)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单科成绩不低于及格线,同等条件下语文单科成绩分高者优先;

2020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普高本科招生政策解答学校有哪些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6.学校有哪些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坚持以培养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本科层次师资为基本定位,以培养师德修养良好、知识基础扎实、教学能力突出、具有初步教学研究能力和较强专业发展潜力的新师资为基本目标,充分利用我校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体制优势,发挥教育科研引领作用,努力将我校长期积累的资源转化为教师职前培养资源,以职前教师教育为中心,努力构建职前培养、职后

12.我校有哪些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坚持以培养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本科层次师资为基本定位,以培养师德修养良好、知识基础扎实、教学能力突出、具有初步教学研究能力和较强专业发展潜力的新师资为基本目标,初步形成了“教育科研引领、职前职后融通、实践取向鲜明”的教师教育优势和特色。

6.学校有哪些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坚持以培养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本科层次师资为基本定位,以培养师德修养良好、知识基础扎实、教学能力突出、具有初步教学研究能力和较强专业发展潜力的新师资为基本目标,初步形成了“教育科研引领、职前职后融通、实践取向鲜明”的教师教育优势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