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鞍山学校
课程设置::宏微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货币银行学、小企业管理、成本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公司概论、流通概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课程。
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及行政管理部门工作。
行政管理专业-鞍山学校
课程设置::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公共政策概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领导学基础、政府经济学、中外政治思想史、组织行为学、市政规划与管理、行政伦理学等课程。
就业方向::适合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领域从事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方向)专业-鞍山学校
课程设置::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经济法概论、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个人团队管理、资源与运营管理、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等课程。
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专业-鞍山学校
课程设置::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经济法概论、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个人团队管理、资源与运营管理、推销策略与艺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从事市场营销、企业经营管理、计算机操作、统计、仓库、广告策划、公关等。
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鞍山学校
课程设置::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测量、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
就业方向::主要到建筑施工企业和建筑管理部门从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造价、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监理等方面的工作。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鞍山学校
课程设置::建筑制图基础、建筑制图基础实训、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构造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工程造价基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估价、建筑工程估价实训、安装工程估价、安装工程估价实训、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
就业方向::主要到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建设行业相关部门从事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鞍山市现代服务学校
培养方向::本专业面向城市体育健康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为高档体育健身场所培养教练员、裁判员、体育运动指导员;为高级康体娱乐部门培养初中级服务管理人员。
专业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场馆健身设施常识、体育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中医保健按摩、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公关礼仪等。
工商管理(本科四年制)-辽宁科技大学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物流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较强适应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微观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基础会计、运筹学、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物流管理、技术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等。
旅游管理(本科四年制)-辽宁科技大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沟通能力、实践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踏实肯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管理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旅游学、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学、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
财务管理(本科四年制)-辽宁科技大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背景,受到财务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实践的综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法、初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基础、金融学、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税法、财务管理课程训练等。
旅游管理(高职专科三年制)-辽宁科技大学
培养目标::培养全面掌握旅游行业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服务技能,在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等旅游企业从事接待、服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旅游法规、基础会计、旅游人力资源管理、餐饮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饭店管理概论、旅游心理学、导游基础知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公共关系与礼仪、旅游英语等。
实践教学:认识实习、导游业务实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客房服务技能实习、导游服务英语实习、公关礼仪实习、职业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等。
专业培养目标咨询电话::(0412)2518000
旅游管理(中职升本四年制)-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旅游、经济、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旅游专业知识及实践创新能力,能够满足旅游业界岗位需要从事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咨询策划、旅游资源开发,或不同层次的教育、投资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旅游学、饭店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英语、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财务管理、旅游地产、旅游策划、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心理学等。
实践教学:普通话与礼仪实训、饭店管理模拟实训、旅游线路设计实训、模拟导游实训、旅游营销策划实训、旅游饭店英语口语实训、职业技能培训、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等。
旅游管理专业-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沟通能力、实践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踏实肯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旅游学、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学、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
旅游管理专业-辽宁科技大学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沟通能力、实践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踏实肯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旅游学、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学、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
商务管理-辽宁科技大学
公共基础课、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原理、商务管理导论、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学、经济法概论、电子商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合同法等
行政管理-辽宁科技大学
公共基础课、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现代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政策分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政治学原理、管理心理学等
人力资源管理-辽宁科技大学
公共基础课、管理学原理、现代公共关系学、管理沟通、经济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劳动法、合同法、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理论与管理、管理心理学等
项目管理-辽宁科技大学
公共基础课、管理学原理、技术经济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学、财政税收法、项目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初级)、项目计划与控制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沟通管理等
经济管理-辽宁科技大学
公共基础课、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概论、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学、合同法、经济法概论、管理信息系统、金融理论与实务、管理心理学等
财务管理-辽宁科技大学
公共基础课、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证券投资学、审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金融理论与实务、成本会计学、财务报表分析等
工商管理-辽宁科技大学
公共基础课、管理学原理、电子商务概论、经济学原理、财务管理学、运作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心理学、经济法概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市场营销学等
金融学 会计学 财务管理-辽宁科技大学
二类专业,高出低控制线30分左右(高出提档线15分左右)。
法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英语-辽宁科技大学
三类专业,高出低控制线20分左右(高出提档线5分左右)。
旅游管理 电子商务 市场营销-辽宁科技大学
2012年文史类二本专业录取情况:2012年我校文科二本录取到低控制
线506分,录到参考志愿。
2013年文史类二本专业录取情况:2013年省统招计划录到507分,线上8分;指标到鞍山计划录到低控制线505分,线上6分,全部为一志愿录取。
2014年文史类二本专业录取情况:2014年省统招计划录到514分,线上24分;指标到鞍山计划录到508分,线上18分,全部为一志愿录取。
2015年报考建议:省统招计划部分,院校代码0839,是针对省内所有考生的,计划比去年减少69人,建议进线15分以上的考生在二批本科第一或第二院校志愿栏中填报;
对于鞍山籍考生可以报考指标到鞍山市计划(0840),也可以报考省统招计划(0839),可在二本7个院校志愿栏中选我校0839、0840这两个代码(相当于两所学校)在合适的位置填报,以便增加被录取的机会。至于先后顺序还是由考生根据自身对专业的要求和考分情况来选择。
2015年预测:我校低录取线是:全省统招计划预计低录取分数线为二本低录取控制线上20分左右;指标到鞍山计划预计录取低分数为二本低录取控制线上15分左右。
(四)高职专科批次,院校代码为0842:计划招生80人,院校代码 ,只有一个人民武装专业招生,是与省军区联合办学培养的,在海城汤岗子省军区教导大队院内办学。
理工、文史各招生40人。
2015报考建议:有意得到军旅锻炼和愿意学习人民武装专业的考生可以报考,预计会录取到专科低控制线,甚至录到征集志愿。
(五)艺术类本科批次
艺术类二批本科,院校代码为0839,总计招生15人,比2014年减少4人,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动画、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其中美术类专业计划招7人,比2014年减少3人,全部为文科,表演类专业计划招8人,比2014年减少1人,全部为文科。
1.美术类专业,学校代码:0839,分文史、理工;共有四个专业: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可以兼报,按综合分录取,专业间级差为1分。只有参加辽宁省美术统考且成绩高于210分的考生才可以报考。
2015年报考建议:美术类各专业连续五年全部是一志愿录取,建议考生按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达600分左右的要求,一志愿报考。
2.表演类各专业
1)表演专业,培养曲艺人才,学校代码:0839。只有文史计划,只有参加我校专业加试且取得校考合格证的考生才可以报考;
2)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专业,学校代码:0839 。只招文史类考生,只有参加省声乐、舞蹈专业统考且成绩高于210分的考生才可以报考。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校代码:0839 。只招文史类考生,只有参加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统考且成绩高于210分的考生才可以报考。
2015年报考建议:表演(曲艺)、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招生人数较少,预计文化课成绩须达到350分左右才可能被录取,建议考生都要一志愿报考。
三、招生录取规则说明
1.调档比例
原则上按照各省(市、区)招生计划的110%的比例调阅档案(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调档比例控制在105%以内,按各省招办的要求执行)。
2.身体健康状况要求
对考生体检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入学后,我校将对新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复查,对复查后不能进行正常学习的,按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80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40人-鞍山师范学院
非全日制专业方向:工商管理-辽宁科技大学
7录取办法
招生类别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根据研究生院下达的招生计划与上线人数以“分招生类别报名、分招生类别录取、第一类别志愿优先”的原则分别排名和录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以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所填报的为准。
酒店管理专业-鞍山师范学院
历史沿革:鞍山师范学院于2001年申请旅游管理专业并试办,2002年开始招生,2004年通过辽宁省教育厅试办专业评估,2006年通过了学士学位授权评估,招收了十届的学生,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有的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专业骨干。为了适应国家和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酒店行业企业发展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在2008年开设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2012年根据教育部专业发展调整的要求,把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申请调整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2013年获辽宁省教育厅批准,同年秋季开始招生。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鞍山及周边地区,面向辽宁、服务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要求,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酒店管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熟悉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够在各星级酒店、住宿业机构、餐饮业机构等从事客房、餐饮、前厅、营销等岗位的高级管理人才。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多数为中年教师,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酒店管理专业拥有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过硬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4人,其中9位专职教师和5位兼职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6人;博士1人,硕士8人。近年来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57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11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项目来源包括:教育部(1项)、辽宁省科技厅项目(2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9项)、省社科联(10项)、鞍山市科技局项目(2项)鞍山市社科联(4项)以及鞍山师范学院院级(16项)等,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共获科研获奖和荣誉11项。
专业优势:酒店管理专业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紧缺的,中国酒店行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中高级管理人才。同时酒店管理行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行业之一。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与跨国五星级酒店集团合作,使学生较为顺利的到一流的酒店中学习、工作、就业。
专业特色::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三个突出”,即突出“应用型”、突出“实践性”和突出“式”导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一、突出应用型导向的办学特色,既以“应用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服务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设计,采取“应用型”为导向的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建立“应用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兼顾理论和实践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二、突出“实践性”导向的办学特色,注重“实践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的设置,开发了完备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基地,同时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三、突出“式”导向的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1式人才培养模式2式教学模式3宽广的国际合作视野。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鞍山师范学院
历史沿革:我校于2005年9月开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并招生,2007年11月通过辽宁省教育厅试办专业评估,2009年5月通过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办公室学士学位授权评估。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立足鞍山及周边地区,面向辽宁,服务全国,遵循面向市场、面向实际应用、面向未来的专业发展理念。本专业构建了“多元一体”(“多元是指多种能力,即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一体是指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一定的国际视野、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基础和综合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潜质,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实践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3人,助教1人,100%硕士学位;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人次,主持科研课题5人次;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3项,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项;出版教材或专著11部,发表省级以上论文30余篇。
专业优势:同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合作与联合培养,连续5年就业率达95%以上。
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思维,注重职业素质培养。80%以上的学生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学生参加大学生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或大学生科研立项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创新实践学分获取率高。
旅游管理专业-鞍山师范学院
专业简介:旅游管理专业是商学院成立较早的专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连续15年招收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本科学生。本专业现在每年招收2个教学班,分为景区管理和旅游管理两个方向。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为中心,以地方建设和旅游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跟业界发展需求方向。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科研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办学特色::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为中心,以地方建设和旅游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跟业界发展需求方向,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学生实习环节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轨。学生毕业前获得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率基本到达100%。
知识培养与能力塑造::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掌握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理论知识及餐饮服务方面的各种专门知识,熟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及发展动态;掌握餐饮服务与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艺术技巧;掌握旅游管理的研究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商务英语、旅游财务管理、导游业务、现代服务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旅游规则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旅游社管理等。
就业方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宾馆、酒店、旅行社、风景名胜区等部门高级管理工作岗位。
学制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行政管理专业-鞍山师范学院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行政管理、社区管理等专业理论与技能,能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能在城乡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社会团体中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师资队伍:自2004年以来,从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引进行政管理专业教师5人,派往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做行政管理专业国内访问学者进修1人,队伍中硕士毕业4人,在读博士1人。还建成了一支实践教学兼职教师队伍,包括鞍山市铁西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铁东区东长甸办事处等实践基地政府行政管理者19人。
专业优势和特色::围绕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府合作”模式,一是强化实践教学。创建了一批稳固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专业见习和实习以及教师的社会实践,提供稳定平台;二是构建了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相结合;三是注重学生创新意识意识的培养。通过实施大学生学术导师制及创新学分制,指导学生组建科研小组,参与学院及学校科研立项,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