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各报考点工作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准予考试。网上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否则不准予考试。
(一)我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生源情况进行调剂。我校将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和我校研究生院网站(网址:http://***sfu.edu.cn/)提前公布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办法,积极利用调剂系统为考生调剂提供良好服务。
(二)我校接收所有调剂考生(既包括接收外单位调剂考生,也包括接收本单位内部调剂考生)必须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退役大学生士兵加分项目考生、享受少数民族政策考生可除外)。
(三)我校每次调剂系统持续时间不低于12个小时。对申请同一招生单位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我校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的考生。
(一)复试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成绩使用办法、组织管理等由学校按教育部有关规定确定,具体安排详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通知。
(二)学校在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确定我校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三)学校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确定并公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和接受其他招生单位该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
(四)所有考生必须参加复试,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要求及具体工作安排将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
(五)我校在复试前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考生学历(学籍)信息核验有问题的,须按照我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六)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见《长春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七)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面试中进行,由我校组织,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八)图书情报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一)考生应当在2021年12月18日至12月27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二)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三)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注:我校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的“581素描造型”、美术专业的“582素描半身像”和艺术设计专业的“583设计基础”科目考试于12月27日8:30—14:30在长春师范大学进行,具体安排详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通知)。
(四)考试科目:详见《长春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考生体检工作由我校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学校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结合招生专业实际情况具体执行,体检时间、地点详见复试通知。
二、个人培养计划在《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录入(12月7日―12月17日)通过长春师范大学主页或长师大研究生部主页进入《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中,按照“初版”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在“个人培养计划”中选择课程(补修课程也选)。公共选修课每门课程限制人数为40人,课程班级选课人数达到40人时,课程选择按钮自动变暗,则研究生就需要选择其他课程学习。各位务必进行认真审核后再提交,否则将会影响课程的开课和考核后果自负。
4.考核组成员须遵守学术、职业道德规范。对于违背招生纪律的成员,免除其成员资格,暂停其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对把关不严、执纪松散的学院,将视具体情节削减招生计划。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2018年12月26日
1.实行师生互选制,研究生入学后进行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网上报名时不用填写指导教师。
1.实行师生互选制,研究生入学后进行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网上报名时不用填写指导教师。
5、为避免考生报考时选择导师的盲目性,我校实行师生互选制度,此项工作在新生入学后进行。
1、培养方式: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职攻读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5.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掌握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
5、为避免考生报考时选择导师的盲目性,我校实行师生互选制度,此项工作在新生入学后进行。
6、为避免考生报考时选择导师的盲目性,我校实行师生互选制度,此项工作在新生入学后进行。
3.“课程学习计划”的制定。在导师的指导下按本年级本专业培养方案填写。公共必修课、一级学科必修课、二级学科必修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必修课、必修环节是必选的(二级学科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必修课根据研究生方向选定)。专业选修课、补修课程(跨学科、专业和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完成。公共选修课至少选修2学分,课程班有人数限制,人满就只能另选其他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公共体育课30学时1学分第二学期40人信息技术30学时1学分第三学期40人自然科学概论30学时1学分第三学期40人当代主要思潮报告30学时1学分第三学期40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