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专业-武汉科技大学
时间内容形式地点3月26日(周日)8:00-10:00专业课笔试笔试主楼04023月26日(周日)10:00-11:00外国语能力笔试笔试主楼04023月26日(周日)11:00-13:00外国语口语面试面试无材地点:04010301金材地点:0411、两个教室材加地点:0311材化地点:1个教室3月26日(周日)14:00开始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试面试无材地点:04010301金材地点:0411、两个教室材加地点:0311材化地点:1个教室3月26日(周日)14:30-6:30同等学力加试笔试6513
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本科-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金属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质量控制、企业管理和经营等方面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热处理、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工程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表面工程、材料成型、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
毕业生可从事工作::金属材料的产品造型及开发、材料改性、工艺设计、质量检测、失效分析、生产技术管理、教学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质量控制、企业管理和经营等方面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热处理、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工程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表面工程、高分子物理与化学、材料成形、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
毕业生可从事工作::金属与高分子材料的产品造型及开发、材料改性、工艺设计、质量检测、失效分析、生产技术管理、教学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质量控制、企业管理和经营等方面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热处理、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工程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表面工程、高分子物理与化学、材料成形、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
毕业生可从事工作::金属与高分子材料的产品造型及开发、材料改性、工艺设计、质量检测、失效分析、生产技术管理、教学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武汉理工大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较好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能在材料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及性能调控、材料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新材料研制、技术开发和改造、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技术管理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与使用性能的相互关系及制约规律,接受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与性能检测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体系设计及制备工艺设计,使学生具有开发新材料、研究新工艺、提高和改善材料性质及性能、提高产品质量的基本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物理化学。
专业特色课程::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固体物理/金属材料学/无机非金属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的高分子材料科学基本理论和必要的材料工程应用技术、基本的实验技能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工艺和性能之间的基本规律,能在相关领域从事材料设计、技术开发、工艺与工装设计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汽车工程材料、注塑成型CAE、高分子化学及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及工艺、塑料成型机械
毕业生可从事工作::金属与高分子材料的产品造型及开发、材料改性、工艺设计、质量检测、失效分析、生产技术管理、教学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湖北工程学院
专业课程::无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及实验、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加工与成型、材料性能学、材料性能试验、材料工艺及设备、材料综合实验、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物理、材料专业英语、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训练、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机械课程设计、工程制图、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材料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或企业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湖北工业大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先进材料的制备、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成型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热工基础、工程力学、材料学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材料学、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材料工艺与设备、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
环境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湖北省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四年制本科,培养具备城市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河湖治理与生态修复等技术,能够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发等方面工作,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大学化学、物理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力学、水泵风机与节能、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质量评价、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生态学、水污染生物学、生态水利学、现代环境分析技术、清洁生产、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成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培养特色::培养具有系统的高分子材料科学基本理论和必要的材料工程应用技术、基本的实验技能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工艺和性能之间的基本规律,能在相关领域从事材料设计、技术开发、工艺、模具与工装设计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高分子材料的产品造型及开发、材料改性、工艺设计、质量检测、生产技术管理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武汉纺织大学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专业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满足国家对功能材料尤其功能纤维材料人才的需求,于2012年申请开办,2013年9月招生。本专业坚持“面向社会需求,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熟练使用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分析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技能,能够在材料的制备及成型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质量检测及控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预期毕业五年以上的毕业生:
目标1: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关注当代全球和社会问题,具有质量意识、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
目标2:能融会贯通所学基础知识和工程专业知识,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目标3:具备创新实践能力,能进行材料相关产品的设计和工程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目标4: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组织及协调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5:具有国际视野、能跟踪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技术,拥有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主干课程::
高分子化学B、高分子物理B、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性能、固体物理、应用电化学、纤维加工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
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就业于纤维材料成型加工或新材料设计以及与能源、医疗、电子等材料相关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 本科-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高分子材料科学基本理论和必要的材料工程应用技术、基本的实验技能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工艺和性能之间的基本规律,能在相关领域从事材料设计、技术开发、工艺、模具与工装设计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工程基础、涂装工艺及装备、计算机三维设计基础、材料专业英语、汽车工程材料、材料现代分析方法、高分子化学及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及工艺、注塑成型CAE、塑料成型机械。
毕业生可从事工作::高分子材料的产品造型及开发、材料改性、工艺设计、质量检测、失效分析、生产技术管理、教学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81年,原为金属热加工工艺及设备专业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1999年根据新的专业目录申请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0年3月该专业获得批准,2003年调整为现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名称。201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
本专业现有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学中心、2个湖北省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等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及10多家校级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本专业学生毕业率在98%以上,获学位率在90%以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本专业毕业生基础扎实、动手及独立工作能力强,工作踏实稳定,深受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汽车企业用人单位的欢迎。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材料学基础、材料性能、材料检测分析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在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汽车材料的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湖北工程学院
专业课程::无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及实验、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加工与成型、材料性能学、材料性能试验、材料工艺及设备、材料综合实验、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物理、材料专业英语、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训练、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机械课程设计、工程制图、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材料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或企业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能在汽车及相关产业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工艺设计与制造、试验研究与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国地质大学
专业概况:为了适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满足现代社会光电子产业、新能源产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着力推进材料学科与物理、化学、能源、资源和环境等学科的交叉,在坚持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特色方向的基础上,侧重于新型功能材料及器件方向人才的培养,并在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纳米与复合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形成了新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建有材料产学研基地和本科生实习实践基地,为本科生提供学习和科研环境。该专业入选2018年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国际视野、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具备解决大型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办学特色::强化材料成分、结构及其与性能内在关系的理论知识,以及材料微观结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研究、研发、技术应用能力。
就业领域::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材料应用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适宜在电子、通信、能源、机械、化工、军工、冶金、建筑、建材、资源、外贸等企业集团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就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近三年读研率约为50%,其中约一半学生进入中科院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85高校深造。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81年,原为金属热加工工艺及设备专业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1999年根据新的专业目录申请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0年3月该专业获得批准,2003年调整为现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名称。201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
本专业现有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学中心、2个湖北省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等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及10多家校级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本专业学生毕业率在98%以上,获学位率在90%以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本专业毕业生基础扎实、动手及独立工作能力强,工作踏实稳定,深受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汽车企业用人单位的欢迎。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材料学基础、材料性能、材料检测分析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在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汽车材料的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汽车材料)-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培养特色::培养具有汽车材料制备、加工、改性等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汽车工程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质量控制、企业管理和经营等方面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就业去向::材料检测分析、材料质量管理、失效分析、生产技术管理、教学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一、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什么?
培养什么人:①?
提起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恐怕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的确,与其他诸如“电子信息”“计算机”“经济管理”等一眼就可以看出“研究什么”的专业相比,“材料”这一概念显得相当的宽泛。可是,正是这种森罗万象无所不包的“宽泛”使得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一专业成为当今国内外各行各业发展都离不开的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
说“无所不包”绝对不是夸大其词。观察一下我们生活的周围,你会发现处处都可以看到材料专业知识的影子。举个例子。你坐在家里看电视--电视机显示图像的元器件还有遥控器里的发信号装置是什么做的?是电子信息材料和光电材料。电视看腻了出门逛街要坐车,汽车是什么做的?车外壳是金属材料;挡风玻璃是非金属材料,可能是有机的,也可能是无机的;车内饰是塑料和橡胶材料。逛街累了要回家做饭,买好晚饭的食材,到了超市购物要付钱,纸币是有机木纤维加油机印刷油墨印制的,硬币是金属材料冲压制成的。OK,你不用现金而选择刷卡,信用卡是什么做的?有机聚合物材料,还有磁性材料。买好东西拎着袋子回家,用的是现在大力提倡的环保可降解塑料袋--这是有机生物材料……
只是生活中一个相当相当小的方面,你看,材料无处不在。事实上,材料科学并不仅仅在这些基础的方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得各方面对材料的要求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使得材料科学技术与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能源技术一同成为新世纪人类发展所倚重的高新科技的重中之重。生物技术方面,人造骨骼、人造器官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而更轻更结实的钛合金骨骼、不会引发人体排斥的生物有机聚合材料是实现“人造身体”的关键所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信息时代的“信息爆炸”要求计算机有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大的信息存储量,这些问题都可以新型的光电材料芯片和光存储材料来解决。能源方面,煤和石油存储量日渐减少,而核能的开发总会被蒙上“非和平”的阴影,这样的局面迫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更干净、更环保的太阳能和氢能上,而新型的光电转换材料和储氢材料的开发将使这些清洁能源的利用和存储成为可能。可以说,在人类将来的发展中,材料科学技术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OK,展望了这么多前景,相信大家对材料科学与工程这门专业的未来已建立了相当程度的信心。当然,要想真正完成依靠材料技术改变世界的壮举,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也许你会说,我的理想不是成为科学家,我只是对这个专业比较感兴趣,想学到有用的知识。很现实的问题,提得好!那我们就来看看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能让我们成为具有怎样的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吧。
首先是培养目标:。材料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型人才。所谓金属材料,是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半合成(改性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分子材料,按特性分为橡胶、纤维、塑料、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涂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
其次是培养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会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学习与掌握材料的制备、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受到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先进材料的制备、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开发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基本能力。
后,当我们毕业时,按照期望我们会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其它高新技术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复合、材料设计等专业基础知识;
2、材料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3、材料加工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设备进行材料研究、材料设计、材料研制的初步能力;
4、本专业必需的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相关的技术经济管理知识;
6、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开设哪些课程:②
与其他工科专业相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会安排基础科目的学习,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英语、C语言、大学物理、基础物理实验等,以及社会类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法律基础等。此外,由于专业相关性,亦会开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电子学这样与材料生产设备相关的课程。
专业课程方面:,在大一、大二,学生会学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包括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导论等。看到这一连串的化学课程可能有些同学会问“我进的这到底是材料系还是化学系啊?”其实无论什么材料,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无外乎其化学结构,分子也好原子也好离子也好。因此,这几门与化学相关的课程可以说是我们研究材料性能的基础,是材料学的基石。而且化学知识是我们制造合成材料的基础,将来我们搞材料方面的研发也好,生产也好,在了解其是“怎么来的”这一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工作,改性,深加工,塑形,精制,诸如此类。
升入大三后将深入学习更为专业的知识,包括材料性能学、材料力学、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方法。无论将来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任何一个专业方向,这几门课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相当强的学科,即使你的主要研究或者工作方向只是某一种材料,比方说专门从事工程塑料的生产,但是其他材料的基本性质还是要知道的,因为材料的工作环境不是单一的,它很可能要与其他材料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发挥功效。比如“神五”飞船的合金外壳和外面附着的吸热耐高温涂料,一个是金属,一个是有机物基非金属化合物,如何将两者牢固地结合起来这一问题就涉及到两种材料各自的结构及性质。
之后,诸位材料专业的学生面对的就是专业方向的选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下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表面防护。课程安排方式为每专业限选选修课加上跨专业任选选修课。金属主要是金属合金及其提高金属耐高温性能的材料;高分子材料包括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复合材料与工程塑料方面的研究;材料表面防护主要是电化学与涂层涂装两个方面的知识。
③专业限选课有:
金属材料专业--金属材料学、材料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金属腐蚀与防护、金相技术。
高分子材料专业--高分子物理及化学、高分子成型原理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塑料成型机械。
材料表面防护专业--材料表面工程与技术、涂装工艺、涂装设备、涂料及涂层性能检测。
专业任选课包括:材料热处理设备、粉末冶金材料与工艺、失效分析、有限元法及基础、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电镀原理与工艺、涂装车间设计、纳米材料及应用、先进材料。
二、读读学长的经验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本科期间建立的基本知识体系相当重要,尤其是将来确定从事本专业的同学,这个知识体系将决定我们在材料学领域能做多远。下面介绍的几门课是材料学的核心课程,其中工科高等数学是深入学习所有课程的基本工具,一定要掌握好;而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力学性能,是专业基础课程,这是材料专业的理论基础,是学习专业方向课的基础;而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材料热处理原理等课程是专业课,分别引导大家进入材料学不同分支的学习,是将来选择研究生方向的基础。可见我们所学的课程是构成我们知识体系的基石,是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这些课程呢?下面我逐个介绍一下。
普通化学的研究范围广,涉及许多领域。但作为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普通化学主要是对基础的化学原理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有关化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然后对化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进行一个简介,使我们对该学科的新发展有一个初步了解,激发求知欲。
普通化学的实验性强,也有自身的理论。普通化学设有理论课和实验课,它们是一个整体,是互相补充和完善的,学习中不能偏废。辩证的来说,实验可以加深感性认识,而理论可以加深对感性认识的理解。
物理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也是将来的考研课,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门课开设在大二上学期。物理化学研究的范畴主要分以下三个:化学热力学--研究化学平衡规律;化学动力学(以及传输过程)--研究化学反应速率规律;物质结构--研究物质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与从前的学习对比较为显著的一点是对很多问题的探讨都上升到了定量的角度。材料专业的课程设置环环相扣,到这时我们已经对自己在学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有了一定的了解,知识也更加系统化了。
物理化学用到的概念、符号、公式很多,公式使用条件也严格,而且逻辑性强。比如从特殊的现象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研究理想的模型、平衡态推广到真实的情况,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的研究等等。学的多了,才会发现,原来我们的人类世界、社会发展竟然也符合其中的许多规律。“熵”是描述化学体系不稳定性的概念,可以叫做“混乱度”。每当化学反应发生要产生新的物质时,体系的熵值增大,即所谓的“熵增原理”。这种变化人类历史规律十分相似。新的朝代总是诞生于上一个朝代末期的乱世纷纭,好比时代这个大体系的熵值猛然增加,于是旧时代消失,新时代开始。又如“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个趋势是不是比较眼熟?对了,这不正是革命者们所说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么?先人称理科知识为“格致”--格物致知:“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研究一门学科而能即物穷理,凡事都能弄明白,探究竟,这就是物理化学的魅力所在。
有机化学这门课,说好学也好学,说难也挺难。说它好学,是因为这门课从某种程度来说,是高中化学的延伸,对于高中化学基础好的同学来说,接受比较快,上手也比较容易。与高中时的学习相比,我们在这门课上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和深入了。例如烷、烯、炔、芳环化合物、卤代烷、醇和醚、醛和酮、羧酸、硝基化合物等方面的内容,高中阶段皆有涉及,因此新增的内容除了一些略微复杂的人名反应,更重要的是对反应机理的探讨,即从分子、电子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如路易斯酸碱是怎样的概念?该反应是亲核反应,还是亲电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立体位置,化学键的接合状态,分子中电子的分布状态,以及他们是如何影响该有机化合物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的。
从高深繁复的科研领域前沿到切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有机化学无处不在。近年来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中,致病元凶三聚氰胺的名字以及其化学分子式因反复出现于各大媒体而广为大家熟知。那么三聚氰胺为什么会对人体造成如此危害?是由于自身的化学性质还是与人体内的其他物质发生了什么有害的反应?你可知三聚氰胺其实是工业上一种相当重要的原料?还有,获得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课题“荧光蛋白”可以与三鹿事件联系起来,用于制作便于随时随地检测牛奶中各种有毒物质的试纸,这些你又可曾了解?别急,有机化学会帮助你由浅入深的了解这一切。
材料性能学这门课主要关注的对象是工程结构材料关键的问题--力学性能,如我们平时常常听到的强度、硬度、刚度、塑性、韧性、断裂、疲劳、蠕变等。这门课的学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金属的力学性能,二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在以后我们材料科学与工程大专业下面的任何一个方向的学习中,都是不可能跳过的一步。
这门课程建立在材料力学的基础之上,区别在于“性能”两字。力学性能在工程结构,如飞机、桥梁,以及一些部件如齿轮、轴承等的设计中往往是重要的指标。而新材料制得以后,往往需要通过力学性能的测试,来确定它是否能从研制阶段,走到实际生产应用中去,以满足实际的需要。此外,一旦工程结构材料发生断裂失效,一般来说究其原因都在于其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部分产品对材料的综合性能有非常高的要求,如高强度,高刚度,高韧性,低密度等等。我们重点需要掌握的是这些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测试方法和失效分析的一些工具方法等等。举个例子来说,某地发生了飞机坠毁事件,通过断口观察等一系列的测试结果,得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还有十余年前京畿著名的东方红化工厂爆炸事件,亦出动了大批材料力学及失效分析方面的专家进行事故原因及责任评估。而且,材料力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在于将这些经验运用于防患未然。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的大飞机计划中,用于我国自制的大飞机的蒙皮骨架复合材料的受力分析就是极为重要的课题,千万出错不得。材料力学之重要,窥此一斑可见全貌。
材料工程基础随着当代新材料的发展和对传统材料的要求的提高,材料制备工程的成材技术已成为实现高性能材料应用的基础。本课程是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二年级学生需要而开设的,它首次将三大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技术融为一门课程。全书围绕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等三大材料成材过程的技术原理、工艺和方法,论述了材料制取合成、材料加工成形、材料改性与表面加工以及材料复合,使我们在获得较广泛的材料工程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基本科学原理和技能,从而能根据材料的性能、结构与应用要求,提出材料制备加工的方案与方法。金属材料的处理技术首先要从金属的冶炼开始,根据不同的金属元素以及对于同种金属的不同性质要求,需要不同的冶炼方法,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和电冶金等等;其后,就是对冶炼出的金属材料以改变物理形态为主的加工处理,诸如锻造、铸造、轧制等等。关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首先是用于符合的高分子原材料各自的制备,包括加入各种添加剂、通过升降温度的热处理进行改型等;然后便是不同材料之间的不同形式的复合方法,比如弥散复合、颗粒复合、纤维增强复合等。
根据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结构,该领域范围涉及到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根据从事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和工作性质,该领域范围又可概括为:从事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开发和设计、材料的特性分析和试验、材料成品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材料制品的加工及改性、材料制造业的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需要我们在学习前对金属学、加工基本方法有基本的培养和重点的掌握。
材料科学基础讲授的是金属学方面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如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相图、金属的凝固、塑性变形、金属的缺陷、扩散、相变等。或许这些概念在学起来的时候会让人觉得繁琐而枯燥,但正是这些作为金属学基础之基础的理论知识决定了金属学这门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金属的相图向来被认为是金属学中复杂的知识段之一,但是只要学得深入一点你就会明白相图理论的价值有多么重要。同样是铝合金材料,小到你家阳台的铝合金框架,大到神七载人航天飞船的超轻质铝合金,其性能区别在各自所用铝合金材料的相图中即可一览无余。再举一个例子,爱看武侠小说的男生们经常会对书中的种种神兵利器艳羡不已,屠龙刀倚天剑,不一而足。那么为什么同样一块好料,在能工巧匠手里就能被打造成为绝世神兵,到了我们手里就百分之二百炼成废铜烂铁?你会说“技术”,看书看得深一点的会说“淬火是关键”,没错,这“淬火”的学问就是我们金属学中“金属的凝固”所关注的知识。
现代材料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仪器分析的手段,它们按信息形式可分为图象分析法和非图象分析法。图像研究法是材料结构分析的重要研究手段,主要分为形态学和体视学研究。形态学是研究材料中组成相的几何形状及其变化,进一步探究它们与生产工艺及材料性能间关系的科学。体视学是研究材料中组成相的二维形貌特征,通过结构参数的测量,确定各物相三维空间颗粒形态和大小以及各相百分含量。非图像分析法分为衍射法和成分谱分析,前者主要用来研究材料的结晶相及其晶格常数,后者主要测定材料的化学成分。衍射法包括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中子衍射等三种分析方法。它的成分谱用于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成分谱种类很多,有光谱,包括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等;色谱,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凝胶色谱等;热谱,包括差热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示差扫描量热计等;此外,还有原子吸收光谱、质谱等。研究材料必须以正确的研究方法为前提。研究方法,从广义来讲,包括技术路线、实验技术、数据分析等。具体来说,就是在充分了解所研究对象所处的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目标,详细制定研究内容、工作步骤及所采用的实验手段,并将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和处理,后得出规律或建立数学模型。其中,技术路线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实验方法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譬如说,虽然制定出完整的技术路线,但若没有相应的实验方法或先进的测试手段与之对应,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过来,若仅有先进的测试手段,而没有正确的技术路线,也同样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系开设的高分子化学课程,包括绪论、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逐步聚合反应、聚合方法和聚合物化学反应,涵盖了高分子化学课程的各个部分。总体来说,高分子化学课程的重点在于解决聚合反应的问题,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和逐步聚合是课程的重中之重,犹以解决聚合速率、平均聚合度、聚合度微观结构、共聚物组成等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问题为总体目标。除单体外,对引发剂、催化剂、链转移剂、阻聚剂、乳化剂、分散剂等及其作用也应给予相当重视。特别是对于有志于高分子材料这一专业的同学,将来多数会工作于工业研究所或者工厂、公司的研究部门,因此需要尤为注意在高化课程中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将来在岗位上才可能切合实际地应用所学理论开展工作。
根据经验规律,想在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上获得好分数是很难的(对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同学,期末考试时想通过“突击”考及格简直是天方夜谭)。当然,学习这门课程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及格或者得到一个漂亮的分数,而是为了把这门课本身学好--这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的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与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改性、应用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因为只有掌握了高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合理地选择和改性高分子材料,并正确地加工成型各种高分子制品。高分子物理课程建立在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之上,同时又是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成型原理与工艺等课程的基础,是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和开发前必备的理论知识。任何从事与塑料、橡胶、人造纤维、涂料和粘合剂等领域相关的工作或研究的人员,都必须具备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知识。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性能表征和测试、材料的加工和应用等,在各行各业都会有不同程度地涉及,因此高分子物理也可作为化学化工类非高分子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以拓宽专业面,了解基本的高分子科学知识。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
勤勉、认真、踏实的学习作风。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撇撇嘴说“切,又来这套……”。也许这已是老生常谈,但我们绝不是唱高调。不厌其烦地把这一条放在第一位自然有其道理。正如前文所述,材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的起点都是很基础的东西,与其他听起来很“炫”的专业相比,我们所学的基础课程都是很朴实无华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学材料的同学们静下心来,从一砖一瓦打基础做起,切记不要心浮气躁。
对化学和数学要有兴趣,或者至少不能讨厌。大一大二的许多基础课都是跟化学相关的,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乃至后来的高分子化学等等。有些课程经常牵涉到计算,有时甚至很复杂,比如物理化学和材料力学分析。微积分和高等数学计算一算就是一小时,这是常见的事。如果对这两门课很头疼的同学,我真的要建议你培养一下对这两门课程的好感度了。所谓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嘛!
动手实验的实践能力。理工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学知识要在实践应用中才能体现出价值。对于材料学更是如此:大凡新的材料发明基本都是诞生于实验室里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材料专业的同学们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实验的操作、各种仪器的使用要有相当的了解,起码不能陌生;否则即使理论再扎实,上了台面照样是啥都做不出来。
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我们学习材料的目的绝不仅限于搞明白目前的新材料的原理;我们的终极目标在于如何研发出不同于前人的材料,即真正的“创新”。当然,创新要基于前人的成果,基于对现有理论技术的重复掌握。不过,在此基础上我们一定要把视野放得更开阔,致力于如何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进步,要“不满”。人类不满于铁的性能,才有了钢的诞生;不满于单纯的布和天然的丝,才有了尼龙、化纤等等坚实耐用的新的服装材料;不满于用煤和石油作燃料,才有了如今诸多用于新能源技术的新材料。
对材料专业的敏感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发达的媒体使我们得以获得更多的渠道和途径来了解我们所学专业领域内的各种新动向、新发展。新闻也好,报刊杂志也好,网络也好,材料领域的新发明、新发展、新动向的信息随时随地都会有发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眼睛对“材料”敏感起来,不断更新自己对于材料专业的理解和认识,使自己保持在材料理论知识的前沿。因为任何新技术的诞生都有可能会成为将来改变世界的科学发展趋势。没准哪天某个信息会点燃你脑海中的某处火花,继而在多年之后蔓延成为红遍世界、为人类带来变革的新材料革命之火也尚未可知呢!
注:未来有潜力的新材料:http://blog.***.cn/s/blog_8609ccdb0102va5v.html
四、材料科学专业毕业后做什么
可以说材料是一切领域发展的基石,作为21世纪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材料学领域,它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与材料相关的工作岗位就相当重要。关于材料学领域本科毕业后的去向主要包括就业和考研两个方面。
关于就业方向::可以说无论是IT类企业,还是日用化工类企业,还是机械加工类企业,都需要材料及相关工程方面的人才;材料相关领域的贸易行业,例如专业从事钢材、塑料、树脂、橡胶及相关制品贸易的企业,都需要有材料专业基础的人才参与销售及采购环节,尤其需要具有全面材料学基础的人才;其他方面,即从材料方面转行从事其他行业就业的情况,由于材料学人才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多方面基础学科,加之大学校园内的充分信息资源与机会资源,作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完全有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实现在其他领域就业的目标,例如在金融、管理、营销、行政等领域就业的材料人大有人在。
对于部分本科学习材料的人来说,读研究生是一个比较不错且比较必要的途径,所谓“部分”是指有兴趣学习材料的那部分人;所谓“比较不错”是说材料领域硕士毕业生就业明显优于本科毕业生,无论从就业的环境还是薪金待遇方面都是如此;所谓“比较必要”是说如今的材料学本科培养注重“大类”“宽口径”,即在本科阶段学全面的学科知识,包括金属、高分子等等,学的知识不够深入,如果有志于从事材料学某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就有必要进一步学习。关于考研,主要包括出国、本校本专业、本校外专业、外校本专业、外校外专业,其中本校本专业的比例大些,也容易些,本校外专业与外校本专业的难度相当,外校外专业难度较大。
五、升学率及就业流向
升学:考取研究生比例为14.48%
就业流向::科研设计单位0.86%;国有企业16.37%;三资企业10.62%;艰苦行业企业单位2.48%;其他企业57.08%;出国及退学4.78%;
就业率::96.78%。
六、专业背景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72年,原为金属热加工工艺及设备专业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1998年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调整,金属热加工工艺及设备专业归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1999年根据新的专业目录申请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根据专业拓展的要求2003年调整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适应了汽车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过长期的建设工作后,于2008年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成型方向),2011年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表面防护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以“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由金属材料系、高分子材料系、金属工艺学教研部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共同完成。
目前,该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拥有各种材料加工及材料结构、性能测试分析仪器、设备及仿真软件700多台套,总价值达1060多万元。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制以汽车材料制备、成形加工工艺为主线,既能代表先进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又能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开出提供条件,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了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汽车生产实际,在校内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汽车生产,建成了面积200多平方米的汽车零部件材料成形和失效分析展示厅,展示厅内集中布置有汽车发动机、汽(轿)车车身及中型模具在内的数百零部件和总成,用文字、图片及生产过程录像突出说明材料及成形工艺,提供学生参观、学习和讨论,撰写考察学习报告,以获得初步理性、感性认识,取得了对汽车生产的直观认识效果。
该专业是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专业以及湖北省战略支柱产业计划专业,拥有“湖北省重点实验示范中心”、“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等省级平台5个。
本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6名,其中教授3人(1人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副教授10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6人。在教学、科研工作一线,涌现出了一批业务精、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其中有多名教师获得学校“教师标兵”和“优秀教师”的称号。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华中科技大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和学术研究能力,掌握专业所需的实验、工艺、测试、分析和编程等基本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毕业去向::可选择出国、读研,或从事能源材料、纳米材料、陶瓷材料、光电材料、金属材料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也可从事材料质量控制、性能改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