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城市交通智能化技术
研究目标:提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节点的方案;搭建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客流诱导系统;突破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瓶颈,实现人车路智能协同一体化;建立区域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
研究内容:(1)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节点交通联动控制技术及示范;(2)城市快速通道及地面交通协同控制与诱导技术;(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均衡技术;(4)交通信号智能化控制与诱导技术;(5)分布式智能化停车管理技术。
执行期限: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二:新能源汽车应用新技术
研究目标:提升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性能,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运行可靠性。
研究内容:(1)动力蓄电池健康状态检测及评价;(2)燃料电池电堆快速评价技术;(3)高比能量超级电容关键技术;(4)大功率高转矩驱动电机及控制器开发技术;(5)燃料电池增程器(APU)及其氢系统关键技术。
执行期限: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
(三)提升能源利用水平专题一:能效提升与多元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目标:实现工业、公共建筑既有节能大数据挖掘和利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能效;构建区域供能与负荷系统监测大数据云平台,建立多元能源互补分布式电站,为城市多元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研究内容:(1)工业能效综合监测评估技术与示范;(2)公共建筑能效调适提升技术;(3)基于泛能互补微网的分布式能源技术;(4)能源互联网数据集成和网络应用技
申报者权利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等书面材料的同时,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每个项目申请回避专家人数不超过3人。对于理由不充分或逾期提出申请的,不予采纳。
征集范围:(一)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专题一:超高层建筑及地下空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目标:建立超高层建筑结构安全健康监控技术体系;开发城市大型综合体施工与运营安全监控系统;研发地铁隧道和管隧结构无损检测及快速修复技术和设备,为城市超高层建筑及地下空间安全建设与运营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内容:(1)超高层建筑综合安全保障及健康管理技术;(2)大型综合体施工与运营安全预控技术;(3)地铁隧道结构无损检测与
(五)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研究目标:建立臭氧污染预测预警技术体系;分析水源地典型痕量污染物污染现状;增强平原河网水动力,改善污染河道水环境质量;构建低光照区域立体绿化技术体系。研究内容:(1)臭氧污染预测预警技术;(2)水源地典型痕量污染物检测与风险控制技术;(3)平原河网水动力改善管控技术;(4)城市低光照区域立体绿化技术集成。执行期限: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
申报要求1、已作为项目责任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2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责任人申报。2、项目责任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不含涉密内容;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申报方式1、本指南公开发布。申请人通过“上海科技”网站(www.)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网上填报项目可行性方案,并在线打印书面材料(非由申报系统在线打印的书面材料,或书面材料与网上填报材料不一致的,不予受理)。2、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16年3月22日9:00,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11日16:30。科研院受理时间为2016年4月11日16:00
(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研究目标:依托海底观测网和环境监测网,研发一批海洋环境监测和分析仪器设备,建立总体性能分析与测试平台,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内容: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测试技术,海洋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与设备开发技术。执行期限: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
其它说明本指南经评审立项的项目承担单位,须在项目验收时一并提交《科技报告》和《科技报告收录证书》。
(2)首页—分类服务—科研计划项目—点击“B01可行性方案填报”图标进入申报页面:-【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承担单位机构、责任人、密码等信息);-【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承担单位机构名称、责任人、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四)推进城市交通优化专题一:城市交通智能化技术研究目标:提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节点的方案;搭建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客流诱导系统;突破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瓶颈,实现人车路智能协同一体化;建立区域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研究内容:(1)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节点交通联动控制技术及示范;(2)城市快速通道及地面交通协同控制与诱导技术;(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均衡技术;(4)交通信号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