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
(2)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扩大、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构建人们自身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的动态过程。
2.决定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因素
(1)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3)投资增长率与投资效率。
(4)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
(5)自然资源的数量与开发利用程度.
(6)制度和体制。
(7)对外。
3.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
(1)转变经济发展观念。
要摈弃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需要不顾及后代人利益的发展观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要摈弃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需要不顾及后代人利益的发展观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要摈弃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需要不顾及后代人利益的发展观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要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要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要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
(3)优化经济结构。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增长方式粗放、增长成本过大的重要原因。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严格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和贷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增长方式粗放、增长成本过大的重要原因。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严格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和贷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增长方式粗放、增长成本过大的重要原因。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严格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和贷
(4)促进科技进步。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转变增长方式的本质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速科技成果开发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转变增长方式的本质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速科技成果开发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转变增长方式的本质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速科技成果开发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5)创新管理方式。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宏观管理方面,要改变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标,用绿色GDP代替GDP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将单位产出的资源能源消耗及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成本,即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对地方政府绩效的考核范畴。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宏观管理方面,要改变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标,用绿色GDP代替GDP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将单位产出的资源能源消耗及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成本,即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对地方政府绩效的考核范畴。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宏观管理方面,要改变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标,用绿色GDP代替GDP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将单位产出的资源能源消耗及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成本,即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对地方政府绩效的考核范畴。
(6)提高劳动力素质。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人是生产力中积极活跃的因素,观念转变、体制改革、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都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培养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集中全社会的智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人是生产力中积极活跃的因素,观念转变、体制改革、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都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培养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集中全社会的智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人是生产力中积极活跃的因素,观念转变、体制改革、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都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培养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集中全社会的智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主要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运用上述基本理论分析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的能力。考试内容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主要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运用上述基本
案例分析(1小题,每题16分,共16分)试卷总分100分。考试内容范围:第1章:绪论第6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7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8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9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10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11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12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13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第14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2)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扩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构建人们自身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的动态过程。
(1)转变经济发展观念。要摈弃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需要不顾及后代人利益的发展观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摈弃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需要不顾及后代人利益的发展观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摈弃片面追求GD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2.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3.梅奥的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学说;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6.西蒙的决策理论;7.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九大要点。
2.决定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因素(1)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3)投资增长率与投资效率。(4)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5)自然资源的数量与开发利用程度.(6)制度和体制。(7)对外。
1.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2)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全部作用,还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2)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全部作用,还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性特征包括: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是市场主体,是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安排其生产经营、自主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性特征包括: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是市场主体,是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安排其生产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济者;的市场体系;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有效的宏观调控;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2)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扩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构建人们自身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的动态过程。2.决定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因素(1)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