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各专业排位:
1.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47252(需要考225分);
2.会计理科普通类排位148613(需要考218分);
3.模具设计与制造理科普通类排位148613(需要考218分);
4.服装设计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148613(需要考218分);
5.市场营销理科普通类排位148613(需要考218分);
6.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48613(需要考218分);
7.会计文科普通类排位40790(需要考385分);
8.市场营销文科普通类排位84594(需要考232分);
9.服装设计与工艺文科普通类排位84666(需要考231分)
2017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甘肃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甘肃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5 | 147252 |
| 会计 | 218 | 148613 |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218 |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218 |
| 市场营销 | 218 |
|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 218 |
| 会计 | 文科 | 385 | 40790 |
| 市场营销 | 232 | 84594 |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231 | 84666 |
纺织服装类
服装设计与工艺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层次
专科(高职)
学制
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全面发展、适应服装企业生产需要的,服务于服装生产技术与基层管理岗位的精制板、通工艺、能管理、会营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学制学历:三年制大专 主要课程: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服装立体裁剪、服装CAD与Coredraw、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服装专业英语、服装工业制版、服装跟单业务、服装材料应用、服装外贸业务流等课程。 职业前景:服装制版、服装生产、生产管理、服装跟单、服装贸易等岗位。
自动化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层次
专科(高职)
学制
三年
本专业是江苏省级特色专业,主要培养先进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修、改造,并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性技术人才。 专业师资队伍现有23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占60.8%,高级技师2人;教师老、中、青的比例为2∶14∶7;具有硕士学位的占48%,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位达86%,具有高级工程师或工程师技术职称教师有15人,双师型教师21人,占91%。师资结构明显优化,梯队合理。专业带头人张文明副教授荣获江苏省教育先进工作者,是教育部自动化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分委会主任委员。专业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主干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授课,学生兴趣浓,教学效果好,就业质量高。专业核心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与AutoCAD》、《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工控组态与触摸屏技术》、《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PLC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变频器安装与调试、《数控加工与编程》、《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数控系统安装与调试》、《工控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其中《工控系统安装与调试》是国家级精品课程,《PLC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工控组态与触摸屏技术》是江苏省级精品课程。与企业合编工学结合项目化教材有《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嵌入式组态控制技术》等,与北京昆仑科技有限公司合编的《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 专业现有实验实训室35个,其中综合实训室12个,如可编程控制实训室、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室、自动生产线实训室、智能平台实训室等,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充分保障。学生通过考核,可以获得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证书。 学生参加“全国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维修技术”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连续参加“全国自动线安装与调试”大赛,获得三菱组一等奖、西门子组二等奖。
工商管理类
市场营销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层次
专科(高职)
学制
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懂得服装生产与检验基础技术能力,擅长服装商品展示与销售、服装店务运营、服装电子商务、服装外贸业务、服装生产管理能力的高端技术型人才。学制学历:三年制大专 主要课程: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广告基础与策划、服装陈列与展示、平面设计软件基础;服装专业英语、剑桥商务英语、公关与商务洽谈、电子商务与物流;服装外贸业务、服装跟单与操作业务、服装销售终端运营等课程。 职业前景:服装市场营销、市场零售管理、服装跟单、服装外贸、服装生产技术管理。
机械设计制造类
模具设计与制造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层次
专科(高职)
学制
三年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院级特色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21人,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0人,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12人。 教材建设成效显著,本专业老师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材7本,其中《型腔模具设计与制造》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并再版发行。本专业实训设施完善,本系部拥有普通加工机床、加工中心、精雕机、数控车、电脉冲机床、线切割机床、小孔机、注塑机、压注机、压力加工设备等与模具加工配套的机床群。另在科教城共享现代工业中心,该中心为国家级制造实训基地。 模具专业的学生分别获得江苏省第三届三维数字建模技能竞赛二等奖和优秀奖、2009NX中国星三维技术应用大赛优秀工程师奖、2009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等全国多项大奖。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理论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模具制造技术》、《模具制造基础》、《数控加工技术》、《冷冲模设计与制造》、《型腔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实训课程有《模具数控铣实训》、《CAD/CAM软件操作》、《型腔模具CAD实训》、《冲压模具CAD实训》、《型腔模具制造综合实训》、《电加工实训》、《机加工实训》、《钳工实训》等。《模具制造综合实训》课程进行“工厂与市场仿真”教学改革,由每个班级学生自己设计加工模具并做出产品,该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广泛反响,并取得工程成果。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模具制造设备操作等岗位工作。在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下,中国模具工业在近5年间发展迅猛,模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对模具人才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最紧缺的几种人才包括:具备产品开发素质的3D造型工程师;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模具钳工、技师;数控加工中心的高级编程师、高级技师;熟悉模具制造工艺的设计工程师。 模具专业毕业生要求获得钳工中级和数控铣中级职业技能证书,并提供AOTUCAD、UG、PRO/E等机械软件的培训并获得相应证书。力争每位毕业生都成为模具行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