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安徽各专业排位:
1.工科试验班理科普通类排位1001(需要考638分);
2.建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115(需要考636分);
3.城乡规划理科普通类排位1174(需要考635分);
4.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258(需要考634分);
5.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324(需要考633分);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540(需要考630分);
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理科普通类排位1540(需要考630分);
8.土木类(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540(需要考630分);
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629(需要考629分);
10.自动化类(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629(需要考629分);
11.临床医学(“5+3”一体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629(需要考629分);
12.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815(需要考627分);
13.风景园林理科普通类排位1899(需要考626分);
14.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899(需要考626分);
15.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物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899(需要考626分);
16.生物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989(需要考625分);
17.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989(需要考625分);
18.经济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金融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989(需要考625分);
19.交通运输类(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989(需要考625分);
20.工程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2084(需要考624分);
21.机械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084(需要考624分);
22.环境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084(需要考624分);
23.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084(需要考624分);
24.测绘类(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084(需要考624分);
25.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普通类排位2170(需要考623分);
26.工程力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170(需要考623分);
27.工业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268(需要考622分);
28.医学检验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2268(需要考622分);
29.能源动力类(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2268(需要考622分);
30.工商管理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268(需要考622分);
31.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制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268(需要考622分);
32.英语文科普通类排位631(需要考607分);
33.日语文科普通类排位631(需要考607分);
34.劳动与社会保障文科普通类排位631(需要考607分);
35.文科试验班类(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哲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金融工程、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631(需要考607分)
2017年东南大学各专业安徽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安徽 | 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8 | 1001 |
| 建筑学 | 636 | 1115 |
| 城乡规划 | 635 | 1174 |
| 信息工程 | 634 | 1258 |
|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 | 633 | 1324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30 | 1540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630 |
| 土木类(含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630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29 | 1629 |
| 自动化类(含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 629 |
| 临床医学(含拔尖创新人才试点班)(“5+3”一体化) | 629 |
| 软件工程 | 627 | 1815 |
| 风景园林 | 626 | 1899 |
|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 626 |
| 物理学类(含应用物理学、物理学) | 626 |
| 生物工程 | 625 | 1989 |
| 生物医学工程类(含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 | 625 |
| 经济学类(含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金融工程) | 625 |
| 交通运输类(含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625 |
| 工程管理 | 624 | 2084 |
| 机械工程 | 624 |
| 环境工程 | 624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624 |
| 测绘类(含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 | 624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623 | 2170 |
| 工程力学 | 623 |
| 工业工程 | 622 | 2268 |
| 医学检验技术 | 622 |
| 能源动力类(含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 622 |
| 工商管理类(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 | 622 |
| 化工与制药类(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制药工程) | 622 |
| 英语 | 文科 | 607 | 631 |
| 日语 | 607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607 |
| 文科试验班类(郭秉文班)(含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哲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金融工程、法学) | 607 |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符合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
社会科学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社会交往能
力、组织管理能力,能在材料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或企业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
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材料制备、性
能分析与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的成分、制备方法与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
律,以及材料设计、制备与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从而具有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材
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和材料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
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制图、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程度
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掌握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常规的材料制备、材料性能与结
构分析检测方法和技术;
3.具有选用适当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和实验方法分析并解决材料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
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的材料制备与加工生产方法,以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
和趋势;
5.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熟悉所属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承担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子电工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
工程基础、材料制备技术、材料生产装备与生产工艺、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性能与应
用等。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工程制图基础(56学时)、物理化学(80学时)、物理化学实验(50学时)、仪器分
析(32学时)、仪器分析实验(24学时)、有机化学(56学时)、有机化学实验(48学时)、工程力学
(48学时)、电气工程学概论(96学时)、电工学实验(32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8学时)、材料研
究与计算机应用(32学时)、材料科学基础(56学时)、材料力学性能(48学时)、材料物理性能
(40学时)、材料现代研究方法(56学时)、材料概论(32学时)。
(1)专业方向一:高分子物理(48学时)、高分子化学(56学时)、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
(40学时);
(2)专业方向二:金属学(40学时)、固态相变(40学时)、工程材料学(40学时);
(3)专业方向三:无机材料相图与应用(40学时)、无机材料高温动力学(40学时)、先进陶
瓷制备与加工(32学时)。
2.示例二:机械设计制图B(48学时)、电工技术(48学时)、物理化学D(64学时)、电工技
术实验(16学时)、材料科学基础实验(4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B(32学时)、电子技术(48学
时)、材料科学基础(128学时)、电子技术实验(16学时)、统计物理B(32学时)、冶金工程概述
(32学时)、材料物理性能A(48学时)、材料制备与加工(48学时)、材料分析方法(64学时)、金
属材料学(48学时)、材料力学性能(48学时)。
3.示例三:工程制图与AutoCAD( B)(64学时)、工程力学A(64学时)、材料物理化学(64
学时)、材料科学基础A(80学时)、机械设计基础A(64学时)、材料性能学A(80学时)、材料现
代测试技术(56学时)、材料综合实验I(48学时)、材料中的固态相变(48学时)、材料结构与性
能(48学时)、冶金原理(48学时)、材料合成与制备(32学时)。
(1)金属材料方向:金属材料学(56学时)、表面工程学(48学时)、材料综合实验Ⅱ(48学
时);
(2)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陶瓷材料(56学时)、材料综合实验Ⅱ(48学时)、粉体工程学(56
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机械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或
专业综合试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制备方法实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材料物理性能实验、材料结构分析方
法与测试技术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力学类
工程力学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工程力学专业密切结合土木工程背景,同时涉及材料科学、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多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力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测试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有限元建模和数值分析能力,以及具有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工程力学系现有工程力学和固体力学两个博士点、力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工程力学本科专业。江苏省工程力学分析重点实验室、力学协同创新中心和东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为本科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课程和供学生开展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在历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多次获得全国特等奖、一等奖,屡创佳绩。 培养方向 培养掌握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设计理论,具有基本工程力学理论素养和进行工程设计计算及实验研究的能力,能在土木、机械、材料、能源与动力和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测试分析和技术开发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数学、力学、工程、计算机和测试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受到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工程训练,掌握应用工程力学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基本训练,毕业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以及社会交往和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继续深造的良好基础和能力;(2)系统地掌握工程力学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技能 ;(3)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熟悉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开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有较完整的结构工程知识,掌握大型、复杂工程结构的现代设计计算及测试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素养 ;(4)了解工程力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科研和技术开发的潜力。 主修课程 在完整建立学生力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与土木、机械、材料等相关的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主修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概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计算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学、工程制图及CAD、土木工程材料、电子电工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 结 构 分 析 软件、 现代力学测试技术等。 就业升学本专业具有良好的社会需求和广泛的就业方向。就业单位除了与土木相关的设计和工程单位,还包括机械、材料、能源、交通、航空、水利、化工等领域,可从事科研、工程设计、测试与分析、技术开发以及力学教学工作。本科毕业生约30%左右在力学、土木、航空航天、机械等方向继续深造,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去向包括高校、科研院所、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
物理学类
物理学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
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
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要求。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
能力和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具有职业道德和爱国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本专
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职业安全意识;
3.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其他自然科学
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
以及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5.具有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
开发能力;
6.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7.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
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主干学科: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运动现象与规律、热运动现象与规律、电磁和光现象与规律、物质微观结
构和量子现象与规律、凝聚态物质结构及性质、时空结构、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力学(68学时)、热学(51学时)、电磁学(51学时)、光学(51学时)、近代物理(51学
时)、原子核物理(68学时)、理论力学(51学时)、电动力学(51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51
学时)、量子力学(68学时)、固体物理学(85学时)、数学物理方法(68学时)。
示例二:力学(54学时)、热学(54学时)、电磁学(72学时)、光学(72学时)、原子物理学(54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72学时)、电动力学
(72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固体物理学(72学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72学时)。
示例三:力学(64学时)、热学(56学时)、电磁学(64学时)、光学(64学时)、原子物理学(56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64学时)、电动力学
(64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计算物理基础(32学时)、固体物理学(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性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专业方向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经济学类
经济学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该专业面向金融业、证券投资业、政府部门、经济管理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及各类企业,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够胜任经济分析与经济管理、企业运营与咨询决策、经济学研究与教学的高级人才,为学生考研、出国深造和就业提供坚实的知识根基和宽阔的就业方向。该专业注重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知识、较高水平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人文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经济与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经济问题分析与研究能力,了解相关领域的经济工作业务,能担任企业经济与管理工作,适合于政府经济决策咨询部门工作和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专业方向 (1)国民经济 ;(2)区域经济;(3)转型经济 ;(4)制度经济。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产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劳动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经济学原著选读、证券投资学、企业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等。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英语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以传授英语知识和语言应用技能为主,同时强化第二外语能力,兼融英语翻译、教育、英美文学与文化传播、技术传播等学科知识。 主修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高级阅读、英语写作、 翻译、口译、 语法、英美文学、英美概况、第二外国语、语言学、语言文学类、商贸类主干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等。
电子信息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能跟踪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在微电子、物理电子、光电子和光通信等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工作的人格健全、责任感强、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该专业培养方向为: 信息显示科学与技术、信息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 光纤通信、应用电子技术、新型电子器件与系统、真空电子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