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陕西各专业排位:
1.工科试验班理科普通类排位832(需要考659分);
2.建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874(需要考658分);
3.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55(需要考656分);
4.城乡规划理科普通类排位955(需要考656分);
5.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198(需要考650分);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291(需要考648分);
7.自动化类(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291(需要考648分);
8.生物医学工程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432(需要考645分);
9.经济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617(需要考642分);
10.工程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665(需要考641分);
11.交通运输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752(需要考639分);
12.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813(需要考638分);
13.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普通类排位1813(需要考638分);
14.数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897(需要考637分);
1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970(需要考636分);
16.机械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970(需要考636分);
17.土木类(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970(需要考636分);
18.物理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029(需要考635分);
19.工商管理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098(需要考634分);
20.工程力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098(需要考634分);
21.化工与制药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098(需要考634分);
22.能源动力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175(需要考633分);
23.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175(需要考633分);
24.临床医学("5+3"一体化)理科普通类排位2237(需要考632分);
25.文科试验班类文科普通类排位421(需要考621分);
26.日语文科普通类排位436(需要考620分)
2017年东南大学各专业陕西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陕西 | 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59 | 832 |
| 建筑学 | 658 | 874 |
| 信息工程 | 656 | 955 |
| 城乡规划 | 656 |
|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 | 650 | 1198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48 | 1291 |
| 自动化类(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 648 |
| 生物医学工程类 | 645 | 1432 |
| 经济学类 | 642 | 1617 |
| 工程管理 | 641 | 1665 |
| 交通运输类 | 639 | 1752 |
| 软件工程 | 638 | 1813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638 |
| 数学类 | 637 | 1897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36 | 1970 |
| 机械工程 | 636 |
| 土木类(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636 |
| 物理学类 | 635 | 2029 |
| 工商管理类 | 634 | 2098 |
| 工程力学 | 634 |
| 化工与制药类 | 634 |
| 能源动力类 | 633 | 2175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633 |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含拔尖创新人才试点班) | 632 | 2237 |
| 文科试验班类(郭秉文班) | 文科 | 621 | 421 |
| 日语 | 620 | 436 |
生物医学工程类
生物医学工程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系统地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
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器械、医疗卫生等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
开发、服务、管理和教育等工作或攻读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生物医学
与工程科学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医学仪器、生物医
学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严格的科学实验、技术研发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掌
握工程技术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掌握一定的生理学和医学知识; 3.掌握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生物医学信息检测及处理的基本理论
和分析方法、生物医学材料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等; 4.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前沿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5.了解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和相关法规; 6.具有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7.具有外文文献的检索、阅读与翻译能力,具有科技外语写作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医学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医学基础、工程生理学、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生物医学传感器、现
代医学仪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生物医学光学、生物力学、生物医用材料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生产实习、临床见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课外科研训练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计算机技术实验、生理学实验、医学仪器实验、生物医学
传感实验、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验。 修业年限:五年/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机械类
机械工程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培养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现代设计、制造、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组建了东南大学机械设计与智能控制学生创新基地、智能车辆学生创新基地、Robocup 机器人竞赛基地、电光源工程创业基地等,为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提供条件。学生组建的赛车俱乐部、机器人俱乐部以及学生的科技作品在国际方程式赛车比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RoboMasters 比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电子 设计竞赛、挑战杯、国际RoboCup 机器人竞赛等重要赛事中屡创佳绩。
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主要传授学生日语语言文学、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在日语听、说、读、写、译、科研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并强化第二外语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种“日语+英语+商务”的培养模式符合时代所需,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近年来日语专业积极贯彻国家及江苏省的国际化培养战略,每年均公派出学生30余人赴日留学访问,在省内乃至全国高校屈指可数。国际化办学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力,就业时优势明显。 主修课程 日本概况、日语文言语法、日语泛读、科技日语、商贸日语、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日本文化概论、日语报刊阅读、日语概论、同声传译等。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工程管理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是“全省第一、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优势专业。20世纪20年代,东南大学就设有营造门,并开设工程管理相关的课程教学。1998年,东南大学在全国首批设立工程管理专业,并于次年成为首批通过国家级专业评估的六所高校之一。此后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快速发展,连续三次通过国家级专业复评估,获批首批江苏省特色专业、“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成为全国同类高校中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精品教材最多的高校,也是全国最早牵头获得工程管理领域国家教学成果奖的高校之一,教学质量享誉全国。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具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四个硕士点)-博士(四个博士点)培养体系,而且培养方案与国际注册制度衔接,得到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美国建筑教育协会(ACCE)的国际认证或互认,使毕业生可以从容地选择学术化、工程化或国际化等多元发展路径。 培养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经济与投融资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能 在 房 地产 开 发 公 司、大中型建筑企业、 总 承 包 企业、 国 际 经 济合 作 公 司、 工程咨询和评估公 司、 建 设 单位、银行、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科研和教育单位从事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策划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主修课程 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和工程法律四大类平台课程。主修课程除学校通识类课程外,大类学科基础课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法、会计学原理、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建筑学与规划、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统计学、工程材料、建筑设备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建设法规、运筹学、工程建设信息管理、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等课程。此外,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科研训练、专业素质拓展、导师制等环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
电子信息类
信息工程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
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在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
造、管理维护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子线路、计算机应用、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理论
与网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信息技术领域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等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以
及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
学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基础等基础理论,具有信息获取、信
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的相关专业知识;
5.掌握信息技术领域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对信息系统进
行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
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
创新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初步的经济管理知识和
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了解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工程实践对于客
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9.具有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系统原理、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电磁场与波、微处理
器与嵌入式系统原理、信息获取与检测技术、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高等数学(170学时)或数学分析(204学时)、线性代数(51学时)、概率统计(51学
时)、离散数学(34学时)、数理方法(51学时)、大学物理(132学时)、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51
学时)、C++程序设计(51学时)、数据结构(68学时)、基本电路理论(68学时)、模拟电子技术
(51学时)、数字电子技术(51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验(85学时)、
电磁场与波(68学时)、数字系统仿真VHDL设计(51学时)、通信原理(6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
(51学时)、通信基本电路(68学时)、微波与天线(68学时)、近代信息论(34学时)、雷达原理
(34学时)、平面显示技术(34学时)、无线通信原理与移动网络(68学时)、操作系统(68学时)、
数字图像处理(51学时)。
示例二:高等数学(196学时)、数学分析选讲(30学时)、线性代数(52学时)、概率论与数理
统计(46学时)、场论与复变函数(46学时)、大学物理(130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0学时)、
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0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
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0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0
学时)、随机信号分析(46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6学时)、通信原理(60学时)、通信网络基础
(46学时)、信息论与编码理论(76学时)、信号检测与估值(46学时)、离散数学(46学时)、数据
结构与算法分析(54学时)、数据压缩与信源编码(46学时)、无线通信(46学时)、传感技术(30
学时)。
示例三:高等数学(192学时)、线性代数(48学时)、概率论与随机过程(46学时)、大学物理
(128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64学时)、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信号与系统( 64
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频电子线路(48学时)、
通信原理(48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48学时)、现代通信网(4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器
原理(64学时)、无线传感器网络(64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专业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人才培养方案长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课程体系强调本硕贯通,拓宽培养口径,加强实践,注重创新和发展学生个性。专业教学指导思想 :“软硬结合、立足系统、面向应用”。人才培养目标 :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之成为研究与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开办“计算机科学培优班”,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奠定良好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首批加入“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业,也是首批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 主修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及语言、离散结构、 数据结构基础、编译原理、 操作系统、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