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浙江各专业排位:
1.建筑学综合普通类排位2100(需要考664分);
2.风景园林综合普通类排位3725(需要考654分);
3.城乡规划综合普通类排位4600(需要考650分);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4568(需要考650分);
5.电子科学与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4613(需要考650分);
6.信息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4757(需要考650分);
7.工科试验班综合普通类排位4597(需要考650分);
8.临床医学(“5+3”一体化)综合普通类排位4567(需要考650分);
9.软件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4981(需要考649分);
10.土木类综合普通类排位4940(需要考649分);
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综合普通类排位4994(需要考649分);
12.经济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5232(需要考648分);
13.自动化类综合普通类排位5212(需要考648分);
14.机械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5482(需要考647分);
15.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5710(需要考646分);
16.交通运输类综合普通类排位5964(需要考645分);
17.文科试验班类综合普通类排位6136(需要考645分);
18.能源动力类综合普通类排位6030(需要考645分);
19.生物医学工程类综合普通类排位6020(需要考645分)
2017年东南大学各专业浙江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浙江 | 建筑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64 | 2100 |
风景园林 | 654 | 3725 |
城乡规划 | 650 | 460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50 | 4568 |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 | 650 | 4613 |
信息工程 | 650 | 4757 |
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 | 650 | 4597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培养,含拔尖创新人才试点班) | 650 | 4567 |
软件工程 | 649 | 4981 |
土木类 | 649 | 494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49 | 4994 |
经济学类 | 648 | 5232 |
自动化类 | 648 | 5212 |
机械工程 | 647 | 5482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646 | 5710 |
交通运输类 | 645 | 5964 |
文科试验班类(郭秉文班) | 645 | 6136 |
能源动力类 | 645 | 6030 |
生物医学工程类 | 645 | 6020 |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人才培养方案长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课程体系强调本硕贯通,拓宽培养口径,加强实践,注重创新和发展学生个性。专业教学指导思想 :“软硬结合、立足系统、面向应用”。人才培养目标 :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之成为研究与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开办“计算机科学培优班”,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奠定良好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首批加入“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业,也是首批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 主修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及语言、离散结构、 数据结构基础、编译原理、 操作系统、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等。
电子信息类
信息工程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
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在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
造、管理维护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子线路、计算机应用、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理论
与网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信息技术领域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等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以
及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
学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基础等基础理论,具有信息获取、信
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的相关专业知识;
5.掌握信息技术领域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对信息系统进
行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
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
创新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初步的经济管理知识和
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了解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工程实践对于客
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9.具有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系统原理、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电磁场与波、微处理
器与嵌入式系统原理、信息获取与检测技术、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高等数学(170学时)或数学分析(204学时)、线性代数(51学时)、概率统计(51学
时)、离散数学(34学时)、数理方法(51学时)、大学物理(132学时)、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51
学时)、C++程序设计(51学时)、数据结构(68学时)、基本电路理论(68学时)、模拟电子技术
(51学时)、数字电子技术(51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验(85学时)、
电磁场与波(68学时)、数字系统仿真VHDL设计(51学时)、通信原理(6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
(51学时)、通信基本电路(68学时)、微波与天线(68学时)、近代信息论(34学时)、雷达原理
(34学时)、平面显示技术(34学时)、无线通信原理与移动网络(68学时)、操作系统(68学时)、
数字图像处理(51学时)。
示例二:高等数学(196学时)、数学分析选讲(30学时)、线性代数(52学时)、概率论与数理
统计(46学时)、场论与复变函数(46学时)、大学物理(130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0学时)、
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0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
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0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0
学时)、随机信号分析(46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6学时)、通信原理(60学时)、通信网络基础
(46学时)、信息论与编码理论(76学时)、信号检测与估值(46学时)、离散数学(46学时)、数据
结构与算法分析(54学时)、数据压缩与信源编码(46学时)、无线通信(46学时)、传感技术(30
学时)。
示例三:高等数学(192学时)、线性代数(48学时)、概率论与随机过程(46学时)、大学物理
(128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64学时)、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信号与系统( 64
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频电子线路(48学时)、
通信原理(48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48学时)、现代通信网(4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器
原理(64学时)、无线传感器网络(64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专业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符合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
社会科学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社会交往能
力、组织管理能力,能在材料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或企业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
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材料制备、性
能分析与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的成分、制备方法与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
律,以及材料设计、制备与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从而具有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材
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和材料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
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制图、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程度
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掌握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常规的材料制备、材料性能与结
构分析检测方法和技术;
3.具有选用适当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和实验方法分析并解决材料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
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的材料制备与加工生产方法,以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
和趋势;
5.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熟悉所属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承担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子电工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
工程基础、材料制备技术、材料生产装备与生产工艺、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性能与应
用等。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工程制图基础(56学时)、物理化学(80学时)、物理化学实验(50学时)、仪器分
析(32学时)、仪器分析实验(24学时)、有机化学(56学时)、有机化学实验(48学时)、工程力学
(48学时)、电气工程学概论(96学时)、电工学实验(32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8学时)、材料研
究与计算机应用(32学时)、材料科学基础(56学时)、材料力学性能(48学时)、材料物理性能
(40学时)、材料现代研究方法(56学时)、材料概论(32学时)。
(1)专业方向一:高分子物理(48学时)、高分子化学(56学时)、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
(40学时);
(2)专业方向二:金属学(40学时)、固态相变(40学时)、工程材料学(40学时);
(3)专业方向三:无机材料相图与应用(40学时)、无机材料高温动力学(40学时)、先进陶
瓷制备与加工(32学时)。
2.示例二:机械设计制图B(48学时)、电工技术(48学时)、物理化学D(64学时)、电工技
术实验(16学时)、材料科学基础实验(4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B(32学时)、电子技术(48学
时)、材料科学基础(128学时)、电子技术实验(16学时)、统计物理B(32学时)、冶金工程概述
(32学时)、材料物理性能A(48学时)、材料制备与加工(48学时)、材料分析方法(64学时)、金
属材料学(48学时)、材料力学性能(48学时)。
3.示例三:工程制图与AutoCAD( B)(64学时)、工程力学A(64学时)、材料物理化学(64
学时)、材料科学基础A(80学时)、机械设计基础A(64学时)、材料性能学A(80学时)、材料现
代测试技术(56学时)、材料综合实验I(48学时)、材料中的固态相变(48学时)、材料结构与性
能(48学时)、冶金原理(48学时)、材料合成与制备(32学时)。
(1)金属材料方向:金属材料学(56学时)、表面工程学(48学时)、材料综合实验Ⅱ(48学
时);
(2)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陶瓷材料(56学时)、材料综合实验Ⅱ(48学时)、粉体工程学(56
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机械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或
专业综合试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制备方法实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材料物理性能实验、材料结构分析方
法与测试技术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学生入学后,经过一年半的基础课程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并结合对专业的了解,依据学习成绩、学生志愿和该类两个方向的容量,分流进入相应专业方向学习。 培养目标 a临床医学 :培养具有良好医德素养和职业素质,掌握较广泛的人文、 社会和科 学知识, 掌握较扎实的医学 基 础 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在医疗卫生、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岗位胜任力,具备进一步深造和发展潜力的医学人才。 b医学影像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掌握较广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岗位胜任力,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教学和科研机构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且具备发展潜力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1、大类学科基础课 :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等。 2、专业基础和主干课 : a临床医学方向: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神经精神病学等。 b医学影像学方向 :断层解剖学、成像原理、影像解剖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和影像技术学。
建筑类
城乡规划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以城市物质形态规划为主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理论为核心课程,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并参加若干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具有作为未来规划师和规划高级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和修养。本专业注重规划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训练,注重开放性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2010 年本专业再次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获A 级优秀。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学生通过严谨求实、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修满规定学分,可获工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直至博士学位,或到设计机构、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
电子信息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能跟踪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在微电子、物理电子、光电子和光通信等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工作的人格健全、责任感强、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该专业培养方向为: 信息显示科学与技术、信息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 光纤通信、应用电子技术、新型电子器件与系统、真空电子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