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在科技、教育、交通运输、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信息分析和处理、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校2022年将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这两个类别分别进行招生,具体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等可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详见附件),其中研招网填报系统中的招生人数为学校2021年计划人数,仅供参考。2022年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及我省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专项专用,该专项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由我校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自主确定。
录取工作约在5月初结束。
硕士研究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我校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对于学习成绩和科研情况表现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半年或1年毕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工商管理、翻译、艺术、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金融、社会工作专业学位学费为12000元/学年,其它为8000元/学年。全日制新生入校须住学校学生宿舍,住宿费1000元/学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12000-16000元/学年不等(招生专业目录专业下已对应学费标准),住宿为标准4人间。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现役军人如报考我校,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我校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我校联系。
考生须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对违反我校报考规定、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考试、复试、录取资格!
按照教育部规定,符合下列条件,可以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和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注:我校有部分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请注意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名参加我校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另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6、报名参加我校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另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可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7、报名参加我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另外还须符合以下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我校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请考生务必在报名前详细阅读我校的报考条件,自审合格后再进行网上报名,否则,造成不予复试、不予录取等后果完全由考生自己承担。
2020年华东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培养目标
2020年华东交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2020年华东交通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2020年华东交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为工程建设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某一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具有较强建筑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同时又具有城市设计、景观与室内设计的能力。适合在建筑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建筑装饰和施工等领域,从事设计、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政府、科研院所、教育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重点面向交通土建工程,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建筑、道路与铁道、桥梁、城市轨道工程、隧道与地下建筑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等交叉学科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坚实的专业基础,能在机械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工艺及结构设计与材料科学领域从事科学技术开发、工艺与产品设计、产品加工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以“铁路交通为基础、多方位拓展”为特色,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熟练掌握通信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和通信网络等专业理论和工程技术,具有电子通信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发和通信网络规划、配置及维护的能力;具有从事职业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在通信与信息领域、国防、研究所等部门从事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在科技、教育、交通运输、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信息分析和处理、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