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浙江各专业排位:
1.会计学综合普通类排位2720(需要考660分);
2.英语综合普通类排位2870(需要考659分);
3.人文科学试验班综合普通类排位3138(需要考657分);
4.数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3481(需要考655分);
5.经济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3852(需要考654分);
6.工商管理类综合普通类排位3860(需要考654分);
7.法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4074(需要考653分);
8.西班牙语综合普通类排位4154(需要考652分);
9.计算机类综合普通类排位4442(需要考651分);
10.化学工程与工艺综合普通类排位4350(需要考651分);
11.材料类综合普通类排位4510(需要考651分);
12.化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4524(需要考651分);
13.软件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4693(需要考650分);
14.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4702(需要考650分);
15.新闻传播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4585(需要考650分);
16.公共管理类综合普通类排位4657(需要考650分);
17.建筑类综合普通类排位4760(需要考650分);
18.电子信息类综合普通类排位4646(需要考650分);
19.物理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4869(需要考649分);
20.海洋科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5310(需要考647分);
21.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综合普通类排位5311(需要考647分);
22.航空航天类综合普通类排位5422(需要考647分);
23.药学综合普通类排位5581(需要考646分);
24.生物科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5764(需要考646分);
25.金融学类(中外合作办学)综合中外合作办学排位7950(需要考639分);
26.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综合中外合作办学排位8947(需要考636分);
27.国际商务综合普通类排位11133(需要考631分);
28.金融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5538(需要考622分);
2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16499(需要考620分);
30.会计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7874(需要考617分);
31.汉语言文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8013(需要考617分);
32.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19927(需要考614分);
33.软件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22240(需要考610分);
34.海洋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26104(需要考605分);
35.数字媒体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28078(需要考602分);
36.化学工程与工艺综合普通类排位31714(需要考598分)
2017年厦门大学各专业浙江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浙江 | 会计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60 | 2720 |
英语 | 659 | 2870 |
人文科学试验班 | 657 | 3138 |
数学类 | 655 | 3481 |
经济学类 | 654 | 3852 |
工商管理类 | 654 | 3860 |
法学类 | 653 | 4074 |
西班牙语 | 652 | 4154 |
计算机类 | 651 | 4442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651 | 4350 |
材料类 | 651 | 4510 |
化学类 | 651 | 4524 |
软件工程 | 650 | 4693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50 | 4702 |
新闻传播学类 | 650 | 4585 |
公共管理类 | 650 | 4657 |
建筑类 | 650 | 4760 |
电子信息类 | 650 | 4646 |
物理学类 | 649 | 4869 |
海洋科学类 | 647 | 5310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647 | 5311 |
航空航天类 | 647 | 5422 |
药学 | 646 | 5581 |
生物科学类 | 646 | 5764 |
金融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639 | 7950 |
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 | 636 | 8947 |
国际商务马来西亚分校 | 普通类 | 631 | 11133 |
金融学马来西亚分校 | 622 | 1553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马来西亚分校 | 620 | 16499 |
会计学马来西亚分校 | 617 | 17874 |
汉语言文学马来西亚分校 | 617 | 18013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马来西亚分校 | 614 | 19927 |
软件工程马来西亚分校 | 610 | 22240 |
海洋技术马来西亚分校 | 605 | 26104 |
数字媒体技术马来西亚分校 | 602 | 28078 |
化学工程与工艺马来西亚分校 | 598 | 31714 |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厦门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市场营销与战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综合管理与战略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以及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各职能的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各种企业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各类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未来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所具有各种素质与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企业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该专业还要求学生注重掌握企业竞争实战技巧和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厦门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
厦门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实践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强烈的工程意识和创新创意的思维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能力,能适应国际信息产业发展需要,从事软件系统研发、项目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工程型高级人才和IT行业精英。 主要课程有:微积分、概率统计、离散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导论、需求分析、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平台技术、软件体系结构等。还开设移动计算、大数据处理、嵌入式系统、数据挖掘、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虚拟现实、网络游戏设计、并行计算等方向性选修课程。 毕业生可通过推荐或考试进入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到国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研究生;或到国内外知名IT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相关的科研、研发、管理等工作。
物理学类
物理学
厦门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物理学专业坚持“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首要目标和任务,以改革为动力,以教学科研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根本,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一、二年级强化基础理论学习和实验技能及动手能力培养,三、四年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实际应用,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实习实训教学,实行专门化辅修教育”的专业特色。本专业设半导体物理、光电信息、光电子学、生物物理四个方向。该专业的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应用所学物理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在国内外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或在物理或相关交叉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电路分析原理、物理专业实验、实践技能训练、专门化实验等必修课,还开设物理学史、物理学中的线性空间和线性算子入门、半导体器件物理、基于MATLAB的数值计算方法与其在物理科学问题上的应用、软物质功能材料以及晶体生长、光电子学基础、激光光谱学、激光原理与器件、现代实验技术、专业英语、物理开放性实验、物理综合设计实验、凝聚态物理导论、物理学前沿研讨、演讲技巧、科研创新与创业实践等选修课。
经济学类
经济学
厦门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教育部首批建立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经济学特色专业。目前正向国际化办学方向发展。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专门人才。要求毕业学生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系统掌握现代经济理论,并能熟练运用经济管理和其它应用经济学知识、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熟悉国家经济政策与法规,和国内外商务通用的规则与惯例;知识面较宽,具备对经济问题做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的能力,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毕业生适合于从事政府部门的经济规划与管理,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的经济分析与预测,公司与企事业单位的经营与策划,新闻部门的经济栏目的采访与编辑,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等。作为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该专业每年有 30 — 50% 比例的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来 , 秉承国际化办学思想 , 经济系已与欧美、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一些知名高校经济学系建立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交流关系。 经济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资本论》选读、世界经济概论、经济史、统计学、会计学、西方经济学流派、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
能源动力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厦门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代码:080503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理论部分:在基础教育系列中重点强调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群;大学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社会科学课群。在专业教育系列中重点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工程、核能利用基础等专业平台课群;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专业选修课群等。
相近专业:
核物理 核工程与核技术 核反应堆工程专业 风能与动力工程 南昌大学几所高校开设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光伏材料专业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2.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3.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4.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