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云南各专业排位:
1.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448(需要考587分);
2.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4862(需要考584分);
3.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325(需要考581分);
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普通类排位5325(需要考581分);
5.电子信息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5476(需要考580分);
6.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476(需要考580分);
7.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617(需要考579分);
8.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617(需要考579分);
9.教育技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5789(需要考578分);
10.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789(需要考578分);
1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5789(需要考578分);
12.油气储运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789(需要考578分);
13.工程力学理科普通类排位5789(需要考578分);
14.电子商务理科普通类排位5789(需要考578分);
15.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理科普通类排位5789(需要考578分);
16.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789(需要考578分);
17.机械类(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789(需要考578分);
18.机械类(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789(需要考578分);
1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5930(需要考577分);
20.金融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102(需要考576分);
21.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6102(需要考576分);
22.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6102(需要考576分);
23.制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102(需要考576分);
24.工业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102(需要考576分);
25.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6102(需要考576分);
26.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102(需要考576分);
27.数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102(需要考576分);
28.公共事业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6259(需要考575分);
29.地理科学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259(需要考575分);
30.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普通类排位6434(需要考574分);
31.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法语、日语)理科普通类排位6434(需要考574分);
32.矿业类(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434(需要考574分);
33.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2038(需要考602分);
34.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文科普通类排位2038(需要考602分);
35.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普通类排位2120(需要考601分);
36.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2193(需要考600分);
37.汉语国际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2283(需要考599分);
38.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法语、日语)文科普通类排位2283(需要考599分);
39.社会学类(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社会文科普通类排位2283(需要考599分)
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各专业云南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云南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7 | 4448 |
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 | 584 | 4862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81 | 532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81 |
电子信息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580 | 5476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 | 580 |
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579 | 5617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 579 |
教育技术学 | 578 | 5789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78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78 |
油气储运工程 | 578 |
工程力学 | 578 |
电子商务 | 578 |
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78 |
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578 |
机械类(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 578 |
机械类(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578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77 | 5930 |
金融学 | 576 | 6102 |
自动化 | 576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76 |
制药工程 | 576 |
工业工程 | 576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576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576 |
数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 576 |
公共事业管理 | 575 | 6259 |
地理科学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575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74 | 6434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法语、日语) | 574 |
矿业类(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 | 574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文科 | 602 | 2038 |
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 602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601 | 2120 |
法学 | 600 | 2193 |
汉语国际教育 | 599 | 2283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法语、日语) | 599 |
社会学类(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与社会 | 599 |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向电气工程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等需求,培养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它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综合运用电气领域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专业技能从事与电气工程领域有关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本专业的特点是电气与电子并重,软件与硬件兼备,装置与系统结合,采用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专业面宽、适应性强,具有电气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有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强电、弱电等综合性电气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包括在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领域的综合应用。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电机学、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等。
为满足工程领域实际需求,培养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与电气领域的企业建立人才培养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建立生产实习基地,建有微电网、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电力电子、电机与传动等门类齐全的本科实验室,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多家行业企业如北京四方、武汉理工大学高邮研究院等共同建立了本科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实习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在前沿知识、创新能力、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包括电力系统、电力设计研究院、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电力电子类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船舶海洋、交通运输、汽车制造、材料加工、信息服务部门和政府机关等。毕业生也可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5%以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是首批加入“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成员单位,形成了“校企协同、校校协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电力行业人才培养新格局。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已具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其前身是港口机械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分为起重运输机械设计与制造、流体传统与控制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三个培养方向。培养具备坚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机械系统和部件设计、分析,掌握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专门知识和能力,能从事起重运输机械系统、流体传动及控制系统、模具系统的设计、制造、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港口、机械、汽车、船舶、航运、铁路、矿山、建筑、航空航天、机械质量检测、国防等行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教学、设备养护和管理工作。凡学习成绩优秀或在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中获奖者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生择业面宽、就业率高,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36%。
仪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特色专业;建设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6个校级实践教育基地,为卓越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专业认证,培养了大批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以光学、电子技术、精密机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交叉融合为特色,以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储存、信息利用为主线,培养满足现代社会高技术智能化需求的测量、控制技术以及测控仪器与系统应用方面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国际化交流与竞争意识、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传感检测、电子、控制、机械、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与数据挖掘等方面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能力,建立测量、控制、仪器和系统相互支撑的知识结构,能综合考虑安全、健康、社会、环境、法律、文化等制约因素及相关政策法规完成工程设计开发,具备一定的工程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相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毕业生能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颁发的见习工程师证,为未来几年在各自所工作的领域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或高级管理人才建立了快捷通道。
课程体系涵盖了光学、电子信息技术、精密机械、控制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一直以来,本专业毕业生受到国内外名校、经济发达地区企事业单位的青睐,40%以上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名校深造,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航、哈工大、上海交大等等;大批毕业生进入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武汉光谷等发达地区的新兴电子设备设计制造、测控系统、通讯系统、机械与汽车制造等行业就业,如:华为、上汽、东风汽车、长飞光纤、天马微电子、国家电网、中广核、中航科技等等,主要在光电子、通讯设备、机械、汽车、仪器仪表、航空航天、电力、冶金、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队、质检和计量部门、海关、外企等单位,受到广泛欢迎,就业率将近100%。
能源动力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动力系统的能源转换与利用、节能与环保领域的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学生具备宽广的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等宽厚理论基础、汽车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其主要专业方向有:汽车发动机,新能源汽车。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控制原理与应用、汽车构造、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发动机原理、汽车与发动机制造工艺学、汽车发动机设计、电机学基础、电动汽车设计基础、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等。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汽车及其动力系统设计、新产品研究开发、试验检测、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外语水平,具备中外文学、中外文化、跨文化交际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世界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中华才艺专题、英语口语与交际训练、英汉翻译、教育学、心理学、应用写作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或机构从事汉语或外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中国语言文学相关的工作。
机械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及应用知识,能够从事成型制造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材料成型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教学、产品开发、生产及应用、工艺设计及控制、新技术开发及工程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也可承担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学、材料学和自动化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各类材料成型工艺、模具设计、计算机应用、工程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金属学及热处理、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CAD/CAM基础、测试技术基础。
专业特色课程:现代材料成形技术、高分子材料成形基础、材料成型数值模拟、材料焊接方法、焊接电源技术、焊接结构、材料成型自主设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