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黑龙江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05 | 3140 |
信息安全 | 602 | 3418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602 | |||||
电子信息工程 | 602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601 | 3522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600 | 3636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600 | |||||
信息工程 | 600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598 | 3832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98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98 | |||||
软件工程 | 597 | 3914 | ||||
网络工程 | 597 | |||||
物联网工程 | 597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97 | |||||
自动化 | 596 | 4016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96 |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596 | |||||
空间科学与技术 | 595 | 4104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595 | |||||
少数民族预科班(只招少数民族考生,预科培养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南校区。) | 本科一批B段 | 553 | 9909 |
本专业是密切结合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新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良好,听、说、读、写能力强,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学科前沿知识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空间科学与航天领域。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航天事业,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外语和计算机基础,具备空间信息科学,现代通信理论,空间环境及探测,空间应用与开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能够在航天工程、空间环境、空间探测、空间应用和空间资源开发以及其它相邻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天线、射频电路基础、数值计算方法、微处理器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航天测控技术、航天传感器技术、工程有限元计算、量子力学、卫星工程、嵌入式信号处理实验、航天电子技术基础、空间物理基础、空间探测技术、导航原理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报考空间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学术型研究生,也可在电子通信、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行业的科研院所和工业部门从事研究性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之一,是国家为培养宽口径信息领域高级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引导性目录专业,其专业方向覆盖了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本专业的前身是我校20世纪50年代末设立的信息论专业,是我国最早培养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人才的基地之一。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先进,设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国家级教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培养出科技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王志刚、“神舟”号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总设计师杨宏等在内的一大批人才,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理论实际并重,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发展后劲充足,综合素质高,掌握信息系统及信息技术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及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基础、信息网络理论基础、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光通信技术基础、现代通信系统与技术系列讲座、编码理论基础、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通信网的安全和保密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每年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8%,可在本校或外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主要推荐去向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本领域著名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同时本专业与国外多所知名高校开展各类合作交流项目,学生可以被推荐到相关国外高校攻读通信领域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华为、中兴、大唐等骨干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行商,国防军工行业骨干科研院所以及各类IT 企业,就业地域主要为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各省会中心城市,每年就业率均在98% 以上,在业内拥有很高的声誉和认可度,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国家建设急需专业之一,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一直是我校的优势学科方向,拥有国内高校师资力量雄厚的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师资队伍,拥有电磁场、天线、微波和电磁兼容四个方面最多人才群体。拥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内一流的实验与科研条件。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同时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理论与技术、天线理论与工程、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以及电波传播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涉及无线系统射频信息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射频电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软件技术基础、数学物理方法、微波技术基础、天线原理、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通信原理、电波工程、微波电子线路、微波网络、天线CAD、射频识别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必修课程及30多门选修课程。
毕业去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考取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专业的研究生,保送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研究生的比例较高,近五年的上研率40%以上。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科研院所、工业部门和管理部门,从事与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等技术、教学及管理工作。就业率达98%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教育部在全国建设的10 个通信工程第二类特色专业(即紧缺人才专业)之一,也是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之一。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先进,设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以及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与华为、中兴等国内知名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有紧密合作关系,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历年来网上排名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茅。突出的研究成果有:我国第一个流星余迹通信系统、我国第一套毫米波通信设备、我国第一台共享存储式ATM 交换机等,2003 年主持制定了无线局域网WAPI国家标准,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和国内影响。图像压缩系统在嫦娥探月工程中成功地完成了对月观测图像的压缩任务。参与研制了高清晰度电视传输系统。目前在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编码与信息传输、图像与视频压缩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培养目标:
培养通信技术领域高级研究开发型人才,强调“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培养学生掌握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可从事通信理论、通信网络、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营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及设计、射频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通信网络理论基础、网络与交换、无线通信系统、光通信技术基础、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现代通信系统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每年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8%,其中的25% 推荐到外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主要推荐去向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本领域著名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同时本专业与国外多所知名高校开展各类合作交流项目,学生可以被推荐到相关国外高校攻读通信领域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华为、中兴、大唐等骨干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行商,国防军工行业骨干科研院所以及各类IT 企业,就业地域主要为北京、上海以及各省会中心城市,每年就业率均在98% 以上,在业内拥有很高的声誉和认可度,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教育部为适应信息技术学科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于2003年新设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我校基于首批设立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内首批建立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目前本专业为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第二类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属于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基础上,历经13年的建设和发展,本专业已形成师资梯队合理,办学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教学、科研环境优越,基础坚实,师资力量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教学和科研中为国家作出较大贡献,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集成电路及各类集成电子系统设计人才培养为目标,重基础,宽口径,强素质,注重个性发展,培养数理基础扎实,外语基础良好,熟悉电子线路、计算机、信号处理、通信等相关电子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及集成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工具,能在集成电路及集成系统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具有开拓创新意识与潜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型与工程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学科基础课: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射频电路基础、通信系统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专业特色课:半导体物理导论、双极型器件物理、场效应器件物理、硬件描述语言、集成电路EDA技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电路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与SoC设计、射频识别技术理论与实践、大规模可编程器件技术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就业领域宽,既可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工作,也可从事其它电子信息科学基础领域或新型交叉学科的工作。近年来有5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考取(或保送)著名高校硕士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就业单位涵盖了我国各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领域骨干企业。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年份 | 省份 | 科类 | 类别 | 层次 | 计划数 |
---|---|---|---|---|---|
2020 | 黑龙江 | 理工 | 普通类 | 本科 | 87 |
年份 | 省份 | 科类 | 类别 | 专业 | 层次 | 计划数 |
---|---|---|---|---|---|---|
2020 | 黑龙江 | 理工 | 普通类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54 |
2020 | 黑龙江 | 理工 | 普通类 | 计算机类 | 本科 | 25 |
2020 | 黑龙江 | 理工 | 普通类 | 自动化类 (智能制造及智能测控) | 本科 | 8 |
2020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专业招生计划-黑龙江招生计划概况-理工高校专项
2020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
201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
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黑龙江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94理科最低位次为3031。2020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黑龙江理科最低分数线为627理科最低位次为3150。2021年黑龙江理科录取分数线及黑龙江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黑龙江
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班)、人工智能(图灵AI科学实验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基础拔尖基地))(新工科一流人才引领计划创新实验班)、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教改班)、电子信息工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空间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8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8分,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8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8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21分,空间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21分,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21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21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自动化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封装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27分,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空间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少数民族预科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3分,空间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5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5分,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6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