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山东 | 工科试验班(钱学森班)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57 | 1376 |
工科试验班(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 | 656 | 1457 | ||||
电气类 | 654 | 1755 | ||||
医学试验班(侯宗濂班) | 653 | 1832 | ||||
自动化类(自动化) | 653 | 1879 | ||||
会计学(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入校后需一次缴纳课本费等3.9万元) | 653 | 1818 | ||||
理科试验班(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实验班)) | 652 | 1993 | ||||
理科试验班(物理,应用物理学) | 652 | 1977 | ||||
物理学类 | 650 | 2145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 649 | 2274 | ||||
经济学类 | 649 | 2350 | ||||
数学类 | 649 | 2267 | ||||
软件工程 | 648 | 2395 | ||||
电子信息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 | 647 | 2556 | ||||
生物医学工程类 | 647 | 2644 | ||||
临床医学类(“5+3”规培) | 647 | 2634 | ||||
公共管理类 | 645 | 2876 | ||||
工科试验班(机类) | 644 | 3049 | ||||
法医学 | 607 | 13614 | ||||
护理学 | 595 | 19722 | ||||
文科试验班类(分流专业见招生章程) | 文科 | 604 | 1323 | |||
外国语言文学类(分流专业见招生章程) | 604 | 1345 |
护理学(四年制)
护理学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属医学领域一级学科。
我校护理学专业创建于1986年,198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高等护理教育本科生,是国内最早开展护理本科教育的院系之一。1994年获得“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项目(POHNED)”硕士研究生班承办权。1998年和2011年分别被授予护理学硕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授权点,2015年获批临床护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已具备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及留学生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同时也是华夏高等护理教育联盟发起单位之一,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会护理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卫计委护士注册考试命题基地,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指导护理对象认识人体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对其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发展潜力;能够在各级医院、健康保健单位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社区健康服务、预防保健等工作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
师资条件:护理系现有教师共3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6人,讲师11人,助教4,教辅人员4人,职员1人。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绝大多数教师博士毕业并有国外进修学习背景及学科交叉背景。多名教师在护理学术团体中任职。同时兼任国内外多种护理杂志,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Nursing Education in Practice Nursing等的编委工作, 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并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
教学条件:护理学系现有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先后主编及副主编全国护理规划教材26本,参编教材80余本,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实践条件和实完善训基地,其中陕西省护理学教学示范中心、三级甲等附属教学医院和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为学生的护理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培养特色:该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护理学理念,采取小班精英式互动教学,注重学生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与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就业及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毕业去向:毕业生能够在各级各类医院、保健单位、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护理教学单位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护理教学、护理研究等工作。我校护理学专业毕业生近60%推荐免试或考取研究生,约10%出国深造,其他学生多在国内知名三级甲等医院,如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各附属医院等从事护理研究、护理管理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在护理院校从事护理教学工作。
学制与学位:该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医学/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系统地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 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器械、医疗卫生等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 开发、服务、管理和教育等工作或攻读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生物医学 与工程科学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医学仪器、生物医 学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严格的科学实验、技术研发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掌 握工程技术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掌握一定的生理学和医学知识;
3.掌握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生物医学信息检测及处理的基本理论 和分析方法、生物医学材料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等;
4.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前沿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5.了解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和相关法规;
6.具有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7.具有外文文献的检索、阅读与翻译能力,具有科技外语写作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医学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医学基础、工程生理学、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生物医学传感器、现 代医学仪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生物医学光学、生物力学、生物医用材料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生产实习、临床见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课外科研训练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计算机技术实验、生理学实验、医学仪器实验、生物医学 传感实验、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验。
修业年限:五年/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该专业成立于1994年,一直承担着经济与金融学院及学校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具有经济学学士、硕士授予权,是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旨在培养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适合从事综合经济管理、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理论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师资条件:现有教师20 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的教师1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经济学系教师近年来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承担了10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6项省部级课题,获得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
培养特色: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型经济学人才;在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倡导先进性和科学性互相结合、现实性和前瞻性互相统一的原则;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力求充分反映21世纪对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的要求。
毕业去向:近40%本科生保送及考取研究生,约4%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就业领域主要为政府管理部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工商企业、中外咨询机构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 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 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要求。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 能力和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具有职业道德和爱国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本专 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职业安全意识;
3.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其他自然科学 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 以及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5.具有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 开发能力;
6.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7.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 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主干学科: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运动现象与规律、热运动现象与规律、电磁和光现象与规律、物质微观结 构和量子现象与规律、凝聚态物质结构及性质、时空结构、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力学(68学时)、热学(51学时)、电磁学(51学时)、光学(51学时)、近代物理(51学 时)、原子核物理(68学时)、理论力学(51学时)、电动力学(51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51 学时)、量子力学(68学时)、固体物理学(85学时)、数学物理方法(68学时)。
示例二:力学(54学时)、热学(54学时)、电磁学(72学时)、光学(72学时)、原子物理学(54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72学时)、电动力学 (72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固体物理学(72学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72学时)。
示例三:力学(64学时)、热学(56学时)、电磁学(64学时)、光学(64学时)、原子物理学(56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64学时)、电动力学 (64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计算物理基础(32学时)、固体物理学(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性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专业方向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创建最早的自动化专业之一,是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二级学科系统工程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名列全国第二。本专业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采用自动化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丰富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能在自动化及IT领域起引领作用,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创新性人才。该专业为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及学分,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办学条件:拥有专职教师76人,其中教授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千人计划学者3人、长江特聘教授1人、长江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全系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环境,下设5个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所、综合自动化研究所、自动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控制理论与工程研究所。
培养特色:将课程体系划分为通识课程、电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五部分。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院的“信息新蕾”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学校的各种科技竞赛,教学科研互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主要的专业主干课程有: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建模、运筹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检测技术基础、运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与应用。
毕业去向:半数以上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研究生,部分毕业生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就业范围宽广,可从业于工业自动化、信息工程、航空航天、智能交通等新兴技术领域,既可到相关科研院所和国家机关,也可到西门子、ABB、罗克韦尔、华为、中兴、百度等国际化大公司,广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胡德文教授等一批优秀的知名专家学者。
法医学(五年)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法医学是以医学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也是面向法学的社会科学,又是沟通法学与医学两个学科门类的桥梁学科。在“依法治国”实践中,法医学为侦查、审判以及医疗纠纷、灾害事故鉴定提供科学证据。
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科由我国著名法医学家胡炳蔚、刘明俊教授于1953年创建,是国内最早创建法医学本科专业的6个单位之一,为法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是我国唯一的法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1996年率先成立全国首家法医学院,1999年被批准建立我国唯一的卫生部与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共建法医学重点实验室,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我国第一家法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目前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同类专业排行第一。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掌握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备扎实的法医学系统理论与实践技能,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与法医学相关的法律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初步具有法医学鉴定、科研能力和一定发展潜力的高级法医学专门人才。
师资条件:拥有一支出色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现有法医学专任教授、副教授1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兼职)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专兼职博士生导师16名,外聘国内外客座、兼职教授8名。国际知名刑侦专家李昌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耀(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原主任)均在我院招收博士生。
教学条件:为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法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与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共建法医学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法医学重点实验室、“法医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
培养特色:该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采用国际通行的临床医学后教育模式,前期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完全一致,后期强化法医学实践教学环节,理论与案例教学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案件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未来提升空间。
毕业去向: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本学科已成为我国法医学领域领军学科和高级法医人才成长的摇篮,培养的学生质量和数量均名列国内同类学科前茅。毕业生中近50%保送或考取研究生,少数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保险行业及高等院校从事法医学鉴定、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我校法医学专业培养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全国模范检察官”顾晓生、“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邓亚军、著名法医学专家王雪梅等一批杰出校友,毕业生深受公、检、法等用人单位的青睐。
西安交通大学2019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外国语言文学类(文,英语、法语、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7分,经济学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经济统计学、电子商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42分,工科试验班(人
西安交通大学2020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外国语言文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9分,会计学(ACCA)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5分,工科试验班(能源智能制造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6分,工科试验班(大数据管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56分,工科试验
西安交通大学2021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外国语言文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28分,文科试验班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33分,工科试验班(能源智能制造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37分,工科试验班(经管)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37分,会计学(ACCA)综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各省招生录取分数线山东省
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分专业招生计划-山东省会计学
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分专业招生计划-山东省表中数字为计划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以各省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分专业招生计划-山东省会计学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分专业招生计划-山东省表中数字为计划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以各省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17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0分,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0分,
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护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5分,文科试验班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04分,外国语言文学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04分,法医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7分,工科试验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44分,公共管理类理科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