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校将采用材料审核方式对考生进行复试。考生须将以下材料在2018年10月15日前寄送至各招生学院(部),逾期未寄送材料者视为自动放弃2019年免试攻读教育硕士报考资格。材料具体要求:(1)《东北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申请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审批表》(附件1)。仔细填写、核对表格内容无误后,本人亲笔签字,由任教学校负责人填写任教是否合格的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2)一份3000字左右的任教工作总结及研究计划报告。说明任教期间的工作心得,以及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的拟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3)在本科学习期间和工作期间获得的各类获奖证书或发表的学
二、招生专业及要求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考专业,一般应与本科毕业专业相同,且入学后不允许调换专业。如需跨专业报考,则报考专业应与现工作岗位(任教课程)相关,且需工作单位同意,单位意见须在《东北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申请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审批表》(附件1)中注明。跨专业考生须到我校参加加试,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请咨询相关学院(部)。加试、复试均合格方能录取;加试不合格,则本次报考不成功,需明年重新报考。如考生有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在校辅修二学位或二学历证书,经招生学院(部)审核合格后可免到校加试。教育硕士专业领域
(3)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3)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一、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低不少于2年,长不超过6年。
2.学习与研究计划与导师协商,拟定学习与研究计划,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完成学习与研究计划电子版的提交,同时将纸质材料于集中学习时提交各培养单位备案。
1.师生互选取得研究生学籍后一个月内须在网上完成师生互选工作。
三、相关培养环节1.师生互选取得研究生学籍后一个月内须在网上完成师生互选工作。2.学习与研究计划与导师协商,拟定学习与研究计划,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完成学习与研究计划电子版的提交,同时将纸质材料于集中学习时提交各培养单位备案。3.学位论文论文开题报告须在集中学习结束前完成。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和教材分析等形式,不少于20000字。学位论文答辩分三次进行,分别为上半年答辩、暑期答辩和下半年答辩,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合适时间申请论文答辩。各培养单位联系方式一览表培养单位联系人办公电话培养单位联系人办公电话数学与统计学院吴双8509
二、课程学习课程学习低学分(含实践档案袋)为34学分。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6门)、公共选修课(5门中选1门,外国语学院的学生选2门)、专业必修课(4门)和专业选修课(2门)四种类型,共计13门课。其中,公共必修课(外国语和政治除外)和专业必修课采取网络+集中的方式进行授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只采取网络学习的方式。网络授课在入学后的第一、二学期进行。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和各培养单位强制选课,公共选修课由学生自选。所有课程考试将在2019年7月集中返校学习时进行。其中,公共必修课除外国语为限时闭卷考试外,其他课程均为限时开卷考
3.学位论文论文开题报告须在集中学习结束前完成。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和教材分析等形式,不少于20000字。学位论文答辩分三次进行,分别为上半年答辩、暑期答辩和下半年答辩,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合适时间申请论文答辩。各培养单位联系方式一览表培养单位联系人办公电话培养单位联系人办公电话数学与统计学院吴双85099763政法学院杨海燕84536466文学院孙茂东85098572音乐学院佟贺84526262外国语学院张洋85099181体育学院吴娟85099879物理学院宋博骞85099666美术学院孙荣凯84537613化学学院徐笑悦8509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