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基础模块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社会的特征。
考试要求:了解通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考试内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社会的特征。
考试要求:了解通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2.计算机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数位进制、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计算机系统安全、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数位进制、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计算机系统安全、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考试要求:
(1)了解计算机发展简史。
(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
(3)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4)掌握计算机病毒的一般防治办法。
(5)了解我国有关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安全的法律法规。
3.Windows操作系统
考试内容: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新建、复制、粘贴、剪切、更名)。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新建、复制、粘贴、剪切、更名)。
考试要求:
(1)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
(2)掌握对文件、文件夹的操作方法。
4.网络应用
考试内容:网络的基本概念、利用域名访问网站、网络信息搜索、网络资源的下载与保存、电子邮件服务、网瘾问题。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网络的基本概念、利用域名访问网站、网络信息搜索、网络资源的下载与保存、电子邮件服务、网瘾问题。
考试要求:
(1)掌握网络、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2)熟悉一种浏览器,能用这种浏览器进行网页浏览,可在网上进行信息搜索及下载。
(3)掌握创建新邮件、发送邮件、接收邮件、保存邮件的方法。
(4)了解网瘾的危害。
(二)数学模块
1.集合、简易逻辑
考试内容:集合、元素及其关系、空集、集合表示法、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之间的运算。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集合、元素及其关系、空集、集合表示法、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之间的运算。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2)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不等式
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区间的概念、一元二次不等式。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区间的概念、一元二次不等式。
考试要求:
(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区间的概念。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函数
考试内容:指数的概念、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指数的概念、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考试要求: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考试内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奇偶性、单调性。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奇偶性、单调性。
考试要求:
(1)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2)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3)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三角函数
考试内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α+cos2α=1,sinα/cosα=tanα,tanαcotα=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函数;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α+cos2α=1,sinα/cosα=tanα,tanαcotα=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函数;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考试要求: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小正周期的意义。
(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数列
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考试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7.逻辑
考试内容:逻辑代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能够应用逻辑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判断。
考试内容:逻辑代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能够应用逻辑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判断。
考试内容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普通高中类型考生(现代学徒制)文化素质考试的命题依据粤教考函〔2018〕7号文要求,参考当年高考大纲,以综合能力测试为主,其内容涵盖语言应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采集和应用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职业道德基本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本知识、人际交往基本常识等。考试具体要求如下:1.语言应用:主要考察文化基础知识、汉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2
考试内容围绕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语文学习目标,分别从语文基础、综合常识、阅读理解和写作4个方面组试内容,每个方面又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内容。考试内容和要求能力层级类别细目识记理解分析评价运用语文基础(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5)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考试内容围绕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语文学习目标,分别从语文基础、综合常识、阅读理解和写作4个方面组试内容,每个方面又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内容。考试内容和要求能力层级类别细目识记理解分析评价运用语文基础(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5)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考试内容围绕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语文学习目标,分别从语文基础、综合常识、阅读理解和写作4个方面组试内容,每个方面又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内容。考试内容和要求能力层级类别细目识记理解分析评价运用语文基础(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5)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考试内容与要求根据文史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职学生文史学科学业考试包括下列三个能力层级:识记:了解并记忆学过的文史知识和学习材料,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如认读、书写汉字,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背诵、默写规定的篇章等。理解:掌握并领会所学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意义,能作正确的解释、说明或推断。如领会语句的含义,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等。运用: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新的语文实践中
考试内容围绕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语文学习目标,分别从语文基础、综合常识、阅读理解和写作4个方面组试内容,每个方面又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内容。考试内容和要求能力层级类别细目识记理解分析评价运用语文基础(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5)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
考试内容围绕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语文学习目标,分别从语文基础、综合常识、阅读理解和写作4个方面组试内容,每个方面又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内容。考试内容和要求能力层级类别细目识记理解分析评价运用文史基础(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5)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考试内容与要求根据文史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职学生文史学科学业考试包括下列三个能力层级:识记:了解并记忆学过的文史知识和学习材料,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如认读、书写汉字,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背诵、默写规定的篇章等。理解:掌握并领会所学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意义,能作正确的解释、说明或推断。如领会语句的含义,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等。运用: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新的语文实践中
考试内容(一)计算机基础模块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社会的特征。考试要求:了解通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作用。考试内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社会的特征。考试要求:了解通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作用。2.计算机基础知识考试内容: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数位进制、计算机硬件系
考试内容与要求根据文史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职学生文史学科学业考试包括下列三个能力层级:识记:了解并记忆学过的文史知识和学习材料,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如认读、书写汉字,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背诵、默写经典的诗文篇章等。理解:掌握并领会所学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意义,能作正确的解释、说明或推断。如领会语句的含义,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等。运用: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新的语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