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南大学天津各专业排位:
1.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普通类排位8301(需要考581分);
2.海洋工程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8531(需要考579分);
3.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8778(需要考577分);
4.金融学理科普通类排位8904(需要考576分);
5.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016(需要考575分);
6.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016(需要考575分);
7.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123(需要考574分);
8.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9231(需要考573分);
9.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231(需要考573分);
10.土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231(需要考573分);
11.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231(需要考573分);
12.海洋资源与环境理科普通类排位9350(需要考572分);
13.软件工程(NIIT)理科普通类排位9350(需要考572分);
1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602(需要考570分);
15.海洋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602(需要考570分);
16.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9735(需要考569分);
17.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9735(需要考569分);
18.风景园林理科普通类排位9735(需要考569分);
19.园林理科普通类排位9860(需要考568分);
20.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9860(需要考568分);
21.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理科中外合作办学排位10618(需要考562分);
22.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0885(需要考560分);
23.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0885(需要考560分);
24.地理科学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理科中外合作办学排位11886(需要考552分);
25.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808(需要考584分);
26.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传播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856(需要考583分);
27.思想政治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2182(需要考576分);
28.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文科普通类排位2182(需要考576分);
29.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商务英语)文科普通类排位2232(需要考575分);
30.公共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行政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2705(需要考566分);
31.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会展经济与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3194(需要考556分);
32.地理科学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文科中外合作办学排位3392(需要考552分);
33.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3603(需要考548分)
2018年海南大学各专业天津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天津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1 | 8301 |
| 海洋工程与技术 | 579 | 8531 |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 | 577 | 8778 |
| 金融学 | 576 | 8904 |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575 | 9016 |
| 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575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软件工程) | 574 | 9123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73 | 9231 |
|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573 |
| 土木工程 | 573 |
| 药学 | 573 |
| 海洋资源与环境 | 572 | 9350 |
| 软件工程(NIIT) | 572 |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 | 570 | 9602 |
| 海洋科学 | 570 |
| 自动化 | 569 | 9735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569 |
| 风景园林 | 569 |
| 园林 | 568 | 9860 |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568 |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62 | 10618 |
| 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 | 普通类 | 560 | 10885 |
| 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会展经济与管理) | 560 |
| 地理科学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52 | 11886 |
| 法学 | 文科 | 普通类 | 584 | 1808 |
| 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传播学) | 583 | 1856 |
| 思想政治教育 | 576 | 2182 |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 | 576 |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商务英语) | 575 | 2232 |
| 公共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行政管理) | 566 | 2705 |
| 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会展经济与管理) | 556 | 3194 |
| 地理科学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52 | 3392 |
| 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 | 普通类 | 548 | 3603 |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一、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立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发展需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道器并举的培养理念,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国际化为特点,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拥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创新意识强、实干精神强、适应能力强,能够在工商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主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经济法、程序设计、宏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公司治理、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商务与经济统计、商务数据分析、管理信息系统、计量经济学、工商管理研究方法、自由贸易港概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创业管理、运营管理等。 三、就业方向及发展前景 本专业本科毕业生方向包括:升学(含研究生推免)、出国留学及创业、就业。 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既可以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公务员)、行业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大中型工商企业、跨国企业等领域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从事工商管理学术研究。
海洋工程类
海洋工程与技术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 专业背景 海南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系成立于2015年,是根据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海南省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应运而生、也是海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特色本科专业。近年来,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快速启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方针的实施,海南省的海洋经济产业更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对海洋工程学科的人才需求越发迫切。海洋工程与技术系也主动调整了学科发展方向,依托“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融入海南大学三个一流学科群之一的“南海海洋资源利用”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 此外,2020年国家级跨学科交叉“热带海洋工程与技术”新工科的成功立项及顺利启动,也为海洋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本科专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海洋工程与技术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能在国家和地方从事海洋工程结构物规划、设计、管理和教育以及港口与航道工程、海洋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 主要课程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工程制图等。 专业课程:海洋工程环境、海洋建筑物、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物理海洋、水工混凝土结构原理、水工钢结构原理、工程水文学、海岸动力地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 就业范围 毕业生到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洋局、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
金融学类
金融学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金融学专业坚持“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导向,培养系统掌握金融知识和金融理论,具备金融实务专业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优秀综合素质服务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保险学、金融英语、投资学、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
海洋科学类
海洋科学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国家实行海洋强国战略,南海首当其冲。丰富的海洋生物与矿产资源、独特的热带生态系统独具特色。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国际休闲旅游中心以及全球深远海研究中心的策略均需要大批海洋高层次人才的有力支撑。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为海南省一流本科专业,依托海南大学部省合建、“双一流”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流科研平台建设,以“经略南海、国内一流、国际前沿”为专业定位,服务国家热带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事业。专业以海洋生物学与海洋化学为拳头方向,物理海洋学与海洋地质学为支撑,聚焦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等热带海洋特色生态系统。专业设有热带海洋生物学与生态修复、全球变化下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南岛近岸水动力过程及其生态效应、南海大陆架沉积地质学等重要方向,服务热带生物医药、生态安全、资源增殖、碳汇交易、能源矿产等领域。 培养目标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以国家战略和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宽口径培养,在夯实高等数理化知识的基础上,设置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物理海洋、海洋地质四个培养方向,搭配学科前沿讲座、创新创业特色课程以及不同层次的野外实习,实行本科全程导师制,实现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与前沿进展、知识学习与科研素养培育等在培养过程中的深度融合。通过本科四年学习,学生将具有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海洋监测与管理等方面所需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同时拥有正确的海洋观、广阔的海洋视野及优秀的实操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1)具备良好的科学与文化修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积极的创新思维能力; (2)具备正确的海洋观以及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理念,扎实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储备和优秀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3)掌握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物理海洋、海洋地质学相关理论知识,具有海洋基础生物学、海洋化学等方面的实验技能,以及开展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监测、从事海洋相关研究与分析工作的实践技能。 (4)了解海洋科学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具备较强的再学习与一定的科研协作能力。 主修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生物学、流体力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态学、海藻学、海洋浮游生物学、鱼类学、海洋底栖生物学、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学、海洋调查与监测技术、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增养殖学、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等。 专业实习实践课程:海洋科学认知实习、热带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实习、近海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实习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家与地方涉海行政管理部门、涉海科研院所、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海洋保护区等行政和事业单位从事涉海业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海洋高新技术、海洋旅游观光和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行业或领域从事技术研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此外,可以继续攻读海洋科学、生命科学、环境与生态科学以及海洋管理等学科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发展情况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5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97%,45岁以下教师占82.5%;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近3年教师获省级以上奖励10人次;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指导本科生获“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奖励20项,省级奖励26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 自2007年以来培养毕业生606人,60%以上在海洋科学领域攻读硕士学位或海洋相关行业工作,为推动我国尤其是海南海洋科技发展做出贡献。2018-2021年,毕业生升学率平均41.8%,80%以上被985高校或中国科学院录取;就业率为85.4%。2018-2021年学生网上评教对本专业评价平均93.05分。对58名本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表明,毕业生对本专业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满意率依次分别为96.8%、93.5%、96.2%和94.8%。 本专业毕业生政治素质高,职业素养好,业务能力强。对12个主要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表明,本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单位发挥“很大”作用的占100%;在职业道德、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等10项评价指标中评为“好”以上的占95.2%,综合评价为“非常满意”的占95.8%。 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学实习采样 学生出海实习进行气象参数观测 海洋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轻潜》课程 海洋科学专业研究生进行珊瑚移植苗圃监测 海洋文化创意设计课程学生作品
海洋科学类
海洋资源与环境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海洋资源与环境(070703T)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胜任生物资源增殖与养护、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监测评价、海洋与渔业管理等岗位,或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具备良好的科学与文化修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积极的创新思维能力; (2)具备正确的海洋观以及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理念,扎实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储备和优秀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3)掌握海洋学、海洋生物资源生物学、生态学、海洋环境变动等相关原理,具有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增殖、海洋与渔业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4)了解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专业特色与竞争优势 海南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隶属于海洋科学一级学科下的特色专业。该专业依托海南丰富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以促进南海南海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目标,聚焦水产资源生态增养殖、现代海洋牧场理论与技术、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重点方向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本科培养具有正确的海洋观以及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理念、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的优秀海洋领域人才。 四、主修课程 理论课:普通动物学,水生生物学,海洋学导论,鱼类学,海洋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增殖资源学, 生物资源评估,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 实验课:水生生物学实验、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学实验、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增殖资源学实验、鱼类学实验、地理信息系统上机。 实习课:海洋学实习、热带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实习、水域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实习、海洋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实习。 特色选修课:不仅包括海洋遥感、轻潜等实用性强的课程,同时也包括海洋法与渔业法规、岛礁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海洋文化创意设计等人文社科类课程,与自然科学类课程相辅相成,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 课程设置特点:注重理论课程的系统性,突出热带特色课程,强化实验、实习教学环节,培养熟悉热带海洋资源环境特点/知识储备全面、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海南乃至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 (1)针对热带最具特色的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设置了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学理论课、实验课及实地调查实习课,让学生系统掌握上述典型生态系统的生物区系和环境特点,同时通过实验实习配套环节强化学生的理论认知与调查实践能力。 (2)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重点是夯实学生在水域环境监测与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培养其出色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本专业尤其注重完善的课程设置体系建设以及理论-实验-实习的无缝衔接与有机融合:开设海洋学导论、环境生物学、海洋生态学、资源学、生物资源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价(理论课与实验)、生物资源调查技术系列理论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海洋学实习、水域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实习、海洋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实习,使学生将所有的理论知识在实海调查中活学活用,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五、就业方向与发展前景 毕业生可到海洋、渔业、环境等相关事业单位和涉海企业单位从事管理、研发、应用等工作。优秀学生可继续攻读海洋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进入涉海院校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2018级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海洋学实习 2018级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进行气象参数观测 2018级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进行海洋沉积物样品采集 2018级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学习海流计的使用 实习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使用多参数水质监测仪
自动化类
自动化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专业优势 海南大学自动化专业于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于2013年开办,至今已培养4届约200名毕业生,服务于国内外区域经济相关行业。本专业立足于海南省“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高端装备与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在习近平总书记“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结合航天、深海、热带智慧农业、智慧海南等海南战略需求,打造“自贸港”和“新工科”背景下特色优势专业,建成国内一流、辐射东南亚、服务一带一路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 2、师资队伍 本专业共有教师22人,教授6人(占27%),副教授7人(占32%),拥有博士学位者10人(占45%),其中海南省领军人才2名,海南省拔尖人才4人,海南省其他类高层次人才6人。通过教学改革、教学团队、课程与教材等内涵式的建设促进本专业的教学工作,涌现出教育部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1人、海南省教学能手1人、海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获奖者1人。近5年共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海南省教学改革项目2项,海南大学教学成果奖1项。 3、培养目标 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控制科学知识基础、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技能、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具备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与国际视野,能在系统控制、信息处理和相关交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工程应用、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主要课程 基本电路理论、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系统、嵌入式系统与接口技术、数据结构、模式识别导论、运筹学、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现代控制理论、运动控制系统。 5、实验实践条件 本专业拥有机械制图室、虚拟仿真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智能机器人装备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嵌入式物联网创新实验室、模拟电子实验室、数字电子实验室、先进控制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等实验场所共计约3000 m2,此外,与海南省内外多家企业如海南美亚电缆有限公司、海南晓晨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省气象台等联合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可充分保障本专业实验、实践的顺利开展。 6、就业情况 近三年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6%,就业行业分布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和高等院校等部门,近3年的平均升学率为21.6%,升学高校为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流高校。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在政府机关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就业,有部分有实力的学生自主创业。 7、授予学位 本专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