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各学院需把参加复试考生名单(包括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初试各科成绩、复试专业等信息)在学院网站上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

2、复试工作安排复试安排在2018年5月12日至5月13日进行,由一级学科博士点所属学院组织完成。各学院将各学科复试工作安排及其实施细则公布在本学院网上,供考生查阅复试安排在2018年5月12日至5月13日进行,由一级学科博士点所属学院组织完成。各学院将各学科复试工作安排及其实施细则公布在本学院网上,供考生查阅

三、复试工作安排复试包括笔试、面试和加试组成,复试各项工作由各学院组织安排,并于2015年3月28日至4月3日内完成。复试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由各学院自行安排。1、复试名单的确定(1)第一志愿考生:各学科、专业按照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和本专业的招生计划(减去推免生人数)确定本学科、专业进入复试考生名单,并保证通知到符合复试条件的每位考生(网上公布名单和电话通知)。(2)调剂考生:第一志愿上线生源不足的学科、专业,可通过调剂系统进行调剂,并通过调剂系统向考生发复试通知。调剂需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考生调

三、复试工作安排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复试所有工作由各学院组织安排,并于2014年4月11日前完成。复试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由各学院自行安排。1、复试名单(1)第一志愿考生:各学科、专业按照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确定本学科、专业进入复试考生名单,并保证通知到符合复试条件的每位考生(网上公布名单和电话通知)。(2)调剂考生:对第一志愿上线生源不足的学科、专业,可通过调剂系统进行调剂,并通过调剂系统向考生发复试通知。调剂需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调剂基本条件”执行,且需符合我校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

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不考数学的不能调剂到考数学的专业。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农)、自命题数学、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等可互调。英语一(201)、英语二(204)可互调。不考数学的不能调剂到考数学的专业。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农)、自命题数学、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等可互调。英语一(201)、英语二(204)可互调。不考数学的不能调剂到考数学的专业。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农)、自命题数学、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等可互调。英语一(201)、英语二(204)可互调。不考数学的不能调剂

3、各学院成立院级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各学院院长担任,成员由学院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各学位点负责人、学院党组织负责纪检工作的领导、1-2名专家组成。各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1)根据学校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办法,研究制定本单位的复试工作实施细则,并负责本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具体实施;(2)组织成立各学科(专业)复试工作小组,确定复试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并指导复试工作小组进行相应的复试工作;(3)确定复试名单;(4)确定考生面试的具体内容、评分标准、程序,并具体组织实施;(5)做好本单位的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及同等学力考生加

三、复试工作安排1、复试时间与地点:复试工作安排在3月28日---4月4日进行。复试的具体时间、地点由各学院自行安排。各学院复试工作的具体安排请于3月26日前报研究生处备案。复试的具体时间、地点、要求由学院负责通知到考生本人。2、复试名单的确定(1)第一志愿上线考生:各学科、专业按照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和本专业的招生计划(减去推免生人数)确定本学科、专业进入复试考生名单,并保证通知到符合本专业复试条件的每位考生(网上公布名单和电话通知)。对于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多于录取人数的专业,请各学院做好富余生源

一、复试工作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科学选拔、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确保质量”的原则。1、坚持复试的科学性。积极采用综合性、多元化的考察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使拔尖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复试过程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操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3、全面考查,有所侧重。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衡量的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核,加强对思想政治素质及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考核。4、成绩量化,或具有可比性。业务课及综合素质考

一、复试工作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科学选拔、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确保质量”的原则。1、坚持复试的科学性。积极采用综合性、多元化的考察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使拔尖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复试过程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操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3、全面考查,有所侧重。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衡量的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核,加强对思想政治素质及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考核。4、成绩量化,或具有可比性。业务课及综合素质考

一、复试工作原则1、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科学选拔、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确保质量”的原则。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确保复试过程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3、全面考查,有所侧重。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衡量的基础上,重点对考生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核,加强对思想政治素质及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考核。4、业务课及综合素质考核须有量化结果;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健康状况等不能量化的方面要做到可比较和可判别,并有明确结论。5、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排复试环节,保证复试有序规范进行。6、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