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内容
1.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中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
3.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中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
(二)考试要求
1.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已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会求出指定的某一项;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列的前几项,能够通过观察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2.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
3.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
4.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前项和公式解题;灵活运用数列的公式解应用问题。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入贯彻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入贯彻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部分数列(一)考试内容1.数列的概念。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中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3.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中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二)考试要求1.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会求出指定的某一项;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列的前几项,能够通过观察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2.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3.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一
第五部分数列(一)考试内容1.数列的概念。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中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3.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中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二)考试要求1.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会求出指定的某一项;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列的前几项,能够通过观察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2.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3.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一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代数式】【代数式】【代数式】(一)考试内容1.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法,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2.方程与不等式,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实数的大小,不等式的性质,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考试要求1.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法,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掌握集合的交、并、补运算。2.掌握充分条件、必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代数式】【代数式】【代数式】(一)考试内容1.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法,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2.方程与不等式,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实数的大小,不等式的性质,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考试要求1.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法,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掌握集合的交、并、补运算。2.掌握充分条件、必
第四部分三角函数(一)考试内容1.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2.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3.三角函数诱导公式。4.三角函数(正弦和余弦)的图象和性质;正弦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6.和角公式,倍角公式。7.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二)考试要求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任意角三
第六部分复数(一)考试内容1.虚数单位、复数、虚数、纯虚数、复数相等和共轭复数的概念。2.复数的向量表示。3.复数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的运算法则。4.复数的代数形式、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的互化。(二)考试要求1.了解虚数单位、复数、虚数、纯虚数、复数相等和共轭复数的概念;会进行数的分类。2.理解复数的向量表示;理解复数的模和辐角的概念,会求复数的模及辐角的主值。3.掌握复数代数形式
第三部分平面解析几何(一)考试内容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法向量的概念,直线方程的点向式、点法式。2.直线斜率的概念,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及斜截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4.两条直线垂直与平行的条件,点到直线的距离。5.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6.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性质。7.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8.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二)考试要求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概念,掌握直
第五部分数列(一)考试内容1.数列的概念。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中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3.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中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二)考试要求1.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会求出指定的某一项;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列的前几项,能够通过观察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2.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3.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公式中每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代数式】【代数式】【代数式】(一)考试内容1.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法,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2.方程与不等式,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实数的大小,不等式的性质,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考试要求1.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法,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掌握集合的交、并、补运算。2.掌握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