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电力大学四川各专业排位: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21774(需要考609分);
2.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25081(需要考604分);
3.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5815(需要考603分);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26534(需要考602分);
5.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6534(需要考602分);
6.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26534(需要考602分);
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26534(需要考602分);
8.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7248(需要考601分);
9.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7248(需要考601分);
10.电子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7248(需要考601分);
11.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7928(需要考600分);
12.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27928(需要考600分);
13.机械电子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7928(需要考600分);
14.网络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7928(需要考600分);
15.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普通类排位27928(需要考600分);
16.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中外合作办学排位27928(需要考600分);
17.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8602(需要考599分);
18.环境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8602(需要考599分);
19.信息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28602(需要考599分);
20.材料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8602(需要考599分);
21.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8602(需要考599分);
22.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8602(需要考599分);
23.工程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29320(需要考598分);
24.工商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29320(需要考598分);
25.公共事业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29320(需要考598分);
26.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9320(需要考598分);
27.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普通类排位29320(需要考598分);
28.物流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29320(需要考598分);
2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普通类排位29320(需要考598分);
30.应用物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9998(需要考597分);
31.经济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9998(需要考597分);
32.英语文科普通类排位8196(需要考574分);
33.工商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8579(需要考573分);
34.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普通类排位8579(需要考573分);
35.经济学文科普通类排位8579(需要考573分);
36.公共事业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8956(需要考572分)
2018年上海电力大学各专业四川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四川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9 | 2177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604 | 2508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603 | 2581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02 | 26534 |
软件工程 | 602 |
自动化 | 60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02 |
通信工程 | 601 | 27248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01 |
电子信息工程 | 601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600 | 27928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600 |
机械电子工程 | 600 |
网络工程 | 600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600 |
电气类(包含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600 |
应用化学 | 普通类 | 599 | 28602 |
环境工程 | 599 |
信息安全 | 599 |
材料化学 | 599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99 |
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 | 599 |
工程管理 | 598 | 29320 |
工商管理 | 598 |
公共事业管理 | 598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98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98 |
物流管理 | 598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98 |
应用物理学 | 597 | 29998 |
经济学 | 597 |
英语 | 文科 | 574 | 8196 |
工商管理 | 573 | 8579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73 |
经济学 | 573 |
公共事业管理 | 572 | 8956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工程管理
上海电力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具有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以及电力建设工程的特点和有关工程技术知识;具备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的知识结构,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国家注册造价师、建造师、房地产估价师等执业资格必须的知识和素质,以及较强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国内外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电力建设行业或相关领域从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投资和经营管理、工程造价、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 专业特色
(1)注重培养具有能源电力背景的工程管理人才
本专业除了设置相应专业课程外,还设置了必修的“电工技术基础”、“工程经济学(增加电力技术经济部分)”、“电力工程概预算”,选修的“建筑设备(电力部分)”、“电力系统分析”、“热力发电厂”、“电力生产认识实习”等课程,体现了能源电力特色和优势。在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中,主要以能源、电力行业为研究对象;在实践操作与考核阶段,也围绕教学内容和电力行业展开。同时,本专业积极向地铁、建筑工程、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与项目管理方向拓展,保障学生在较宽的领域中领悟到大工程项目管理的本质,向社会输送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中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2)注重培养具有扎实土木工程技术背景的工程管理人才
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在各大电力建设公司、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等单位就业,故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除满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统一要求外,还要侧重于技术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四个平台(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体系中,注重学生对工程技术类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他们对所学知识与管理、经济、法律类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有效融合,注重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国内外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能力和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与国家执业资格体系对接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积极消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与模式,以工程项目的构思(Conceive )、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载体,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坚持教学与社会实际密切联系,与国家注册建造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等知识结构相结合;积极探索基于CDIO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打通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与国家执业资格体系对接的工管理专业人才,提升学生的职位竞争力。
(4)注重培养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该专业重视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采取以下四项措施: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和学院与多家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能够满足工程造价、工程概预算、新能源工程、认识实习及施工生产实习的需要;结合行业的发展,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联系工程生产实际,鼓励学生到校外进行毕业设计,学院导师与企业导师合作指导,使他们得到实战训练;通过各种人文和科技活动、军训、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主干课程
管理学、运筹学、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估价与管理等。
4. 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主要进入建设施工及咨询、商业企业、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发电和供电企业、银行等部门从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工作。
数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上海电力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2. 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数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两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也是本专业的基础与支柱。本专业要求学生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计算机应用理论与软件开发技能,进行扎实的计算机训练,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编程和软件开发工作。
3. 主干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值分析、数据分析等。
4. 毕业生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金融计算与金融投资分析以及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等。毕业生可进入工业、商业等企业,计算机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公司,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部门,以及有关的科研和教育部门从事相关的工作。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工程
上海电力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具有应用研究所需的基本知识,了解当前环境科学及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及研究进展,能够在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水处理工程、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领域从事设计、施工、技术开发、运行管理及教学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学校的电力行业背景和快速发展的环保产业,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主线,在水污染控制技术、污泥减量化处理技术、电力行业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等领域已形成优势平台。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理论基础、一定的三废污染控制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的面向一线、面向电力的高素质环保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机械制图、化工原理、环境科学基础、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工程微生物、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电厂给水处理工程、环境化学、电厂环境保护等。
毕业生就业
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科技咨询公司,以及设有环境相关学科的学校、科研院所、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各企业污水处理站及化学分析室、水处理公司、电厂、电力设计院、各种环保公司、电力公司等。
能源动力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上海电力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结合国家能源的发展战略,适应学校新能源学科发展的需要,重点围绕太阳能光伏系统、光伏材料与器件、风力发电技术等开展研究,构建了从理论计算、材料合成,到器件制备和应用集成等相互衔接和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解决太阳能光伏发电、制热、风力发电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注重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背景中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注重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安全应用。主要涉及光伏材料的量子效率、选择性辐射体与热光伏太阳电池光谱响应匹配、新型异质结半导体高效光伏器件、太阳能光伏(热)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最优化设计理论、风力机性能及其流场分布、风机叶片翼型理论与优化设计、风电机组控制与并网技术、风电场接网技术的研究等。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物流管理
上海电力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以能源、电力行业为背景,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复合型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现代物流理论与技术、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物流经营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物资流通领域问题的基本能力和较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本专业方向注重学生掌握国际商务英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熟练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知识的培养。
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能源、电力行业为背景,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复合型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先后开设能源、电力行业相关的特色课程,在生产物流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等课程中融入了能源、电力行业的相关内容。
本专业采用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且注重实践教学的模式。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超过30%,并将校内现代物流管理实训中心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做到实习实训有保证,效果好。2009年已建成占地约700平方米的现代物流管理实训中心,开展多岗位协同的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每届学生的专业实习、课程大型作业、毕业实践等培养环节提供主要实习岗位。
3. 主干课程
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运筹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运作管理、现代物流基础、物流与供应链、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物流配送与仓储、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软件应用实习等。
4. 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可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交通运输行业、科学研究等部门,从事企业管理、商业流通、IT制造、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等工作。
电子信息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上海电力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电子科学技术领域内具备系统的、合理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在该领域从事各种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应用以及电子系统的设计、集成和制造的工程技术人才。
2、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面向微电子产业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在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3、主干课程
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基础、集成电路设计基础、集成电路工艺原理、集成电路测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原理和设计、FPGA的应用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流程认知实践等。同时,为适应微电子人才市场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本专业开设了电子系统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与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等方向的选修课程。
4、毕业生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就业领域宽。本科毕业后可到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系统等领域从事设计、生产、封装、测试和设备维护等,也可从事其它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或相关交叉学科的工作,如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等。本专业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为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