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成绩要求:截至2016-2017学年夏季学期结束,理工类、艺术类专业平均绩点不低于2.9,人文类、经管类专业平均绩点不低于3.1。
二、单独排序个人综合绩点计算方法1.本人成绩平均绩点A2.部队立功B3.学校奖学金C4.专业权重系数D(X)单独排序个人综合绩点=A×D(X)+B+CD(X):理工类、艺术类专业为1,人文类、经管类专业为0.94:在部队获得三等功者为0.1(获二等功及以上的,直接获得直研额度)C:获得过一等奖学金者为0.3,获得过二等奖学金者为0.2,获得过三等奖学金者为0.1(多次获奖者按高奖计算)
一、推荐资格1.符合当年度学校推免基本条件2.在部队期间表现良好
7、9月25日起审核通过的推免生可在“推免服务系统”注册、网上支付。今年教育部建立“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n/tm,开通时间教育部另行公告),推免生可通过“推免服务系统”查询招生单位的招收推免生章程和专业目录,填写报考志愿,接收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推免服务系统”保障推免生自主报考,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可自主多次平行报考多个招生单位及专业)。
六、评审推荐小组名单组长:吕康娟组员:胡笑寒、李双、卫静芬、毛雁冰、方慧、胡珉、高峻峻、贾利军*有关上海大学的文件查询,请登陆上海大学教务处网站和研究生部网站。附件(一)《2018年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各专业选拔标准》附件(二)《2018年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表》附件(三)《2018年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表》(学术特长生专用)根据上海大学推免名额分配方案,悉尼工商学院2018年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名额分专业进行,具体名额分配如下:
四、工作程序1、9月9日(周六)公布学院推荐实施办法,报教务处研究科备案。同时接受报名,认真阅读附件(一))《2018年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各专业选拔标准》并填写附件(二)《2018年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表》2、9月13日(周三)9:00之前由学生本人返回推荐表到学生各自的辅导员处。3、9月13日(周三),根据学生申报条件,学院教学管理部和学生工作部对申报学生的申报信息进行审核,依据申报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在校表现、获奖等综合情况确定面试学生名单。(学生面试名额不超过各专业可推荐名额的1.5倍)4、9月15
三、学院各专业名额分配专业名称推免名额可推荐人数工商管理79国际经济与贸易1316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5研究生支教团推免专项计划(9个名额,录取单位为本校)面向全校招生,申请者向所在学院(系)团委提出申请并获得所在学院(系)研究生支教团的推荐资格后,统一向校团委报名。校团委、各院(系)团委须将研究生支教团推免专项工作方案及时公布并报教务处,同时负责落实。学校单列5个学术特长生名额,用于选拔具有特殊学术专长的优秀学生,并通过特别推免程序遴选免试攻读研究生。学术特长是指在校期间在国家级或国际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含)以上奖项、取得专利、在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在
二、推荐对象及条件1.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具有高尚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2.品行表现优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学风端正等,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无任何受处分记录等;3.学习成绩:根据第一至第三学年上海大学总平均成绩(占30%)、核心课程加权平均成绩(占20%,核心课程是指学院从Insearch学院引进的主干课程和从UTS商学院引进的8门专业核心课程)、选拔面试成绩(占50%)进行甄选;4.截至2016-2017学年夏季学期结束,平均
五、注意事项1、今年推免生不分学术型及专业型、校内推荐和校外推荐,所有推免生均享有依据招生政策自主选择报考招生单位和专业的权利。所有推免名额(除有特殊政策要求的专项计划外),均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2、我院学生可申请普通推免生、本校研究生支教团专项推免生、学术专长推免生、退役复学推免生、体育特长推免生,每个学生只能被推荐一项,同时申请两项或两项以上者无效。3面向在校退役复学本科生的推免工作实施细则由校武装部研究制定,及时公布并报教务处,同时负责落实。4、欲攻读本校推免生的学生,没有获得上海大学推荐名额的,本校不予接收。5、欲攻读外校推免生的学生,没在获得
一、推免工作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保证质量的原则。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文件精神,按学校规定的管理办法和程序实施,坚决杜绝各种不正之风。2.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选拔的原则。除学习成绩外,还要综合考虑在各类高水平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与竞赛中的表现,以及在各类学生活动组织、管理、服务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