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符合享受研究生加分政策考生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一)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复试工作方案、复试成绩及录取结果等信息及时公布在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上。(二)实行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监督复试工作过程,严肃处理违纪违规事件。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复试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复试结果全面负责。学院(部、所)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小组对报考本单位的考生相应的复试结果负责。(三)实行监督制度和巡视制度。纪检、监察部门对复试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监督,选派专门人员到复试现场巡视,对有些考场还将派出监察员进行现场监察。(四)实行复议制度。保证投诉、申诉和
2.外语听说能力测试,满分为20分。其中包括外语口语、听力测试各为10分。(1)非外语专业:非外语专业考生口语、听力测试,英语部分由大学外语教学部和各培养单位共同组织实施;日语、俄语部分(即非外语专业的小语种)由外国语学院组织实施。(2)外语相关专业:①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英语)等专业的二外口语、听力测试,由外国语学院组织实施。②英语笔译、英语口译、学科教学(英语)等专业外语口语、听力水平测试语种为英语,由外国语学院组织实施。
2.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加试科目为所报考专业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且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每科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00分。注:需“同等学力加试”的考生:①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满2年的考生(计算截止日期为2018年9月1日);②本科结业生。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公共管理硕士或旅游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加试。
(二)面试(50分)。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素质和能力。采取现场抽取题签的方式,每生面试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
2.面试:面试时间为20分钟/人,内容包括外语听说能力(30分)、专业知识及基本实验技能(50分)、综合素质和能力(20分)三个部分,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①外语听说能力(30分)试题结构为两部分:A.考官提出问题,考生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回答;.考生朗读1段短文(150词),然后回答主考针对短文内容提出的问题。主要考察三个方面:A.语法与用词的准确性、词汇的丰富程度以及发音的准确性;.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C.语言的灵活性和适应性。②专业知识及基本实验技能(50分)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
(1)专业面试内容:①专业素质和能力a.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b.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c.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②综合素质和能力a.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尤其要加强对考生诚信评判;b.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c.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各院部可结合本单位情况,对考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d.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2)专业面试要求:①每位考生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②每个复试小组应对每位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必须全程录音录像,并存档备查,备存时限为一年。③同一学科(专业)各复试小组的面试方式、时间、试题难度和成绩评定上应统一标准。
1.专业面试,满分为30分,其中包括部分专业对考生的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各自专业特点选择笔答、口答或具体操作等相应的形式。(1)专业面试内容:①专业素质和能力a.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b.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c.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②综合素质和能力a.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尤其要加强对考生诚信评判;b.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c.事业心、责
(一)笔试(50分)1.专业笔试,满分为50分,时间为180分钟。2.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加试科目为所报考专业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且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每科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00分。注:需“同等学力加试”的考生:①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满2年的考生(计算截止日期为2018年9月1日);②本科结业生。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公共管理硕士或旅游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加试。
(二)面试(50分)面试包括专业面试和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两部分。1.专业面试,满分为30分,其中包括部分专业对考生的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各自专业特点选择笔答、口答或具体操作等相应的形式。(1)专业面试内容:①专业素质和能力a.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b.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c.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②综合素质和能力a.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尤其要加强对考生诚信评判;b.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