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6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4 | |||
工业设计(在长安南区办学) | - | 3 | |||
测控技术与仪器(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4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4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3 | |||
电子信息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12 | |||
电子科学与技术(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8 | |||
通信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9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4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5 | |||
信息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4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7 |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3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4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13 | |||
软件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7 | |||
信息安全(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6 | |||
物联网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3 | |||
智能科学与技术(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6 | |||
信息对抗技术(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 | 5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工业设计(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0 | 5055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0 | 5055 | |||
测控技术与仪器(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1 | 4906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1 | 4906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1 | 4906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2 | 4767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2 | 4767 |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2 | 4767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2 | 4767 | |||
信息对抗技术(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2 | 4767 | |||
电子科学与技术(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3 | 4601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3 | 4601 | |||
信息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3 | 4601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4 | 4476 | |||
物联网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4 | 4476 | |||
智能科学与技术(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5 | 4319 | |||
软件工程 | 616 | 4179 | |||
电子信息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6 | 4179 | |||
信息安全(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7 | 4036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8 | 3884 | |||
通信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 | 619 | 3751 |
本专业是陕西省名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同时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专业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显著办学特色,有电工电子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教育部电子信息攻防对抗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国内一流的科研条件,有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和网络对抗等系统级实验室。本专业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毕业生可考取信息对抗专业及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优秀毕业生还可参与保研和优研计划。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现代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防御及信息对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的综合能力,较强的电子信息战系统研究与设计的综合能力,信息对抗处理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敬业、协作和杰出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电子信息系统分析与综合集成、工程设计与军事应用、攻防策略与监控管理方面的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电磁场与天线、通信原理、雷达原理、计算机网络、扩频通信、信息战导论、电子对抗原理、网络安全与保密、网络对抗原理、通信对抗原理、C4I原理及对抗、信息对抗新技术等主干课程及三十多门其它选修课程。
毕业去向:
本专业近五年的上研率40%以上,其中保送生在20%左右。毕业生能在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各领域(包括雷达、通信、信息对抗、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等)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军事、经济、科研和政府部门从事系统管理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就业地区主要有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南京、广州、成都等地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考取信息对抗专业及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能在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各领域(包括雷达、通信、信息对抗、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等)的科研、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军事、经济、科研和政府部门从事系统管理工作。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是为了适应信息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把智能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计算机、通信与电子信息等多学科领域交叉特点。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同时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教学科研基地有电工电子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教育部回国人员实验室和教育部“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重点实验室,以及“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智能信息处理”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创新团队等一系列国内首批、国际领先的科研平台。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理论、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与互联网络、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与信息系统、智能信息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各类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系统、仪器设备等智能化的研究、设计、开发及应用的高层次、创造性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模拟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通信电路、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概论、算法设计与分析、最优化理论与方法、机器学习、计算智能导论、模式识别、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智能传感技术、移动通信与智能技术、智能控制导论、智能数据挖掘、网络信息检索、智能系统平台专业实验等课程及30多门选修课程。
毕业去向:
本专业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8%以上,就业单位包括华为、中兴、联想、美的、海信、康佳、步步高、科大讯飞、三星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知名企业,以及中电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科研院所。累计考研和出国率达到85%以上,多名优秀毕业生被推荐保送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研究所。超过20%的毕业生留学于美国杜克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英国莱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利物浦大学、法国高等电力学院、德国汉诺威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瑞士提契诺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海外著名大学。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就职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联想、华为、中兴,三星大数据研究院,以及中电14所、20所、38所、54所、中航503所、504所、631所、771所、中国兵器206所、209所、212所等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研发岗位。该专业已培养全国百优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和提名1人,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8人。专业建设成果获得了2011年度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电路与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等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设立该专业的院校之一。本专业是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建设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和2013年分别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5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人才,很多已经成长为科研院所所长、总工、高校学术精英、企事业技术骨干和解放军将军等,在同行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计算机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向国家信息技术产业提供具备从事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行业骨干。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通过主持或者参与中等规模以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工作,能够成长为高级研发工程师、高级技术经理等行业骨干力量。
主要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导论与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微机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编译原理、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与设计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继续深造,也可考取计算机类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每年考取研究生比例在30%以上,其中约有18%直接获得免试推免硕/博士生资格。就业面向IT及互联网高科技术企业,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等国家重点研究所和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毕业生质量在国内享有较好的声誉,毕业生在知名IT及互联网企业的数量和薪酬待遇均位居全国前列。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以电工理论、电力电子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理论为主,兼具强电系统分析及弱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一门工程类学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专业基本技能扎实,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工程组织和领导能力、工程创新意识以及国际竞争力。立志献身于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关联的电气领域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在运动控制、高性能功率变换、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电子等专业领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具备坚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兼具强电系统分析及弱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既可在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研究院/研究所从事研究开发和科研管理工作,亦可在电力系统、工矿企业等民用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研究和系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现代驱动技术、供配电实用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电器控制及PLC应用、自动控制理论(I)(II)、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实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模糊控制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导论、检测与过程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射频电路基础、检测与传感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导论、Matlab与系统仿真、微机信息管理及多媒体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性强。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就业,可从事运动控制系统研究设计、功率变换装置设计制造、电磁装置分析设计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工作,也可从事系统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电气技术工作。本专业近年来每年出国深造、保送和考取国内高水平大学研究生的人数达到应届毕业生的35%―42%。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主要就业于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研究院/研究所、电子通信领域有实力的大中公司、电力系统各个部门、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气工程研究开发公司和研究院,大型制造业等企业、公司或研究单位。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本专业理工结合,发挥学校电子技术、学院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优势,培养物理学、无线电物理与射频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应用人才,专业方向为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
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相结合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业和竞争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
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包括:数值计算方法、电路分析基础、计算物理、数学物理方程、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等。特色课程:微波技术基础、电波传播概论、天线原理、微波遥感基础、电磁兼容原理技术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掌握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可以从事物理信息、电子信息、计算机、单片机等相结合的该专业领域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国防电子、民用电子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及应用的相关部门和单位。本专业就业情况良好,一次性签约率达98%,每年保送免试硕士研究生超过15%,考取硕士研究生50%以上。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科学、技术、艺术交叉融合的设计学科,具有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结构的专业特色。本专业重点以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产品为对象,利用心理学、社会学、美学、机械学、人机工程学、色彩学、材料工艺学等学科知识,研究工业化和信息化条件下产品的"人-机-环境"协调关系和设计规律,实现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本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工业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具备工业设计创新思维方法和设计实践能力,从事工业产品,重点是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研发、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型”和“工程应用型”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工业设计专业知识与方法,外语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优良的理解能力、行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造型材料与工艺、工程力学、模具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电工与电子线路、电子设备结构设计;设计素描、色彩画、造型基础、立体构成与模型制作、视觉传达设计、产品速写、室内设计、产品效果图、美术史及艺术赏析、摄影与摄像、设计心理学、透视图、设计概论、设计史论、产品设计、市场营销、设计管理;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及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多媒体技术、虚拟设计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人机工程学、造型材料与工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的课程实践以及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装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近年来保送及考取工业设计、机械、电子、通讯、计算机、管理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应届毕业生人数的35%―42%;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范围较广,多在全国各重点城市和直辖市、省会城市中的跨国公司、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研发、管理、等工作,就业率达97%以上。还有部分赴美国、德国等出国深造。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 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语的基础上,主要学习通信 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 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系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5.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6.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8.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 精神;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 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分析基础(32学时)、电子电路基础(48学时)、通信电子电路(32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48学时)、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微处理器与 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随机信号分析(3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64学时)、 通信原理(64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48学时)、通信网理论基础(32学时)、现代通信技术(64 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72学时)、电子线路基础(72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4学时)、数字 逻辑电路(64学时)、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64学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32学时)、微型计算机 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信号与系统(7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原理(72学 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4学时)、通信网(32学时)、通信概论(32学时)、移动通信(32学时)、光 纤通信(32学时)、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通信电子电路(48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6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32学时)、 数据结构(40学时)、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 学时)、通信原理(80学时)、电磁场与传输理论(64学时)、通信网基础(56学时)、无线通信原理 (32学时)、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技术实验、专业综 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信息安全是一个涉及计算机、通信、数学等多个专业方向的交叉专业,我校为国内首批设立信息安全专业的高校之一。本专业是教育部在全国建设的15个信息安全二类特色专业(即紧缺人才专业)之一,也是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之一。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校就在陈太一院士、肖国镇教授、王育民教授、王新梅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带领下,在密码学领域开展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成为国内最早开始相关领域研究的单位之一,培养的密码和信息安全人才遍布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机关,被称为我国密码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在国内外信息安全领域拥有极高的声誉。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信息安全”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密码学”省级教学团队、信息安全领域唯一的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先进,建有齐全的信息安全实验环境。目前,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技术已作为优先发展的前沿技术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就业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为适应信息安全新形势,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学院开设网络空间安全实验班。
在实验班培养体系中,注重培养实效,以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编制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己准备授课内容,上台授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师引领,邀请学术专家指导人才培养,先后邀请方滨兴院士、沈昌祥院士、马建峰教授等国内信息安全专家来与本科生进行交流;联系实际,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网络攻防技术授课;要求实验班的同学都必须参加一次网络安全方面的竞赛,实验班学生先后在全国各类网络攻防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实践技能表现突出;学院目前还和中科院信工所、浪潮创新、IBM等单位以多种形式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产业界、政府部门师资力量的注入还将进一步增强实验班的课程师资实力。
培养目标:
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并能从事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系统中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离散数学、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微机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及设计、信息论基础、通信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密码学、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移动应用安全、信息隐藏、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每年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8%,推荐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本领域著名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同时本专业与国外多所知名高校开展了各类合作交流项目,学生可以被推荐到国外高校攻读相关领域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华为、中兴等骨干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国防军工行业骨干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以及奇虎360、天融信等各类信息安全企业,就业地域主要为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各省会中心城市,每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在业内拥有很高的声誉和认可度,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空间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自动化、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业设计、英语、自动化、信息安全、应用化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管理、市场营销、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旅游管理、信息工程、朝鲜语、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机械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功能材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一二年级每年预收4950元,三四年级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工商管理、工业工
2018年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广西招生专业:学前教育、物联网工程、工程管理、工程管理等4个专业。2018年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广西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广西录取分数线(2018)类型
2018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广西招生专业: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建筑学、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6个专业。2018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广西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年西安科技大学广西招生专业:机械类(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车辆工程)、测绘类(包含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网络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建筑学、通信工程、工商
2018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广西招生专业:自动化类(在草堂校区办学)、风景园林(须有美术基础)、材料类(在草堂校区办学)、交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通信工程(在草堂校区办学)、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在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招生专业:通信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软件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在长安南校区办学)、物联网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在长安南校区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