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5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 4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 4 | |||
| 电子信息工程 | - | 8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 4 | |||
| 通信工程 | - | 8 |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 | 3 | |||
| 信息工程 | - | 4 |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 | 3 |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 3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 - | 5 | |||
| 自动化 | - | 3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7 | |||
| 软件工程 | - | 6 | |||
| 软件工程(一、二年级每人每年学费4950元,三、四年级每人每年学费15050元) | - | 6 | |||
| 网络工程 | - | 3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6 | 5413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626 | 5413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27 | 5229 | |||
| 自动化 | 627 | 5229 | |||
| 软件工程 | 628 | 5036 |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628 | 5036 | |||
| 网络工程 | 629 | 4861 |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629 | 4861 | |||
| 信息工程 | 630 | 4709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631 | 4600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31 | 4600 |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631 | 4600 | |||
| 电子信息工程 | 632 | 4443 | |||
| 通信工程 | 634 | 4130 |
本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设立该专业的院校之一。本专业是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建设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和2013年分别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5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人才,很多已经成长为科研院所所长、总工、高校学术精英、企事业技术骨干和解放军将军等,在同行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计算机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向国家信息技术产业提供具备从事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行业骨干。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通过主持或者参与中等规模以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工作,能够成长为高级研发工程师、高级技术经理等行业骨干力量。
主要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导论与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微机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编译原理、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与设计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继续深造,也可考取计算机类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每年考取研究生比例在30%以上,其中约有18%直接获得免试推免硕/博士生资格。就业面向IT及互联网高科技术企业,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等国家重点研究所和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毕业生质量在国内享有较好的声誉,毕业生在知名IT及互联网企业的数量和薪酬待遇均位居全国前列。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是基于电子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发展起来的宽口径专业。该专业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检测与控制。该专业是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结合、机械与电子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集控制科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自动化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培养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集成、测试、应用、管理、维护与技术支持工作的优秀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系统仿真、现代控制理论、运动控制、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工程力学、过程控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现场总线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机械设计基础、MATLAB语言、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离散数学、计算方法、数字图像处理、模糊理论与模糊控制、微机信息管理及多媒体技术、检测与估值、智能控制概论、最优控制理论导论、最优化方法、嵌入式计算机导论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近年来每年保送和考取研究生的人数达到应届毕业生的35%―42%。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生分布于全国各个城市的跨国公司、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等,尤其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受到广泛好评。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始建于1952年由我校创建的全国第一个雷达工程专业,1980年将雷达工程专业和信息工程专业整合为电子工程专业,1999年根据教育部专业调整规划,合并电子工程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成立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经过60多年的建设,本专业2007年获首批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2002年获首批陕西省名牌专业,是国家“985平台”重点建设专业,建立了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军事电子和厚基础、重工程的专业特色,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该专业于2015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精术业、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面向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国防和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报考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或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可从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开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线性代数、场论与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射频电路基础、电子线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自动控制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雷达原理、雷达系统、雷达对抗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数字音视频处理、DSP系统设计、航天技术概论、卫星通信与导航、微波遥感基础、天线原理、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微波测量、天线测量、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微波技术、微波电子线路、计算机文化基础、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EDA技术、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近五年的平均上研率为50%,其中免试保送研究生超过15%,可保送的学校有北大、清华、中科大、中科院和本校等,也可到国外读研和学院推荐到国外读研。
本专业近五年的平均就业率超过98%,就业地区主要有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南京、广州等地区,就业行业主要有雷达、通信、航空航天、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就业单位主要面向科研院所,中兴、华为、海信、大唐等大企业,贝尔、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合资企业,各省市的移动、联通公司,大专院校、政府公务员以及民营企业等。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本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的基础和支柱,属于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学习电子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专业方向为光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和红外技术等方向。
培养目标: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水平、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技术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有用之才。
主要课程:
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电子材料、固态电子器件、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技术、红外技术、红外物理、电介质物理、物理化学、纳米电子学、电子元器件等。特色课程:光电子技术、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固体物理、固态电子器件、半导体物理、电子材料、纳米电子学、量子力学等,以上特色课程同时也为陕西省或校级精品课程。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既可在科研、生产单位和高校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电子类其它专业的相应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在光学工程、光学、物理电子学、无线电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硕士点或博士点进行深造。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9%,每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超过15%,考取硕士研究生50%以上。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始创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我国最早的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的交叉与边缘学科专业,2014年被遴选为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教学团队。现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博士、硕士点;拥有“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专业曾培养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宝岩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另外,本专业培养的3名博士分别荣获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称号和2004年、201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培养目标:
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机械领域创新型人才,能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的设计制造、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等方面工作的机电一体化复合型高级人才。
通过3-5年实际工作的锻炼,期望达到如下目标:
① 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水准和敬业精神,有意愿和能力服务国家和社会;
② 能够独立承担复杂机电产品和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测试等工作;
③ 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能力,成为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和业务骨干;
④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作为初级领导或者重要成员有效地发挥作用;
⑤ 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途径更新其核心知识和能力,部分毕业生通过研究生教育能够开展横跨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及应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自动控制原理、液压与气动技术、现代电子装联工艺学、电子设备热控制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多数毕业生就业主要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南京、广州等地区,就业行业主要有机械、雷达、通信、航空航天、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就业单位主要面向国防军工行业骨干科研院所以及各类IT 企业,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近年来保送和考取研究生的人数约占应届毕业生的35%―42%。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 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语的基础上,主要学习通信 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 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系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5.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6.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8.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 精神;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 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分析基础(32学时)、电子电路基础(48学时)、通信电子电路(32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48学时)、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微处理器与 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随机信号分析(3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64学时)、 通信原理(64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48学时)、通信网理论基础(32学时)、现代通信技术(64 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72学时)、电子线路基础(72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4学时)、数字 逻辑电路(64学时)、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64学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32学时)、微型计算机 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信号与系统(7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原理(72学 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4学时)、通信网(32学时)、通信概论(32学时)、移动通信(32学时)、光 纤通信(32学时)、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通信电子电路(48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6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32学时)、 数据结构(40学时)、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 学时)、通信原理(80学时)、电磁场与传输理论(64学时)、通信网基础(56学时)、无线通信原理 (32学时)、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技术实验、专业综 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空间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自动化、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业设计、英语、自动化、信息安全、应用化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管理、市场营销、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旅游管理、信息工程、朝鲜语、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机械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功能材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一二年级每年预收4950元,三四年级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工商管理、工业工

2018年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重庆市招生专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土木工程、工程造价、财务管理等4个专业。2018年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重庆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重庆市录取分数线(20

2018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重庆市招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通信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经济学等6个专业。2018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重庆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

2018年西安科技大学重庆市招生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加工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工程管理、地质工程、工商管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机械类(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类(

2018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市招生专业:自动化类(包含专业:自动化、自动化(智能建筑)、自动化(测控技术))、机械类(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应用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信息管理与信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市招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二年级每人每年学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