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调剂程序要求我校所有调剂考生(既包括接收外单位调剂考生,也包括接收本单位第一志愿内调剂考生)必须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未通过该系统调剂录取的考生一律无效。
七、工作进程计划表工作内容和要求时间负责单位召开2018年录取工作会议3月21日研招办各培养单位各学院(研究院、实验室)依据《云南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制定具体的调剂实施办法并公布在本单位网站。3月22日中午12:00前各培养单位第一轮调剂工作3月23日0:00—3月26日中午12:00各培养单位各学院(研究院、实验室)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复试实施办法、确定复试名单、复试时间和地点以及各专业招生计划并报研招办。3月27日中午12:00前各培养单位公布复试名单。3月29日17:00前研招办研招办审核各学院(研究院、实验室)上报的复试名单,通
四、复试工作的组织1、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学校成立了2014年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学校纪检委、研究生处、各学院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全校研究生招生工作。2、由各学院组成院级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由学院院长、主管研究生工作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复试工作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复试小组进行具体考核工作,同时负责处理招生过程中考生提出的质疑和申诉。3、复试小组的组成则是由各学院根据学科、专业实际情况,成立若干复试小组,每个小组由5~7名研究生指导教师组成,负责实施对考生的实验(实践)能力测试和面试考核。复试
一、复试工作原则1、多元考察,科学选拔原则。积极采用综合性、多元化的考察方式和方法,坚持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着力加强对考生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考查,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使拔尖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2、全面考查,有所侧重原则。在德智体能等各方面全面衡量的基础上,注重考生一贯表现,既重视初试成绩,也重视既往学业表现和潜在能力素质;注重对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核,注重对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考核。3、成绩量化原则。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都有量化结果。4、复试工作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复试过程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结果
五、工作要求各单位要严肃、认真做好此次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考试、复试工作,与考生有亲属关系的人员应予回避,严禁不正之风。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管理,树立品牌意识,确保录取工作的透明度和质量。
七、复试纪律和要求1、复试小组成员和工作人员应选择能正确执行招生政策、不徇私情、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本年度有直系亲属报考或有其他原因可能影响公正的相关人员应回避复试及录取的相关工作。2、充分重视对研究生复试、招生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加大招生工作的透明度,抵制不正之风的干扰,营造招生工作的公正、公平的环境。对违反招生政策,造成不良影响的招生人员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3、各招生学院务必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复试录取程序、要求和时间表进行操作,不得擅自随意变更。4、研究生招生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学院应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与学
九、关于对复试导师的要求充分发挥和规范导师群体在复试选拔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导师群体的学术权力和责任,提高导师群体科学规范选拔人才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一)各学院要健全导师集体决策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复试导师的培训,使导师了解政策、熟悉规则、掌握方法。(二)回避考生。在整个复试过程中,导师应尽量回避考生的来电、来访。(三)禁止泄密。在复试结果未公布之前不得将复试的内容、过程、考生成绩、排名等情况泄露出去。(四)在复试现场,所有导师的手机一律关闭。(五)有亲属报考的教师,不得参加亲属报考学院的复试工作。(六)导师只负责对考生成绩的考核,而无权做出对
三、复试的方式、内容及要求(一)专业笔试1.专业笔试的内容(1)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必须笔试一门专业基础课,笔试科目以招生简章公布的复试科目为准。主要考查考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构、思维与反映能力等,此专业基础课的考试一般为综合科目。(2)对同等学力考生、跨学科报考的考生、调剂的考生、破格复试的考生还要另外再加试一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其中,根据教育部和云南省招生考试院文件的要求除报考工商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可以不加试外,其他专业类别的同等学力考生(含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须严格加试,同等学力考生的加试科目中的任何一
2022年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办法工作要求
一、复试工作要求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生源质量、选拔合格人才的重要依据。各学院(研究院、实验室)应对拟录取考生进行复试,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结合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及生源特点,进一步完善复试办法。加强对考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考查,同时还应注重对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考查,切实提高复试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坚持科学选拔。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考察方式、方法,确保生源质量。2.坚持公平公正。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监督机制